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指介於發展規劃和
建設規劃之間的一種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現實條件的約束,而比較傾向於勾勒在最佳狀態下能達到的理想藍圖。它強調思路的創新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內容
與
總體規劃設計相比:概念規劃強調內容簡化,區分輕重緩急,注重長遠效益和整體效益。概念規劃提供的是客觀的全局性的發展政策與構想,在微觀層面(具體操作層面)具有
不確定性、模糊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微觀層面的內容可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
特點介紹
(1)更具想像空間和創造性思維,更具前瞻性。
(2)講究結構上、整體上的謀劃,抓主要矛盾。
(3)運用模糊辨證,允許存在偏差。
(4)便於規劃的科學分工和
組織協調,少數規劃人員即可完成。
(5)快速靈活,成本低,效率高,便於及時編制,及時修訂,及時更新,套用廣泛。
(7)任何項目在設計前做概念性規劃,可以有效的節約資源,避免重複建設,避免建設過程中或是建成後的修改調整。
(8)是社會向前進步的標誌,是
項目建設走向成熟的必然產物。
相關
2010年5月27日,
平潭綜合實驗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國際邀標成果評選會在平潭召開。
為高起點編制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科學指導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開發建設,根據省委
省政府的部署,實驗區管委會於2010年3月中旬正式啟動概念性總體規劃的國際邀標工作。四家國際知名設計機構參與設計。
經過評審會的評選,最後台灣中興工程顧問
股份有限公司與台灣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英國 合樂集團有限公司、德國 ISA意廈國際設計集團與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聯合體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會上,專家組指出,4個規劃方案從不同角度對實驗區進行了
規劃設計,為實驗區下一步展開的總體規劃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1.台灣規劃機構的方案
不宜複製特區模式 特色應在台灣化
台灣規劃機構提出把平潭打造成
海峽兩岸幸福宜居島,並提出以“五個共同”(即共同規劃、
共同投資、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為未來平潭建設的主軸,突出台灣及平潭特色,對實驗區進行深度對接,把台灣的高尖端科技,透過一個實踐的園區在平潭進行有效地實現。
同時該規劃提出,平潭不宜複製經濟特區的模式,其特色應在台灣化,以引進台灣
第三產業為特色主題,重點落在創建國際宜居之實驗性兩岸共同家園。主領發展
低碳服務業,島外環灣配套區布局工業以及物流,形成雙動能。按照規劃,到2050年,平潭
居住人口達到100萬的標準,旅遊 人口600萬人。
重點發展產業—城市—文化對接
台灣規劃機構提出的兩岸產業
項目對接,並從台灣的角度闡述平潭的發展方向,獲得了專家評選組的肯定。在這份概念性
總規中,提出了平潭應當作為兩岸產業—城市—文化的深度交流對接。
兩岸的
產業對接上,分為總部商貿、科技實驗、海峽旅遊、
教育培訓、在地最佳化(既有產業最佳化)、國際宜居六大塊。其中
總部經濟 方面,由在平潭的營運貿易總部接單發貨再由海空港物流中心傳送
原物料和半成品,經由島外的
科學園區、
加工出口區、
保稅區製造加工組裝走向海內外市場。在科技實驗經濟方面,形成台灣—平潭—海西科技實驗量產模式,在台灣研發設計創新,在平潭試製測試行銷,在海西量產加工組裝,最後走向內陸市場和海外市場。
2.英國規劃機構方案
3.德國規劃機構
由德國ISA意廈國際設計集團與深圳市城市規劃 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提出的實驗區概念性總規將平潭定位為海峽城市群的先鋒。規劃提出,依託擬建的京—合—福—台通道和
福州輕軌6號線的延伸,構建一條台灣—平潭—福州的創新服務走廊,全面帶動福州發展,
福清、
長樂成為產業支撐,並在
ECFA的基礎上,在平潭打造機制
先導區,搭建兩岸機制先行先試的“平台”;創新引領區,打造海峽經濟全面融合的“樞紐”;合作示範區,開啟閩台深度合作的“視窗”,充分發揮平潭“雙跳板”的作用,擔負其台灣輻射大陸、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使命。
4.日本規劃機構
修建平潭海峽第三橋
由日本日建設計公司提出的開發策略有:保留現有綠地,以綠網為中心展開開發;在島東北方向構築
防風林,建設高度100米左右的
高層建築,減緩北向風力,在街區內部形成弱
風帶,營造舒適的
居住環境;功能提攜:保留綠地、山體、水體,綠化面積占50%,
居住面積20%,產業面積15%;3個入口門戶區域,形成商業、業務、居住;西側作為工業、港灣用地;度假:東海岸形成度假、別墅等新型觀光產業;
交通網路:修建海峽第三橋,把道路格線化,島內實行
軌道交通、
單軌交通,全島覆蓋公交、
電動公車;能源:修築
地下水庫,把水蓄起來供套用水;擴大風能,配套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