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定河
- 古稱:生水、朔水、奢延水
- 分段別稱:上流稱:紅柳河
- 發源地:定邊縣白于山北麓
- 地理位置:陝西省北部
- 流經地區: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到清澗縣
- 全長:491.0公里
- 流域面積:30260平方公里
- 主要支流:納林河、海流兔河、蘆河等
幹流概況,河道走向,河道特徵,主要支流,水文特徵,年徑流量,徑流變化,河流泥沙,洪水,開發利用,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無定河,古稱生水、朔水、奢延水。唐五代以來,因流域內植被破壞嚴重,流量不定,深淺不定,清濁無常,故有恍惚(忽)都河、黃糊塗河和無定河之名。是陝西榆林地區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定邊縣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紅柳河,流經靖邊縣新橋後稱為無定河(也有把流經內蒙古巴圖灣後稱為無定河之說),經過米脂、綏德到清澗縣川口以南20公里處注入黃河。全長491.0公里,流域面積30260平方公里,陝西境內河長442.8公里,流域面積21049.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8‰。
河道特徵
無定河各段河道特徵有明顯的差異。
河源段的紅柳河,河谷寬200~500米,河床寬30~50米,割切劇烈,新橋附近的谷口地帶切深40~50米;小灘子附近切深達60米以上,比降1.0‰,河谷呈凹形,谷內發育有一、二級階地。在進入內蒙古不久的跌哨溝灣附近,河流切入基岩,形成高約20米的集中跌水。沿河崩塌嚴重,並多牛軛湖。
巴圖灣至蘆河口段,河床切入在岩20~30米,總落差131米。蘆河口至魚河堡段,河谷開闊,谷底寬達2000米,水流分散。響水堡附近進入砂岩峽谷,落差30米。
魚河堡至崔家灣段河道較順直,曲度半徑一般200~400米,比降1.43‰,谷寬300~2000米,特別是綏德到米脂及黨岔、魚河堡一帶,形成狹長的寬谷平原,是重要的糧食產區。榆溪河匯入處形成沙洲,沿河有沙丘。沿河漫灘發育,由粉、細沙及亞沙土組成。灘面寬處1000~1500米,一般寬300~500米,高出河水面0.5~6米不等。一級階地由厚約6~8米的砂礫及黃土狀土組成,米脂、綏德、鎮川及主要村鎮坐落於此。二級階地在魚河堡、黨岔一帶的北岸及上鹽灣、四十里舖一帶分布較廣而完整,一般寬約200~300米。
崔家灣至河口段為基岩峽谷,頂部殘存有薄層黃土,岸高谷深,河床比降大,流水較急,流路曲折,階地發育差。蘇家塔—薛家溝段、安則畔—崔家塔段以及王宿里至河口段最典型,曲流係數2.5,灘險較多。本段谷寬一般為100~300米,河道固定,水流較集中。
無定河從白于山北麓向北流,到巴圖灣轉向東流,過鎮川堡後折向東南流入黃河,其流路形似馬蹄形向北凸出,這種不自然的轉彎與構造運動有關。
主要支流
無定河流域水系分布不均勻,基本為一風倒樹狀水系。風沙區河流稀少、短小,黃土區河網發育、支流眾多。全水系有10公里以上溝道50多條,5公里以上溝道140多條,主要支流有北岸的納林河、海流兔河、榆溪河和南岸的蘆河、大理河、淮寧河等,並有南岸支流長而多、北岸支流短而少的特點。
榆溪河,發源於刀兔海子附近,於魚河堡附近注入無定河。河流含沙量小,水量穩定,有“清水河”之稱。平均比降3.07‰。上中游經毛烏素沙漠及第四系黃土梁崗區,部分河段切入砂頁岩層中。谷岸低,水勢緩。孟家灣和岔河則以下,兩岸地勢較坦蕩,河道較寬。王則灣至紅石峽段谷寬1000多米。紅石峽一帶河流切入基岩,形成峽谷。紅石峽以下河谷又復寬坦,水流分散,多心灘 ,谷寬1500~2000米,河漫灘及階地發育,是榆林主要的農業區。
蘆河,發源於白于山地,於橫山吳家溝附近注入無定河。上游山樑起伏,沿河兩岸有寬窄不等的川台地和川道,部分河床切入基岩。河道平均比降2.66‰。楊米澗以下谷寬200~1000米,河床寬20~60米,切深20~60米,間有跌水陡坎。階地僅在鎮靖以下至橋口灣一段比較發育。一級階地寬處300~500米,高出河水面2~5米,由全新統粉、細砂及黃土狀土組成。二級階地高出河水面15~20米,上覆全新統黃土狀土。新構造運動對蘆河中、下遊河道有較大影響,沿河有多處瀑布,還有下降泉出露,個別泉眼高出河床5~10米,形成懸掛泉,說明蘆河河道受地殼上升、河谷下切的影響是明顯的。
大理河,發源於白于山地東側,於綏德縣城附近湮入無定河。該河有小理河、槐樹岔溝、駝耳巷溝等11條主要支流,河道平均比降2.56‰。河道穿行於砂頁岩中,沿岸黃土深厚,溝蝕強烈。石灣以下河谷略開闊,河道變寬,階地發育。一級階地沿河斷續分布,前緣高出河水面8~10米,階面寬50~300米;二級階地不發育,前緣高出河水面25~30米,組成物質具二元結構,因遭後期破壞,多呈條楔狀。
義合溝,是無定河東岸的一級支流,全長42公里,溝道平均比降6.86‰,流域面積427.0平方公里。據郭家坪水文站短期實測資料,最大流量1600立方米/秒,發生在1966年。1982年實測清水常流量為231.46公升/秒。有135條有水溝道注入義合溝。
水文特徵
年徑流量
無定河多年平均流量15.3億立米,占黃河流域多年平均流量628億立米的2.4%,流域面積占黃河流域面積的4.2%,因此該河的徑流量是比較貧乏的。
無定河水以降水和地下水補給為主。在沙漠區由於地面滲漏強烈,地下水補給占比重較大,一般達80%~90%以上,海流兔河可占到77.6%。黃土丘陵溝壑區,以降水補給為主,地下水補給只占年徑流的30%左右。
無定河徑流的區域差異明顯,從東向西減小。榆林以東年徑流深大於80毫米,橫山以東大於60毫米,靖邊以東大於40毫米,西部邊緣只有20毫米。從徑流模數看,也反映出東南部大於西北部的特點,原因在於東南部距窟野河暴雨中心較近,降水由東南向西北減少、東南部為黃土區等。
徑流變化
無定河受季風影響,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使徑流的年際變化也較大,年徑流變差係數介於0.16~0.40之間,最大年與最小年平均流量之比值為1.8~3.4。由於受下墊面的影響,徑流多年變化的程度有所差異。沙漠區變化較大,年徑流變差係數0.16~0.27,最大年與最小年的比值為1.8~2.1。黃土丘陵溝壑區變化較小,年徑流變差係數為0.30~0.40,最大年與最小年的比值為2.4~3.4。
徑流的年內分配各地不同。沙漠區相當均勻,海流兔河的年徑流分配是夏占26%、秋占26.2%、冬占24.4%、春占23.4%,一年四季差別不大。最大月徑流只占12.1%,最小月徑流也有6.1%。
黃土丘陵溝壑區的河流,徑流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夏季徑流最多,約占年徑流的46.2~53.4%,冬季最少,只占8~10.7%,春秋徑流比較接近。最大月徑流可占到全年總徑流的25%,最小月徑流還不到3%。最大月徑流一般出現在8月;最小月徑流沙漠區在6月,黃土區在1月。
河流泥沙
無定河川口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71億噸(另說為2.098億噸),其中風沙區占6%,黃土區占94%。含沙量以蘆河上游最大,靖邊站可達380公斤/立方米,海流兔河最小,韓家峁站僅為4.12公斤/立方米。輸沙模數以大理河最大,綏德站為12600噸/平方公里·年,海流兔河最小,韓家峁站為167噸/平方公里·年。河流泥沙以黃土區最大,沙漠區最小。
無定河從上游到下游,由沙漠流經黃土區,水土流失由輕到重,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趙石窯站多年平均含沙量為52.4公斤/立方米,丁家溝站為62.9公斤/立方米,川口站為122公斤/立方米。而支流蘆河的情況相反,由上游到下游從黃土區到沙漠區,河流含沙量是減小的,如靖邊站含沙量為380公斤/立方米,橫山站減為136公斤/立方米。
河流泥沙的動態與徑流變化相一致,具有水大沙大、水小沙小的特點,泥沙的年內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高度集中於1~2個月內,如大理河青陽岔,最大月輸沙量占年輸沙量的51.2%,最大2個月(7~8月)占83%,最大4個月(6~9)占93.7%,最小月等於零。沙漠區泥沙年內變化較黃土區均勻,如榆溪河榆林站,夏季輸沙量占全年的32.8%,而冬季也占到15.7%,最小月也有4.4%。
無定河泥沙的年際變化較大,川口站最大年輸沙量為4.4億噸(1959年),最小年輸沙量只有0.316億噸(1976年),兩者相差13.9倍。支流蘆河橫山站,最大年輸沙量為5320萬噸,最小年輸少量為34.1萬噸,兩者相差156倍。
洪水
無定河綏德歷史調查洪水最大流量9500立米/秒,發生在1919年8月6日。據丁家溝水文站實測資料,最大流量發生在1966年7月17日,為3630立米/秒。本世紀以來,無定河洪水在綏德漫川兩次。
開發利用
到解放時,無定河上最大的灌溉渠道是織女渠,於1938年修建,從鎮川堡對岸引無定河水到米脂縣竇家圪 ,渠長18.5公里,灌溉近1萬畝,放水一年就被山洪沖毀。1949年4月至1950年5月,進行修復,完成了整修工程。1950年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無定河流域先後又修建了定惠渠、第二定惠渠、綏惠渠等灌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