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肢具體包括
橈骨
橈骨(radius)位於
前臂外側部,分一體兩端。上端膨大稱橈骨頭head of radius,頭上面的關節凹與肱骨小頭相關節;周圍的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相關節;頭下方略細,稱橈骨頸(neck of radiusa)頸的內下側有突起的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橈骨體呈二稜柱形,內側緣為薄銳的骨間緣。下端前凹後凸,外側向下突出,稱莖突(styloid processo),下端內面有關節面,稱尺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下面有腕關節面與腕骨相關節。橈骨莖突和橈骨頭在體表可捫到。人跌倒手過伸著地時,間接暴力可引起橈骨小頭骨折或下端骨折(colles)骨折。
橈神經
發自臂叢後束,含有第5~8頸神經纖維,第1胸神經的纖維也有參加的,是臂叢中較大的分支。初在肱動脈背側下行,後伴肱深動脈入橈神經溝,沿溝繞肱骨中段背側旋向外下方,於肱骨外上髁上方,肱骨中、下1/3交界處穿經外側肌間隔,至肱橈肌和肱肌之間,在此處分為淺、深二終支。橈神經本乾沿途發出的分支有:皮支,在腋窩處發出臂後皮神經,分布於臂後麵皮膚;在橈神經溝內發出前臂後皮神經,分布於前臂背麵皮膚。肌支,支配肱三頭肌、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
肱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處骨折時,易合併橈神經損傷。損傷後,主要運動障礙是前臂伸肌癱瘓,出現抬起前臂時呈“垂腕”的姿態。其感覺障礙是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虎口區”的皮膚最為明顯。
橈動脈
是肱動脈的終支之一,較
尺動脈稍小。橈動脈長約21.2cm,起端外徑約0.3cm。肱動脈分出後,行向外下,先經肱橈肌與旋前圓肌之間,繼而位於橈側腕屈肌與肱橈肌之間,至橈骨下端斜過拇長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手背後進入解部學鼻咽窩,穿第1掌骨間隙入手掌深部,分出拇主要動脈後,即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橈動脈在橈骨下端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位置較淺,是捫脈和穿刺的理想部位。橈動脈有恆定的二靜脈伴行。自肘窩中心以下2.5cm處向外下至橈骨莖突的內側劃一直線,為橈動脈的體表投影。
橈肢易患疾病
橈骨疾病以及腱鞘炎
橈管位於橈骨近端前側,長約4cm,起於肱骨橈骨小頭關節的近端,其遠端的止點位於旋後肌淺面,橈神經由其深部穿過。外側壁由肱橈肌和橈側腕長短伸肌構成,橈側腕短伸肌的筋膜邊界向內側與前臂深筋膜相鄰,與骨間後神經保持緊密接觸,這些肌肉跨過神經形成橈管的前壁。安鞘消炎貼橈管的底部由肱橈關節囊構成。內側壁由肱肌和肱二頭肌肌腱構成。
橈管綜合徵引起骨間後神經卡壓的解剖結構有5個,其中4個在橈管內。
第1個神經卡壓點位於橈骨小頭水平,為肱肌和肱橈肌之間的筋膜束帶或兩肌之間的組織粘連引起。由於該束帶變異較多,因此在此部位的壓迫臨床較少見。
第2個神經卡壓點位於橈骨頸水平,由Henry血管襻卡壓神經所致。Henry血管襻由橈動脈返支和靜脈的分支組成,跨越神經。這些血管有時與神經纏繞,向旋後肌、肱肌和前臂伸肌群發出分支。
第3個神經卡壓點是橈側腕短伸肌近端內側引起的功能性神經卡壓。橈側腕短伸肌源於伸肌群止點和肘關節的側副韌帶。它的起點為筋膜,與旋後肌的起點相連續,這一結構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當松解Frohse弓時,同時可減小橈側腕短伸肌對外上髁的張力,可對外上髁炎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然而,松解橈側腕短伸肌不能緩解Frohse弓的卡壓。
第4個神經卡壓點為Frohse弓,是橈管綜合徵的最常見原因。Frohse弓為反折型弓形結構,距橈側腕短伸肌邊界遠端1cm,距肱橈關節2~4cm。
弓型結構為旋後肌淺頭的近端邊界,神經由此穿出。該結構的外側起自外上髁的最外端,為腱性結構。纖維結構向遠端形成弓形結構前,迴旋並與內側纖維合併。內側纖維起自外上髁內側,恰位於肱骨小頭關節面的外側。內側纖維為腱性或膜性結構,使腱弓更為堅硬。
纖維腱弓的厚度和大小存在明顯的變異。Spinner對屍體解剖的研究發現,約30%的成年屍體存在Frohse腱弓的增厚和內側纖維堅硬。
神經穿出橈管後,沿橈骨近端1/3行向後方,位於旋後肌兩頭間的長度為4cm。兩頭止點間存在一裸露區,位於橈骨的後部肱二頭肌結節的水平。在此處,前臂旋後時,神經與骨膜可直接接觸。當該區域發生骨折、橈骨小頭脫位和進行內固定時,易損傷橈神經。當神經穿過旋後肌淺頭下後,還有許多束帶可引起神經卡壓。束帶偶爾在旋後肌中部形成。橈管內的變異,如橈側腕短伸肌起點腱性化和止點分裂可致橈管綜合徵的發生。
神經出旋後肌後,在前臂背側,骨間後神經分出淺支和深支。淺支支配尺側腕伸肌、指總伸肌、小指伸肌。深支支配拇長展肌、拇長伸肌、拇短伸肌、食指固有伸肌。最後神經通過第4伸肌間室支配腕背側關節囊和指間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