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故城 位於花官鄉草橋村,最晚建於春秋時期。遺址地勢較高,其範圍東西約750米, 南北約10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安故城
- 位置:花官鄉草橋村
- 東西:約750米
- 南北:約1000米
樂安故城 位於花官鄉草橋村,最晚建於春秋時期。遺址地勢較高,其範圍東西約750米, 南北約1000米。
樂安故城遺址位於廣饒縣城北花官鄉草橋村,南距廣饒縣城12.5公里,西至博興縣的利城村(利縣故城)10公里,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孫武的誕生地。古濟水由西南而東北流至城址西南又折向東流,該城址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
樂安故城 位於花官鄉草橋村,最晚建於春秋時期。遺址地勢較高,其範圍東西約750米, 南北約1000米。西南部有一南北走向的土嶺,叫“官?”,是古代官方專用的通往故樂安城的土築車馬台道。古濟水流經故城西南又折東而去。 故城幾...
西漢置樂安縣,屬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故址在今山東博興北。北齊時移樂安故城置樂陵縣,治所在今山東博興南。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撤樂陵縣置博昌縣,屬乘州。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樂安縣。武德八年(625年)廢乘州,樂安縣併入博昌縣...
縣政府辦公室是縣政府的綜合辦事機構,是溝通上下、聯繫左右的紐帶和橋樑,是同級領導的直接參謀和助手部門。其基本職能是參與政務、管理事務、搞好服務。機構簡介 安樂縣 一,西漢設定。隸屬漁陽郡,故城在今北京市順義縣西南古城村北。
其中第二集《攆海為居》、第三集《大河上下》中,全面、客觀地反應了廣饒縣樂安故城、孫子故里等方面的考察、論證情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10月18日上午,第四屆中國廣饒孫子國際文化節、第九屆中國雕刻藝術節暨首屆孫子文化雕塑展...
4月21-24日又召開“先秦齊國樂安地面考察論證會”,論定“先秦齊國樂安地面主體在今廣饒縣境”,並初步認定齊樂安故城即今“草橋遺址”,推動了孫武故里考證工作。5月11-16日又召開“齊樂安故城遺址考古鑽探調查論證會”,再次論定草橋...
樂安故城址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80米。2500年前,我國偉大的軍事家、《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就誕生在這裡。古蹟 春秋故城遺址位於廣饒縣城北15公里花官鄉草橋村,又稱草橋遺址。古城遺址處草橋村西北部。今存土築古城牆遺蹟與護城河故道...
廣饒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和鉅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廣饒縣境內的古文化遺存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樂安故城遺址”、“關帝廟大殿”、“柏寢台遺址”及“傅家遺址”等著名...
2008年,中央電視台 “探索發現”欄目,對樂安故城的發掘、對先秦樂安地面主體在今廣饒縣再度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宣傳報導。孫子文化旅遊區生態環境 編輯 孫子文化旅遊區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其中孫武湖水面面積6平方公里,蓄水容量3000萬立方米,圍...
柏寢台,位於廣饒縣城東北25里大桓村西南隅。明嘉靖《山東通志》載:“齊桓公曾盟諸侯於此,故稱桓公台,也叫齊霸盟台,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簡介 柏寢台位於廣饒縣城東北15公里的花官鄉桓台村南,西距樂安故城4公里,南面約0...
晉代,千乘縣地併入濕沃縣,境內為博昌縣、樂安縣、利縣與濕沃縣,屬青州樂安郡。南北朝北魏時期,博昌縣移置今壽光縣,境內置樂陵縣、陽信縣與般縣。前二縣屬樂陵郡。樂陵縣治所始在蒲姑城舊址,北齊時移樂安故城。陽信縣治所在...
的慘烈代價而失敗;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間,先後有廣西太平天國起義軍和貴州境內天柱姜應芳、台江張秀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數次攻打和占據銅鼓;1934年12月15日,中國工農紅軍賀龍部隊的任弼時、蕭克率領紅軍從黎平向銅鼓進發,在銅鼓南面樂安屯...
柏寢台位於廣饒縣城東北15公里的花官鄉桓台村南,西距樂安故城4公里,南面約0.5公里處是小清河,往西3.5公里是東辛公路。柏寢台,據《漢書》顏師古注,是“以柏木為寢室於台之上也”,故而得名。柏寢台系以人工土築而成。...
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博昌縣治所移於樂安故城,即今縣城。五代時期,五代梁沿襲唐代建置,五代唐莊宗李存勖,為避獻祖(李國昌)諱,改博昌縣為博興縣。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博興縣屬京東東路青州府。金代,博興縣改屬...
東漢,改為益國,屬青州刺史部樂安國。三國屬魏,於益侯國地置南豐縣,屬青州齊國。益縣故城 益縣故城 巨洋水又東北逕益縣故城東。王莽更之曰滌盪也。晏謨曰:西去齊城五十里,司馬宣王伐公孫淵,北徙豐人,住於此城,遂改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