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和
- 朝代 :唐 初
- 作者:祖孝孫
- 拼音:shíèrhé
基本信息,詞語出處,
基本信息
shí èr hé唐代樂名。
唐初祖孝孫斟酌南北,考證古音,修定雅樂製成。
昭和、休和、正和、承和。
其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號《大唐雅樂》。
十二和之細目如下:
一曰豫和,以降天神。
二曰順和,以降地祇。
三曰永和,以降人鬼。
五曰雍和,凡祭祀用以人俎。接神之時用曲亦如此。
六曰壽和,以酌獻、飲福。
七曰太和,以為行節。
八曰舒和,用於文、武二舞之出入。
九曰昭和,皇帝、皇慶子舉酒時奏之。
十曰休和,皇帝、皇慶子用飯,肅拜三老時奏之。
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封時奏之。
十二曰承和,皇太子在東宮,有會時則作。
詞語出處
其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號《大唐雅樂》。《新唐書·禮樂志十一》:“初, 祖孝孫 已定樂,乃曰‘大樂與天地同和’者也,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數。”按,《十二和》樂詞見《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唐祀圜丘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