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走向
榆溪河,源於
榆林市榆陽區小壕兔鄉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由北向東南,流經小壕兔、孟家灣、牛家梁、榆陽、劉官寨、魚河6鄉(鎮),在
魚河鎮王沙坬匯入無定河,全長98公里,為
榆林市境內最長河流。流域面積4000平方公里,全程落差285米,平均比降3.07‰。河源至紅石峽河床寬500~1000米,紅石峽以南河谷寬50~2000米,紅石峽至米家園則段有5處跌水,落差1.5~7米不等,水力蘊藏量較豐富。
水文
榆溪河常年流量11.75立方米/秒(榆林站),流量較穩定,下游平均含泥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水文災害
歷史上,榆溪河經濟的洪澇災害有:
乾隆十四年(1749),榆溪河發大水,堤岸、道路及榆林城西城牆盡被沖塌。
道光十四年(1834)六月,榆溪河水暴漲,沖毀兩岸田地661畝。十六年(1836),全境水災。
同治十二年(1873),榆溪河水暴漲,兩岸楊、柳樹連根盡被洪水沖走。十三年(1874)八月多暴雨,山洪沖毀紅石峽雄山寺廟建河堤,石路階樹木蕩然無存。
民國22年(1933)6月,屢降暴雨,
無定河兩岸灘地多被沖毀,下鹽灣一帶房屋被無定河洪水淹沒,許多人用門板、笸籮漂乘逃命,亦有不少人淹死。7月2日,傾盆大雨連降5日不止,就地起水。8月7日,本境北部大雨,孟家灣一帶榆溪河洪水流量1950立方米/秒,田地淹沒,禾苗沖毀。
1954年8月下旬至9月初多次降暴雨成災,9月2日榆溪河洪水流量800立方米/秒,洪水溢岸衝進榆林城小西門,水淹二街,毀房190間。河堤岸決口11處,長1733米。
1960年9月,連降暴雨,榆溪河上游溢漫農田上千畝。
主要支流
榆溪河較大支流有:
刀兔海子,位於
榆陽區小壕兔鄉刀兔村東南部,水域面積1250畝,深1.2~7米。80年代年產魚0.5萬公斤左右,有海蚌、菱角等。
五道河,是榆溪河上源東支流,源出
榆陽區小壕鄉刀兔海子西的河掌泉,向南流經孟家灣鄉地,在牛家梁鄉西北端王化圪堵村東與圪求河相匯為榆溪河,長32公里,常年流量2.09立方米/秒,流域面積524平方公里。其大的支流四道河,源於孟家灣鄉東板城灘,在大海則灣南注入五道河,長6公里,常年流量0.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205平方公里。
圪求河,是榆溪河上源中支流,源出
榆陽區孟家灣鄉圪求河村哈拉界泉,向東南流經孟家灣鄉地,在牛家梁鄉西北端王化圪堵村東與五道河相匯為榆溪河,長20.5公里,常年流量2.2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28.6平方公里。
白河,是榆溪河上源西支流,源於內蒙
烏審旗烏拉特老亥廟,向東南流入
榆陽區境河口水庫,又流經岔河則鄉地,在牛家梁鄉廟咀村南入榆溪河,全長54公里,境內長38公里,常年流量1.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809平方公里。該河在上游內蒙地屬季節性河流,入本境成常年性河流。
三道河,源於
榆陽區孟家灣鄉東大免兔村北,向西南穿孟家灣鄉地,在牛家梁鄉王化圪堵村南入榆溪河,長15公里,常年流量0.2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0平方公里。
二道河,源於
榆陽區金雞灘鄉馬傢伙場,向西南穿金雞灘鄉地,在牛家梁鄉李傢伙場村西入榆溪河,全長18公里,常年流量0.1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
頭道河,源於
榆陽區麻黃梁鎮銀山界村北,由東北向西南流經麻黃梁、牛家梁鄉地,在頭道河則村西入榆溪河,全長30公里,常年流量0.3立方米/秒,流域面262平方公里。上游銀山界至石峁水庫又稱柳巷河,長18公里。有小支流七山溝河流,長4公里。
芹河,源於
榆陽區芹河鄉水掌村西,向東穿芹河鄉地,在榆陽鄉王家樓村東入榆溪河,長16.5公里,常年流量1.3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82.5平方公里。
沙河,源於
榆陽區榆陽鎮紀家峁村西,向東在沙河口村東入榆溪河,長8公里,常年流量0.1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3平方公里。
榆陽河,源於
榆陽區青雲鄉鐘家溝村水掌泉,向西南在榆林城南入榆溪河,長5.6公里,常年流量0.35立方米/秒,流域面積4.5公里。
青雲溝河,源於
榆陽區青雲鄉色草灣村大碾溝泉,向西南穿
青雲鄉地,在劉官寨鄉三岔灣與劉千河合流後匯入榆溪河,長21公里,常年流量0.54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11平方公里。有小支流杜家溝河、石溝河等。
劉千河,源於
榆陽區麻黃鎮舊堡村東山下,向西南穿劉千河、古塔鄉地,在劉官寨鄉三岔灣與青雲溝河匯流入榆溪河,長28公里,常年流量0.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7平方公里。有較大支流蘆溝河、古塔溝河等。
花園溝河,源於
榆陽區古塔鄉西陽坬村,向西南在歸德堡村北注入榆溪河,長8.8公里,常年流量0.08立方米/秒,流域面積65平方公里。
西溝河,源於
橫山縣白界鄉牌樓界村西北,向東南在
榆陽區歸德堡西入榆溪河,全長7公里,境內長3公里,常年流量0.04立方米/秒,流域面積25平方公里。
許家崖溝河,源於
榆陽區古塔鄉陽高山西側,向西南流穿古塔鄉地,在
魚河鎮許家崖村西注入榆溪河,長9.8公里,常年流量0.06立方米/秒,流域面積52平方公里。
水利工程
灌溉工程
紅石峽渠,民營渠道,源於榆林城北榆溪河紅石峽。明成化八年(1472)巡撫
餘子俊、舉人紀溫主持開鑿。正德年間渠廢,嘉靖年間巡撫
張子立修復。萬曆二年(1574)渠被洪水沖毀,巡撫張守中主持,由榆林城人劉勛等在紅石峽石崖東側的慈仁殿內“鑿水洞為渠”修復。清初,渠淤泛潰又廢,康熙三十六年(1697)兵備道董沛年修復。乾隆三十六年(1771)渠“輒復淤壞”,知縣黃照等修復,並南拓15里,稱廣澤渠。光緒六年(1880)開鑿普渡橋西崖底石壕,建成東西兩道渠。經多次拓修,至1949年,西支渠經西岸石崖灌溉麻地灣灘地300餘畝,東乾渠在紅山寺北約200米處水磨梁引水,經東岸明代所鑿石洞石壕,跨北嶽廟三道溝至官井灘,灌田800畝。1956年紅石峽水庫建成,河床刷深,引水困難,同年春在原進水口處砌築石滾壩,設進水閘、沖刷閘,擴大石渠石洞斷面,引水1.2立方米/秒。1957年,在廢普渡橋基上建跨度為3.8米兩孔橋涵式渡槽,長30米,引水西過麻地灣,擴澆農田700畝。由於橋腳基年長,浸潤剝蝕嚴重,在施工時未做處理,渡槽運行3年,發生裂紋。河槽刷深後,東護岸崩塌,輸水中斷。1959年,維修又建13米跨度涵洞1孔。1961年兩洞一齊塌毀,輸水復斷。1963年春,在原橋址北42米處興建4米跨度4孔涵洞渡槽。1967年夏,加寬加高渡槽輸水壕,東西兩渠澆灌農田0.4萬畝。
三岔灣渠,在榆溪河韋家梁段(在劉官寨鄉)築壩引水。1958年,興建渠首砌石滾水壩,開渠至歸德堡趙渠溝,長12公里,設計輸水1立方米/秒。1964年,接趙渠溝乾渠延長至米家園子,全程15.5公里,設施面積1.9萬畝。1976年擴建,拓寬渠首輸水渠3公里,引水達3立方米/秒,興建趙莊抽水站輸水支渠0.5公里。渠道全程設倒虹、閘、涵洞等100座,國家投資130.8萬元。 渠首滾壩為漿砌青料石重力壩,長27米,高4米,頂寬1米,設計過壩洪峰流量百年一遇為380立方米/秒。壩體左端設沖刷閘兩孔,開敞式,寬1.5米,配鋼體閘板,裝10噸絲槓啟閉機兩台。進水閘1孔,寬2.4米,配鋼體閘板,裝5噸絲槓啟閉機。
榆惠渠,1944年始動工修建,後因解放戰爭爆發停建。1950年恢復修建。在榆溪河李家溝段(在魚河鎮)築壩引水,輸水渠分東西兩渠:東渠道水至党家街小河南,長18公里,渠首輸水1.5立方米/秒,設施面積0.93萬畝;西渠通水至王沙坬,長4公里,渠首輸水0.6立方米/秒,設施面積0.35萬畝。
榆高渠,在榆溪河米家園段(在魚河鎮)築壩引水。工程分兩期。1958—1963年,完成渠首壩、閘工程,引水5立方米/秒,渠道至魚河乾溝,長16公里。渠首起10公里處作倒虹西跨榆溪河,至王沙坬入榆惠渠西支渠。1971—1972年,組織全縣勞力會戰興建乾溝東乾渠南拓延至上鹽灣寨坬村,全程長36公里,設施面積2.1萬畝。期間,抽調上鹽灣、魚河、古塔、董家灣等公社基幹女民兵140多名,組建成“紅色娘子軍”。她們開山鑿石,先後建成“三八”倒虹、鄭家溝渡槽等主要工程,人們稱她們為榆高渠的“女石匠”。渠首,漿砌石重力壩,1963年建竣後於1964年水毀,當年10月復建,翌年2月告竣。壩長72.85米,頂寬1.3米,高3.5米,設計過壩洪峰流量300年一遇為0.244萬立方米/秒。渠道引水渠砌石暗渠329米,隧洞430米,渠道全程跨6條河,過51座沙丘,填42條溝,穿99道山樑。沿程興建隧洞420米、倒虹7座,涵洞33座、退水4座、雙曲拱渡槽1座,完成土石方141萬立方米,國家投資527萬元。
黑海子渠,是境內沙漠灘區興建較早的民營渠道。1921—1929年間,當地民眾曾幾次集資籌劃興建,由於財力不足未能實施。1953年,民辦公助,於榆溪河上游廟咀(在牛家梁鄉)導流,建成上段乾渠,長5.8公里。1954年南延乾渠6.6公里。渠首經趙元灣、黑海則、高傢伙場、吳家灣、牛家梁等15村,至牛家梁村南端退水。全長12.4公里,設施面積1.5萬畝。
榆東渠,在榆溪河上游紅伙梁(在
孟家灣鄉)築壩引水。原計畫引水至榆林城東七里沙,退水於榆陽河源,全長計70公里。1958年3月興工,施工中,因水量不足,加之七里沙地勢高,當時不能提引,故停修七里沙地段渠道,已修成的渠道報廢。當年10月修成渠首至榆卜界上段乾渠,長32.5公里,引水量1.5立方米/秒;下段石峁水庫起水至馬圈溝西北沙地乾渠,長17.5公里,引水量0.5立方米/秒。該渠是榆林市治理沙漠的骨幹工程,為治沙史上的創舉。1958年12月26日《
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在沙漠裡修成百裏運河——榆東渠”的文章頌揚榆林人民治沙修渠的事跡。至1960年全渠工程完善,沿渠建公路橋、退水、引水閘、倒虹、排洪涵洞等建築36座。
榆西渠,在白河排則灣段(在
岔河則鄉)引水,經岔河則、馬合農場,西南延至小紀汗鄉的昌汗界北沙,長19.1公里,引水0.8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積0.35萬畝。渠道工程於1958年3月開工,1959年11月告竣,國家投資20萬元。渠道底寬2.5米,深1.5米,邊坡1∶1,比降1/2500,沿程建退水、橋涵等建築物11座。
西沙渠,榆溪河刀則灣段右岸導流建閘進水,渠道引水4立方米/秒。渠道沿榆溪河西沙畔南行2.5公里入沙漠,跨芹河南延至尤家峁水庫,全程22公里,設施面積4.8萬畝。渠道工程,1972年9月16日動工,1978年10月告竣。先後投工105萬個,完成沙土石方902萬立方米,國家投資286萬元。引水渠全程砌護,其中砂塊石砌護2公里、瓷板砌護20公里。渠堤左岸全程鋪墊黃土,作簡易公路,沿程建水利工程建築物50座。1981年在閘北700米處建倒虹穿榆溪河,引東岸陳傢伙場陰壕水0.5立方米/秒,與原引轉龍灣陰壕之水總計1.6立方米/秒。西沙渠的建成,不僅使榆林城西10多平方公里的荒沙灘變成水澆田,而且為20世紀80年代開拓榆林西沙新城奠定基礎。
蓄水工程
紅石峽水庫,位於榆溪河紅石峽原普濟橋址,流域總面積0.45萬平方公里,除去庫區內上游三座中型水庫控制面積,實控面積0.206平方公里,總庫容1900萬立方米,死庫容50萬立方米,行效庫容1100萬立方米,防洪庫容750萬立方米。水庫大壩雄居石峽中,1955年3月興工,同年6月告竣。壩高15米,頂長39.4米,頂寬4米;壩基長19.3米,寬15.7米。壩體為水泥漿砌青料石砌表面,內填水泥白灰漿砌砂塊石。壩身深入河床石層兩米。壩體中心線採用弧形曲線,半徑48.6米,呈曲拱壩型。壩體下方建東西控制閘和放水閘各兩孔。東放水洞馬蹄形斷面,長37.12米,比降1∶400,出口聯接北郊抽水站一級站進水閘。西排水洞馬蹄形斷面,長47.54米,比降1∶12,西側接連發電站輸水洞。水庫工程,完成土方0.138萬立方米,石方0.433萬立方米,砼12.9立方米,用技工1.22萬個,普工1.6萬個,國家投資17.96萬元。
中營盤水庫,位於榆林市孟家灣鄉中營盤村無定河水系的榆溪河幹流上,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606.7平方公里,屬風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741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10萬噸。工程由榆林市水電局設計、施工,1970年3月開工,1972年10月竣工。水庫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魚、治沙等效益。水庫樞紐由大壩和輸水管道組成,未建泄洪設施。大壩為均質沙壩,高27米,壩頂高程1224米,壩頂長670米,寬6米;迎水坡1∶8~10,背水坡1∶5~6。壩基未作防滲處理,採用壩後堆石體反濾排水。總庫容19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690萬立方米。輸水採用臥管形式,共12級24孔,每級高差1米。最低一級孔底高程1208.41米。最大輸水量7立方米每秒。臥管後緊接高1.35米、寬1.2米、長195米的馬蹄形輸水洞,出口建有分水閘和12米跌差的退水渠。工程總投資13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85萬元,民眾投工33萬個工日,完成土方140萬立方米,石方0.5萬立方米。1973年使用以來,除保證榆東渠灌區用水外,還供榆高、榆低、三岔灣、城關、牛家梁、黑海則6渠和南郊、北郊2座抽水站以及水庫下游孟家萬水電站枯水期用水,供水灌溉面積近10萬畝。近年主要供榆東渠灌區用水,設施灌溉面積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92萬畝。水庫養魚效益較好,最高年產量達到4.5萬公斤。
河道整治
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榆溪河的上游建起了工廠,兩岸居民也逐漸增多。大量的污水垃圾被傾倒在河裡,致使河水堵塞、污濁不堪。2004年,經過科學的規劃決策,榆林市決定實施榆溪河綜合治理工程。2011年,榆溪河一、二、三期公園基礎建設工程全面完工。
治理工程包括堤防工程、生態景觀工程、綠化環境工程三部分,堤防工程結構以漿砌石堤防為主,輔助部分土堤。為滿足沉沙、景觀蓄水、提水灌溉需要,規劃設定攔水橡膠壩4座、攔河閘1座。榆溪河設防標準為50年一遇。根據基地的自然結構,建設了榆溪河景觀帶,通過植物景觀的營造,把榆溪河景觀帶建設成開放式大型帶狀綠地,分段建設標題性景區,形成段段不同,景景有別的自然風景林。
流域名勝
紅石峽,為榆溪河中游峽谷地帶,以摩崖石刻知名。據《創建石佛殿碑記》記載:“為宋、元間古剎”,有近千年的歷史。明代成化年間維修後,改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遠寺。
紅石峽存有自明成化年以來大小摩崖石刻字幅185塊,其中東崖126塊,刻字大的有4米見方,且長寬不等。石刻有題詩、記功、紀游、喻景、抒懷等,書法真草隸篆俱全,併兼有蒙文,筆法各異,鐫刻有別,存有巨幅題記84幅,其中東崖54幅、西崖30幅。
另有紅石峽石窟洞、“天門”、“地門”、黑龍洞、一線天、黃龍潭、相吻石、逍遙石、黑龍潭、鐘乳石、懸石、黃龍瀑、天然壁畫、天女散花瀑布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