正陽橋遺址

正陽橋遺址

正陽橋遺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始建於明正統年間,是正陽門前內城護城河上的窵橋。

正陽橋遺址原為三孔石拱橋,橋面分為三路,中為御路。後因城市發展建設需要,被拆除後埋入地下。正陽橋遺址對研究北京城護城河及防禦、水利、交通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是北京中軸線上重要的物質實證。

2023年1月19日,正陽橋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陽橋遺址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
  • 所處時代:明至民國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正統年間,正陽橋始建。
民國八年(1919年),正陽橋改建,橋身加寬9米,橋拱改低,兩側新做水泥羅漢欄板,四角立鐵制燈柱。
民國十一年(1922年),正陽橋改平,古橋拱仍保留。
20世紀50年代中期,正陽橋拆去條石改鋪瀝青。
1968年,因實施護城河改暗河工程,將正陽橋的上部結構和橋墩拆除,南北橋台埋於地下。
1992年3月,修建正陽門南側地下通道時,挖出正陽橋基址及橋東南鎮水獸,後原地掩埋保存。
2021年8月27日至9月17日,為了解正陽橋的位置與形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對正陽橋遺址開展考古發掘。

遺址特點

正陽橋遺址原為三孔石拱橋,橋面分為三路,中為御路。後因城市發展建設需要,被拆除後埋入地下。

文物遺存

正陽橋遺址東南側出土一具明朝時期鎮水獸,為泥岩雕刻而成,俯臥在雁翅石條上,頭朝東南,俯向水面一側;尾向西北,略彎曲,身披鱗甲,局部飾祥雲紋。距現狀地表深2.5米,長3米,寬1.4米,高48厘米。

歷史文化

鎮水獸為龍之九子之一,性好水,故常被安放在橋邊,人們希望它能觀察水情、防止河水泛濫、鎮消水患。一般古代重要橋樑在四個方向的雁翅上均設定一具鎮水獸。

文物價值

正陽橋遺址對研究北京城護城河及防禦、水利、交通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是北京中軸線上重要的物質實證。

文物保護

2023年1月19日,正陽橋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正陽橋遺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
正陽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