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需要代理:律師法治基本問題研究》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成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義需要代理:律師法治基本問題研究
- 作者:鄧成明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頁數:403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1860347
- 語種:簡體中文
《正義需要代理:律師法治基本問題研究》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成明。
《正義需要代理:律師法治基本問題研究》是2014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成明。內容簡介《正義需要代理:律師法治基本問題研究》編輯推薦:律師的代理,由於具有權利當事人的自主選擇,更能夠體現個案化的公平正義。律師既充...
律師制度:是國家關於律師性質、任務、權利和義務及律師活動原則、組織結構、管理體制、法律責任、業務範圍等法律規範的總稱。律師制度是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我們黨高度重視律師工作,支持律師隊伍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明確了律師隊伍的...
《法治國家構建中的基本問題研究》是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帥。內容簡介 對公民自由和權利的保護應該成為法治國家關注的重點,應該以此為中心加強各方面的建設。圍繞對公民自由和權利的保護,對立法執法和司法提出了要求。法治國家的立法應該體現正義原則,應該關注公民的自由和權利。法治國家應依法...
《律師法修改中的重大理論問題研究》是2006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宏俊。內容簡介 律師制度是民主與法治的產物,是國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於1996年頒布,標誌著中國的律師制度與國際社會的接軌。10年來,中國律師飽嘗了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律師法》的有法可依和社會各界對...
第五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保障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會見權。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除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外,其他案件依法不需要經許可會見。律師在偵查階段提出會見特別重大賄賂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嚴格按照法律和相關規定及時審查決定是否許可,並在三日以內答覆;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後,應當...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是為規範律師 執業 許可,保障律師依法執業,加強對律師執業行為的監督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簡稱《律師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製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於2008年7月18日發布實施。政策全文 發布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令 第112號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已經2008...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須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方可執業。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範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專利律師(...
進一步加強對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是貫徹實施修改後法律、解決司法中不規範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2013年7月,最高檢專門召開律師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會,聽取了律師界代表、委員對檢察工作、檢察隊伍建設和最高檢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曹建明檢察長在會上對檢察機關全面保障和促進律師依法...
組織律師圍繞勞動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民生事項,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困難民眾提供訴訟和非訴訟代理,促進解決基本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3.廣泛開展諮詢服務。優先安排律師在法律援助便民服務視窗和“12348”法律服務熱線值班,運用自身專業特長為民眾提供諮詢意見,積極提供法律信息和幫助,引導...
近年來,廣大律師積極投身法律援助事業,認真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依法履責,無私奉獻,為保障困難民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積極貢獻。推進律師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有效發揮律師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加大法律援助服務民眾力度、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援助服務的客觀需要,是廣大律師...
在貴州習水“公務員嫖宿幼女案”中,忠誠於證據、事實和法律,頂住來自多方的壓力,以對法律、法治的信仰,堅持為當事人陳某做“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辯護。9、為湖北孟某被搶劫殺害案申訴。(孫中偉成功代理死刑被害方的案件,孫中偉並非有些人所說的“只為壞人辯護”)孟某,男,湖北...
徐育康(128)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租的若干法律問題……陳小明(133) 嘹望角 解析美國公司犯罪刑事責任原則——上級責任原則……盧林(148) 新法評述 新《公司法》漫談……李軍、李芳(158) 新《證券法》的時代氣息……許志剛、楊輝(169) 法治隨筆 法律人:怎樣才能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吳學斌(186) 書評 ...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黨中央關注、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法治建設薄弱環節,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切實增強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法治建設總體進程、人民民眾...
《中國司法制度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內容簡介:中國社會正處於深刻變革的歷史轉折時期,正從人治走向法治,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此關鍵時刻,改革、完善我國的司法制度,已經成為時代之所需,民眾之所待。2003年12月,以我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榮幸地取得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司法制度的...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範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
依法治國,就是要求國家的各項工作都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進行,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而律師制度作為民主制度的產物,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與法治是否完善的重要標誌,其發展狀況與完備與否直接體現著“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的實現程度與水平。作者簡介 卞建林,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院長,教授,法學...
《全國刑事法律援助服務規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發布的行業規範。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於2019年2月25日頒布並實施。規範全文 規範目錄 前 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3 術語和定義 4 服務原則 4.1 公正 4.2 依法 4.3 統一 4.4 效率 5 服務類型 6 法律諮詢 7 值班律師法律幫助 8...
隨後,法院發布訊息稱,在下午的庭審過程中,部分辯護人提出的調取新證據、非法證據排除等申請,法庭當庭依法予以駁回。法庭調查結束後,抗訴人、原審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檢察員、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圍繞證據、案件事實、定性和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了辯論,充分發表了意見。5人中,抗訴人李某某和王某均同意辯護...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範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民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201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作為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該意見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法律援助工作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
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法律援助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機構建設、經費保障以及與公、檢、法等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和配合等方面,都需要我省制定地方性法規予以協調和規範。18個省市都先後出台了法律援助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因此,為了保證法制的統一,解決新形勢下法律援助工作出現的新問題,關注並...
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在本地區法律援助中心的統一協調下,實施法律援助。其他團體、組織、學校開展的法律援助活動,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導和監督。採取措施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黨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必須以法治、平等、公正為基本價值取向,不斷解決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大膽...
1.論社會主義民主必須納入社會主義法制的軌道(載於《福建學刊》1987年第3期,榮獲廈門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4年6月廈門市人民政府頒發)。2.談談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及律師的代理問題(載於《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4期)。3.偷稅罪、抗稅罪的若干問題探討(載於《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92年法學專號...
5.論文:《刑事錯案界定中的焦點問題及其評述》(合作),載《研究生法學》2005年第4期 6.論文:《有罪推定問題研究》,載《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7.論文:《證據法學之基本問題》(合作),載《法學研究》2005年第6期 8.論文:《談隱性超期羈押問題及其解決》,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之所以要維護程式的正義,是法治原則的要求,是尊重程式參與者人格尊嚴的需要,也是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內在應有之義。(2)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最大研究課題是訴訟形態的回歸問題。在當下的訴訟程式中,從迴避、管轄、偵查、起訴、強制措施的設計,到一審法院對起訴罪名的隨意變更、二審法院全面審理以及不開庭審理方式、死刑...
10、嚴懲嚴重刑事犯罪,必須充分考慮被告人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對於事先精心預謀、策劃犯罪的被告人,具有慣犯、職業犯等情節的被告人,或者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在緩刑、假釋考驗期內又犯罪的被告人,要依法嚴懲,以實現刑罰特殊預防的功能。11、要依法從嚴懲處累犯和毒品再犯。凡是依法構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
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在亞當·斯密手中,政治經濟學已經發展到某種完整的地步,它包括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完備的輪廓。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作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剩餘價值學說史》)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亞當·斯密在勞動經濟學領域中的...
2011 《法治、政治與中國現代化》,《學海》第4期。2011 《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階級認同與社會穩定——基於中國綜合調查的實證研究》,《黑龍江社會科學》第3期。2011 《中國國家運動的形成與變異:基於政體的整體性解釋》,《開放時代》第1期。2010 《個案研究的表述:問題、實質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報》2月23日...
這並不是說,法律就該遷就和盲從民意,看輿論“臉色”行事,而是指司法在保持獨立公正的同時,也要接受輿論監督,經得起法治和民意的考量。如果某個判決在“法律公正”“人本關懷”等指針上與普遍的民意脫節,那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是不是有些環節出了問題。——新華每日電訊《“刀刺辱母案”評論上億條,請珍惜民意》...
針對檢察權屬性進行的研究,最關鍵的就是把握檢察權設立之初分權的本質,把握住檢察權設立的目的——即分化司法權、行政權,最終達到依法治國的目的。檢察權屬性的研究方法就應該緊緊抓住檢察權分化的權力本質,首先進行理性角度的思考。一直以來,學界對於檢察權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權力的問題爭論不休,仁者見仁,智者見...
就是說,要以現行有效的法為根據,思考問題,思考事物和現象的法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法律思維是維護法治的。法律思維是一種轉化性思維。司法是社會的“平衡器”,具有解紛止爭的功能,這一功能主要是通過法院的訴訟、審判活動來實現的。正是司法或者說訴訟所具有的“平衡器”功能,要求法律思維要具有轉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