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者天地之和是《樂記》用語。《樂記·樂禮》:“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盪,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認為音樂源於並反映“天地之和”,天地萬物“流而不息,契約而化,而樂興焉”(同上)。禮樂的製作必須依循天地的法則,“大樂與天地同和”(《樂記·樂論》)。又認為禮樂的作用也在於達到“天地之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者天地之和
- 出處:《樂記》
樂者天地之和是《樂記》用語。《樂記·樂禮》:“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盪,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認為音樂源於並反映“天地之和”,天地萬物“流而不息,契約而化,而樂興焉”(同上)。禮樂的製作必須依循天地的法則,“大樂與天地同和”(《樂記·樂論》)。又認為禮樂的作用也在於達到“天地之和”。
樂者天地之和是《樂記》用語。《樂記·樂禮》:“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盪,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認為音樂源於並反映“天地之和”,天地萬物“流而不...
樂者,天地之和也,本文講樂所表現的是天地間的和諧;禮所表現的是天地間的秩序。出自《禮記》。作品介紹 “樂者,天地之和也”選自《樂記·樂論》中的一段。因為和諧,萬物能化育生長;因為秩序,萬物能顯現出差別。對於統治者來說,秩序與和諧是維護統治的重要前提。作品原文 《樂者,天地之和也(1)》樂者...
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乾戚,習其俯、仰、詘、伸(12),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13),要其節奏(14),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15)。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16),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作品注釋 ⑴本節選自《樂記·樂化》。(2)動靜:動作,這裡指舞蹈。(3)道:指情理。(4)性術...
③樂(yuè):《說文》:“五聲八音總名。”《易》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禮記·樂記》:“先王之所以飾喜也”“天地之和”“德之華也”。可見,古代的樂是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樂是道德感情的心聲,也是回歸天地萬物和諧境界的途徑。④庶幾: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辭也,言近...
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化不時則不生,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窮高極遠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故聖人曰禮樂雲。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高卑已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小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別也。地氣上隮,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盪,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物]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化不時則不生,...
[4] 語出《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又,《史記·樂書》曰:“樂統同,禮別異。”禮,泛指各種規範。主:掌管,主持。[5] 不二: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相反相成的關係。聽,感受。聰:聰慧。[6] 語出《周禮·春官·大司樂》曰:“大司樂掌...
《奏上迎氣樂》是出自《續漢·律曆志上》注補引薛瑩《書》。上以太常樂丞鮑鄴等上樂事,下車騎將軍馬防。防奏言:「建初二年七月,鄴上言:『王者飲食,必道順四時五味,故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求福應也。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樂者天地之和,不可久廢。今官雅樂獨有黃鐘,而食舉(已上...
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樂禮》)音樂猶如陰陽相摩、天地相盪、風雨飛動、曰月光照、百化興焉那樣和諧美妙。"論倫無患,樂之情也"。(《樂論》)和諧而不相損害,這是樂的精神!關於樂對人心理的影響 1.樂能影響人的情感。《樂記》認為,音樂可以表達情感。"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樂之說...
認為天地相盪,陰陽相摩,各種事物的運動、融合、轉化,孕育了樂的形成。“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樂記·樂禮》)音樂應法天地,以音樂之和反映天地之和,“樂者,天地之和也.”(同上)這一命題,闡明了樂的興起、製作、特徵與天的聯繫,表明戰國末葉及漢初正在興起的“...
樂同禮異是《樂記》用語。樂的功能和特點是“同和”,能協調人際關係;禮的功能和特點是“別異”,以劃分貴賤等級。《樂記·樂論》:“樂者為同,札者為異。”認為樂乃是“天地之和”的產物,因而對於個人、國家社會、天地宇宙,均能起到“同和”的作用:對於人,“樂和民聲”(《樂記·樂本》);對國家社...
樂者天地之和也 萬民同樂的樂舞歡歌——中國占代俗樂文化 街陌謳謠相和曲 兼容並包隋唐樂 月聞仙曲舞衣裳 鼓詞唱賺諸宮調 雜劇南戲感天地 高山流水覓知音——中國占代文人音樂 俞伯牙與鐘子期 《詩經》《楚辭》人神悅 悲乎一曲《廣陵散》斷腸聲里唱《陽關》姜夔自度《揚州慢》鄉野市井的音聲瑰寶——中國傳統...
九曰昭和,皇帝、皇慶子舉酒時奏之。十曰休和,皇帝、皇慶子用飯,肅拜三老時奏之。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封時奏之。十二曰承和,皇太子在東宮,有會時則作。詞語出處 其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號《大唐雅樂》。《新唐書·禮樂志十一》:“初, 祖孝孫 已定樂,乃曰‘大樂與天地同和’者也,制《十二和》,...
《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又鐘鼓、羽籥、乾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並音洛。喜樂也。《通論》:...
中華“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也叫“禮儀之邦”。“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禮樂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這是我國古典“禮樂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
是故知神明然後知道德之不足為也,知道德然後知仁義之不足行也,知仁義然後知禮樂之不足修也。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釋其要而索之於詳,未可與言至也。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識也;星月之行,可以歷推得也;雷震之聲,可以鼓鐘寫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是故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見者,可得而蔽...
《禮記·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窮高極遠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故聖人曰禮樂雲。”《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
眾樂交響聲洪亮,肅穆和諧聲悠揚,先祖神靈來欣賞。諸位賓客都來到,樂曲奏完齊讚賞。創作背景 《周頌·有瞽》表現的是周王祭祀先祖時樂隊齊奏的盛況。在先秦時代的政治生活中,樂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且往往與禮密切相關聯。《禮記·樂記》云:“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
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總也,民之父母也。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無統,上無君師,下無父子,夫是之謂至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荀子·禮論篇》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族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所說“禮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權,先祖代表族權,君師代表君權。後來統治者以天、地、君、親、師作為禮拜的主要對象,就是根據這個理論。春秋...
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是信...
中華“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也叫“禮儀之邦”。“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禮樂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這是我國古典“禮樂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禮記·樂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
“ 夫列子御風而行 , 泠然善也 , 此雖免乎行 , 猶有所待者也。” 而“ 若夫乘天地之正 , 而御六氣之辯 , 以游無窮者 ,彼且惡乎待哉” ! 莊子《 逍遙遊》 中的這段話正是對 《 神遊六合》 意境的最好 闡述 ,亦如老聃所謂 :“ 得 至美而游乎至樂 ,游心於物之初。 ” (《 莊子...
“樂以知政”“樂節百事”“和與同異”“樂過生疾”“樂則天地”國語(輯錄)“和實生物”“諫鑄大鐘”“論樂說律”“答靈王問”“平公悅新聲”論語(輯錄)(附:“荷蕢者論樂”)墨子 非樂 備篇輯錄 孟子(輯錄)莊子(輯錄)苟子 樂論 各篇輯錄 韓非子(輯錄)十過(節錄)“癸與射稽之謳”舀...
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
木、火、土、水相次者,天地之序,故以之禮天地。五行之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此但不用金耳,其餘悉用。此序,天地之序也。何以知其角為先,其次徵,又次宮,又次羽?以律呂次序之也。黃鐘最長,太蔟次長,圜鐘又次,姑洗又次,函鐘又次,南呂最短,此其序也。此四音之序也。天之氣...
欲寅之心亡於中,則飢虎可尾,何況狗馬之類乎?故體道者逸而不窮,任數者勞而無功。夫峭法刻誅者,非霸王之業也;垂策繁用者,非致遠之術也。離朱之明,察箴末於百步之外,不能見淵中之魚;師曠之聰,合八風之調,而不能聽十里之外。故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畝之宅也;修道理之數,因天地之...
言而語道德忠信孝弟者,此言無棄者。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無棄之言,公平而無私,故賢不肖莫不用。故無棄之言者,參伍於天地之無私也。故曰:“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之於天地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亂主不知物之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