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姓(歐陽)

歐陽姓

歐陽一般指本詞條

歐陽姓,中華姓氏之一,為今天漢族人口最多的複姓。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歐陽姓人口為90.1萬。在中國排188位。

歐陽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無餘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

歐陽姓以海鳥為圖騰,郡望為渤海。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複姓的第4席,人口總數居複姓首位。當代歐陽姓的人口約88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7%,排在全國第一百四十九位。從宋朝至今1000年中,歐陽姓人口增長率呈下降的態勢,這可能與歐陽複姓改單姓陽有關。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省廣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澤縣(彭澤縣歐陽為歐陽“懿”後代,生七子,遂為彭澤縣歐陽氏七莊,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豐、萬載,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這三省大約占歐陽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布於河南、陝西、四川、湖北等。湖南為當代歐陽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歐陽姓總人口的43%。全國形成了以江西、湖南為中心的歐陽姓聚集區。現在,廣東省歐陽氏宗人有居住在廣州(從化),湛江(鴉翠)清遠(連州),順德均安。江蘇省歐陽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金壇市直溪鎮巨村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陽姓
  • 外文名:Ouyang
  • 類別:中華姓氏
  • 得姓始祖夏少康庶子無餘
  • 郡  望:渤海郡
  • 堂  號:畫荻、六一、渤海、載德
  • 主要名人歐陽詢歐陽修歐陽子倩
  • 人  口:90.1萬
  • 姓氏排名:188位
  • 主要分布:江西、湖南
  • 得姓方式:以封地為名
歷史發展,姓氏源流,遷徙傳播,傳統文化,郡望堂號,宗祠楹聯,家譜文獻,姓氏名人,人口統計,姓氏分支,

歷史發展

姓氏源流

歐陽是一個複姓。其遠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說,歐陽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庶子無餘,被封於會稽,這便是早期的越國。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名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今浙江省吳興縣),封為歐陽亭侯,於是他們便以歐陽為氏,其後代則稱歐陽氏或歐氏。
歐陽姓
歐陽姓的單一淵源
源於姒姓,出自戰國末期楚國越國勾踐後裔子蹄的封地,更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屬於以封爵名稱為氏。
傳說,黃帝有四位妃子,生了二十五個兒子。元妃西陵氏,也就是發明養蠶的嫘祖,生有一個兒子叫昌意。昌意的兒子叫顓頊,後來建立夏朝的大禹是顓頊的孫子。
當時,洪水滔天,帝堯讓顓頊的兒子鯀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果失敗,被堯處死。舜向堯推薦鯀的兒子大禹去治水,那時大禹剛剛二十歲。
大禹帶領治水大軍,利用疏導的方法,將洪水引進河道和開挖的渠道,他忠於王事,歷經艱辛,辛辛苦苦三十二年,終於治好了洪冰。他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成為歷史佳話。
堯帝逝世後,舜繼承了帝位。舜帝年老後,讓大禹接了班。大禹即位後,建都於安邑,史稱“夏”。他死後葬於會稽。
大禹其子夏啟正式建立了夏王朝,數傳至姒少康時,姒少康封支庶子孫姒無餘於會稽(今浙江紹興),建立了最早的古越國。從此,這支夏禹的後代便在當地發展繁衍,並且經歷夏、商、周幾個朝代,一直王位相傳。
直到春秋時期,越國的王位傳至姒允常時,有子名叫姒勾踐,史稱越王勾踐。不久越國被吳國給滅掉。十九年後,姒勾踐又復國,併吞並了鄰近的吳國,之後參與中原地區的爭霸,成為春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霸主。
越國再下傳至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姒無疆,越國開始中衰,最終被楚國滅掉。
在亡國後的越國貴族中,有人隱居不仕,有人則獲得楚國的封賞,其中姒無疆的次子叫姒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國境內的烏程歐余山南部(今浙江湖州),為歐余亭侯。由於古人習慣稱山南為陽,姒蹄以及後世子孫也被稱為“歐陽亭侯”。久而久之,姒無疆的支庶子孫便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氏、區氏、歐陽氏、歐侯氏四個姓氏。歐陽氏與歐、區氏、歐侯氏同宗同源,皆是以封地名、或侯爵名為氏。
在歷史上,歐陽氏曾一度被迫改為單姓陽氏。
據歷史文獻《寧遠縣誌》的記載,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當時即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安天下,曾意圖招安歐陽氏義軍。而歐陽氏全軍上下拒降,明太祖大怒之下詔令誅滅歐陽氏家族,歐陽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為單姓“陽氏”以避其災。
直到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執政時期(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的進士並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今江蘇南京)等十府的一代名臣陽鐸發明了“攤丁入地”之策(即後來明、清朝時期一直實施的“攤丁入畝”之策),使明王朝稅賦大增,明武宗由而大喜,陽鐸遂乘機請旨要求恢復原姓,明武宗詔準,從此歐陽氏一族方得以恢復歐陽複姓。
歐陽氏族人皆尊奉夏禹、姒無餘為得姓始祖。

遷徙傳播

先秦時,歐陽姓主要活動於浙江一帶。進入秦漢,歐陽姓北上江蘇、山東、河北,西挺江西,南部跨福建。到魏晉時期,歐陽姓已經西抵陝西、四川,南達湖南。唐宋時,中原兩次大規模移民,歐陽姓大批進入湖南福建兩廣地區。
歐陽姓人口分布歐陽姓人口分布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歐陽姓的郡望是渤海。歐陽姓以畫荻為堂號。“畫荻’’堂號陽修。歐陽修從小死了父親,家裡很窮,買不起紙筆。母親以地作紙,用荻當筆,教子識字。後來官進翰林院侍讀,與宋祁等同修《新唐書》,又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秋天開紫花。後人遂以“畫荻”懷念先人,以此為堂號。

宗祠楹聯

四言
望出渤海;姓啟歐余:
全聯典指歐陽氏的源流和郡望。
石渠博士;渤海名流:
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千乘(今山東省廣饒縣)人歐陽生,字和伯,西漢今文尚書學“歐陽學”的開創者。伏生的弟子,世代傳授尚書學,到他的曾孫歐陽高,被立為博士,曾在石渠閣講論。一說,八代都是博士。下聯典指西晉朝時期的哲學家歐陽建,字堅石,渤海南皮人,有理思,具才華,在北州極有影響。歷官尚書郎、馮翊太守,被當時人譽為“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著有《言盡意論》。後因讒言被趙王司馬倫所殺。
文章政事;獨步廬陵: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歐陽修,廬陵人,中進士甲科,與韓琦同居相位,以文章冠天下,有《新五代史》、《毛詩本義》、《新唐書》等行世。
北州高士;西漢名儒:
上聯典指晉朝時期的歐陽建,才藻美瞻,擅名北州。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歐陽生事典。
經傳八世;字法二王:
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歐陽生事典。下聯典指唐·歐陽詢,工書法,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於平正中見險絕。
秘傳漢晉;律呂陰陽: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歐陽發,歐陽修之子。師事如皋安定先生胡瑗,得古樂鐘律之說。自有書契以來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無不悉究。
七言
繼固承遷五代史;書名刻石九成宮:
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廬陵人(今江西永豐)。撰有《新五代史》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聯典指九成宮,唐朝時期宮殿名。在陝西麟遊縣西。本隋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重修,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改名九成。唐貞觀六年得泉,命魏徵作銘,歐陽詢書刻石,稱《九成宮醴泉銘》。永徵二年改萬年宮。清乾隆二年復舊名。
鯉郡分支綿世澤;蚶江衍派振家聲:
台灣省金門縣歐厝村歐陽氏宗祠聯。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福建省泉州市蚶江歐陽氏五世裔歐陽文卿漂居金門,為金門歐陽氏開基祖。乾隆年間,祖籍泉州蚶江的歐陽氏族人在金門歐厝村建設“金門歐陽氏宗祠”,並鐫刻敬祖思源的這副對聯。

家譜文獻

2015年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歐陽姓族譜27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歐陽姓族譜45部。
唐太宗敕定《歐陽氏譜序》:歐陽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搖)王之始也。越王無疆之子,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因以為氏。北宋歐陽修撰《歐陽氏譜圖序》: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踐,是為越王。越王勾踐卒,子王鼠與立。自鼠與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分散爭立。濱於江南海上,皆受封於楚。有封於歐陽亭者,為歐陽亭侯。歐陽亭,在今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其後,子孫遂以為氏。漢高祖滅秦,得無疆之七世孫搖,復以為越王,使奉越後。
民國十三年(1924)甲子歲 撰《歐陽氏族譜原委序》:嘗讀《史記·世家》按:歐陽氏,本顓頊之後,夏禹王之苗裔也。傳五世,至帝少康,封庶子無餘於會稽,使守禹祀。歷夏、商、周,傳二十餘世,至無疆,為楚威王所滅。無疆子蹄復受楚封。居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侯,子孫遂以為氏,此歐陽氏因封受姓之所由來也。然其後,最顯而可考者,在漢則有東越王搖,在晉則有馮翊太守建,在南齊則有屯騎校尉寶,在梁則有征南大將軍、穆國公頠,在唐則有弘文館學士、銀青光祿大夫、開國公詢,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通,在宋則有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青州軍事、文忠公修。
歐陽六宗世次總歌選段: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無餘封會稽,二十餘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 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余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

姓氏名人

古代
歷史上重要的歐陽姓人物有:東越王歐陽搖、西漢博士歐陽生;東漢汝南太守歐陽歙;西晉哲學家歐陽山郡公、廣州刺史歐陽頒,左衛將軍歐陽紇;唐朝書法家歐陽詢;五代後蜀翰林歐陽炯,尚書左丞、寧江軍節度使歐陽彬,博士歐陽詹;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元朝修宋、遼、金三史總裁官歐陽玄;明朝右僉都御史歐陽重
歐陽修歐陽修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余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歐陽建:西晉哲學家,字堅石,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人。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陝西大荔)太守,甚得時譽,後來被趙王司馬倫所害。他曾提出“言盡意”的學說,認為“形不待名而圓方已著,色不俟稱而黑白已彰”,客觀世界是離開人的概念和語言而獨立存在的,但語言概念又是人們用以說明客觀世界的工具。他說:“誠以理得於心,非言不暢,物定彼,非名不辨。”駁斥了當時玄學家“言不盡意”的論點,即認為語言概念無法表達事物真相的一種看法。著作有《言盡意論》,載於唐朝人集的《藝文類聚》卷十九。
歐陽詢:唐朝唐州臨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法,初學王羲之,八體盡能。後又做過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體為率更體。流傳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等。參與編纂《藝文類聚》一百卷。
歐陽通:字通師,唐氏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人,歐陽詢之子。官蘭台令,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二年為相,因反武承嗣為太子被害。。自幼喪父,母徐氏教其家雖貧,卻能遍購父書,繼父名,號“大小歐陽”。工於楷,盡得父法。晚年頗有矜重,以狸毛為筆,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其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基志》等。
歐陽詹:(756-800),字行周,南安人。他天賦聰穎,博覽群書,文章詩賦名噪一時,受到泉州刺史薛播、席相及福建觀察使常袞的賞識和鼓勵,上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衝破閩人不願到外地應試做官的習慣。貞元八年(792年),歐陽詹以優異成績榮登進士第二名(榜眼),同榜有賈×、韓愈等名士,時稱“龍虎榜”。貞元十五年(799年),歐陽詹任國子監(即皇家貴族子弟高等學校)四門助教。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歐陽四門先生”。歐陽詹雖英年早逝,但他才高學博,對福建文教事業有較深遠的影響。《閩政通考》雲,“歐陽詹文起閩荒,為閩學鼻祖”。
歐陽萬:字萬畿,唐僖宗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任安福縣令,歐陽氏廬陵派(又稱安福派)始祖。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之後,唐僖宗乾符年間任安福縣令,歐陽修為其第九世孫。歐陽修在《歐陽氏源流序》中尊其為“安福府君”。歐陽萬卸任後定居安福,自此安福歐陽氏大發天下,分徙江南諸省,人口達百萬之眾。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宋朝人。天聖八年中進士甲科,官至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和,退至穎川。博學多采,以文章聞於世。纂有《毛詩譯本》、《新五代史》、《集古錄》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後人輯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玄:(1283-1357),字原功,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後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傳。
歐陽海:桂陽縣兩路鄉(今歐陽海鄉)人,家赤貧,7歲乞討,8歲隨父砍柴燒炭,分擔家庭生活重擔。1958年,歐陽海剛滿18歲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僅三個月就加入共青團,一年後升任班長,不久又入黨,曾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他領導的班也被評為“四好班”。1963年11月17日,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歐陽竟無:(1871-1943),名漸,字鏡湖,號竟無,江西省宜黃人。近代著名佛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人稱“宜黃大師”。歐陽竟無畢生窮究佛學,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識,實集佛學之大成。他在《竟無內外學》巨著中提出的“結論後的研究”的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學”、“法相唯識非一”的思想,在當時頗有影響。
歐陽繼修:本名陽翰笙(1902-1992年),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文革中與周揚、夏衍、田漢同時被打為文藝界“四條漢子”,被囚禁9年。1979年恢復文聯副主席,主持文聯日常工作。在文藝界與茅盾齊名,他與郭沫若一樣,都是四川籍文藝泰斗。寫有社會科學著作2部、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10餘部、電影劇本17部、話劇8部、詩歌200餘首,著作頗豐。
歐陽子倩: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學商科學習,光緒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學文科學習。辛亥革命後回國參加新劇同志會、春柳劇社,倡導新劇運動。解放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及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是中國戲劇運動倡導者和話劇的開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個劇本。
歐陽欽: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
歐陽中石:1928年生於山東泰安肥城汶陽鎮西徐村。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京劇愛好者、書法教育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2]、中國書畫國際大學董事局名譽主席、學術委員會主席、博士生導師北京唐風美術館名譽館長,歐陽中石是中國當代藝術大師,歐陽中石既是一位學問家、又是一位教育家。
歐陽菲菲,1948年9月15日出生中國台灣,是台灣與日本的華語日語流行歌手,是日本歌壇長青樹,日本以菲菲颱風形容她唱片唱銷程度;弟弟歐陽龍是台北市議員。旅日歌星歐陽菲菲在日本歌壇創下的紀錄直到2011年才被韓國籍女歌手寶兒打破。歐陽菲菲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就已經淡出歌壇。
歐陽震華:1961年7月28日出生於中國香港,影視演員。
歐陽夏丹:1977年7月28日出生於廣西桂林,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歐陽靖:1982年6月4日出生於美國,世界華人hiphop嘻哈rapper NO.1。曾參演過多部港劇,2017年參加了第一季《中國有嘻哈》以蒙面Hiphop man身份展現自己的才華。
歐陽娜娜:2000年6月15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大提琴演奏者。

人口統計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歐陽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占全國歐陽姓總人口的52%。全國歐陽姓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約占歐陽總人口的83%。其次分布在廣西、甘肅、福建、廣東等。全國基本形成了以贛湘為中心的歐陽姓分布區。明朝時,歐陽姓約有不足1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7%,排在第101位。歐陽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占歐陽姓總人口的60%。全國歐陽姓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這二省歐陽姓大約占全國歐陽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布於廣東、湖北、四川等。全國重新形成了以贛湘為中心,向兩廣流動的歐陽家族。

姓氏分支

歐陽氏是在春秋時出現的,而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陽”氏為大歐。部分陽姓來源於歐陽姓,而歐陽姓分出陽姓則是北宋末年之後的事了。
歐陽氏花廳歐陽氏花廳
很多歐陽姓,由於歷史原因改姓為陽,主要原因如下:
1、最早為北宋末年,歐陽三分家,形成了歐、陽以及歐陽同宗姓氏並列的情況。
2、政府和社會對單姓的偏好,尤其是明朝的複姓簡化等,讓部分歐陽姓簡化為歐或陽。
其中北宋末年歐陽三分家所誕生歐姓以及陽姓都尊崇歐陽修為祖先,以安福令歐陽萬為始祖,同時從縱的方面上溯到夏禹。
3、歐陽姓的台灣人、金門人、新加坡人多改為歐姓,因當時日本政府不喜歡華人姓名在四字以上,以便區別,復由於歐陽一姓中之陽字,認應避諱日本之太陽旗,乃強迫歐陽姓氏改為單姓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