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念

構念

喬治·凱利 (George Alexander Kelly,1905.04.28-1967.03.06,美國心理學家),將個人在其生活中經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認識期望評價思維所形成的觀念稱為個人構念(personal construct),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個人構念自然也因人而異,因此個人構念就代表他的人格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念
  • 外文名:construct
個人構念理論,推論分述,理論的推論,心理療法,

個人構念理論

以父母體罰孩子為例,對父母而言,體罰可矯正偏差行為,有益孩子成長;對孩子而言,父母的體罰只好無奈地接受;對社會工作者而言,父母體罰孩子是對兒童虐待;對傳教士而言,父母體罰孩子是神對罪惡世界審判的延伸。這現象說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人構念。個人構念就像一種微型科學理論,是一個人用之預期事件的主要工具。凱利形象地描寫了個人構念,他說:“人類通過由他創造的各種半透明的模式或樣板去觀察世界,然後試圖去適應構成這一世界的現實……讓我們把這些供人們試用的大小模式取名為不同的構念吧。”如果由某種構念產生的預測為經驗所證實,那么這種構念就是有用的,如果這種預測沒有得到證實,這種構念就必須修正或被拋棄。

推論分述

個人要獲得一種同現實十分一致的構系統,需經過大量的嘗試與曲折的過程。一個人的人格是由個人構念組成的多元統一體。個人構念理論有幾個重要概念和一個基本假設及 11 個推論,現分述如下:
1.個人構念理論的重要概念
每一個人都是科學家(Person as Scientist) 所有的人都有動機想去理解所有衝擊我們的刺激,如同科學家試圖預測並控制事件的發生一樣。我們也想了解周圍的世界,以便能夠預測並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科學家也是人(Scientist as person) 同上理,科學家其實也和普通人一樣。人格理論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每個學說都有其弱點值得讓人質疑。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事實。
建構的權宜選擇 (Constructive alternativism) 每個人所使用的個人構念皆不同,且組織其建構的方式也不一樣。建構是凱利人格理論的核心,一個建構就是一種思想、一種觀點、或是一種假設,人們用它來解釋個人的經驗。一個建構就像一種微型的科學理論,人們用這個理論來預測現實,個人與外界的任何接觸都在不斷地創造和驗證個人構念。
2.個人構念理論的基本假設 人的活動都是受到他個人所用以預測事件的結構所指引。凱利不認為過去的衝突與外在刺激是塑造行為的基本因素。他認為我們與過去經驗間的關係,只限於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我們發展個人建構與對未來之期望的時候。

理論的推論

建構推論(construction corollary):個人通過對事物的反覆建構來預測事件。
個別推論(individuality corollary):人們對於事件之建構過程是有個別差異的。
組織推論(organization corollary):每個人為了預測事件都會發展出一套特殊的、包含各種建構之順序關係的建構系統。
選擇推論(choice corollary):個人基於所預測之較大延伸可能性與本身系統之定義,在二分建構中做選擇。
二分推論(dichotomy corollary):個人之建構系統是由有限的二分建構所組成。
分裂推論(fragmentation corollary):個人可連續使用各種不同的建構系統,而這些系統彼此之間並不兼容。
範圍推論(range corollary):一個建構只適用於預測特定範圍內的事件。
經驗推論(experience corollary):個人建構系統會隨著個人持續對於事件之重複性所做的解釋而改變。
調節推論(modulation corollary):個人建構系統之變化,受限於該建構於適用範圍內的可滲透性。
共同推論(commonality corollary):兩個人對於經驗的建構相似程度,代表其心理歷程與他人的心理歷程相似。
社交推論(sociality corollary):生活於同一文化的人,會以相似的方式建構經驗。人們能夠理解他人建構歷程的程度,決定了他在包含他人在內的社會歷程中的角色扮演。

心理療法

凱利根據他的個人構念理論,發展了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稱為設定角色治療。所謂設定角色治療(fixed-role therapy),是指心理醫生為情緒困擾者設定一個易於他目前自覺的角色,然後協助他去扮演。如此做法的目的,希望情緒困擾者在角色扮演時改變他過去不健康的觀點。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心理醫生只從旁協助,給予支持,不對情緒困擾者的行為施以矯正,只希望讓他自己在認知改變中自行治療。此一觀念和人本心理學家羅傑斯的思想頗為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