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性交替現象
- 外文名:Alternating polarity phenomenon
- 本質:電子云密度的交替分布
- 套用學科:有機化學
一般認為共軛效應是共軛體系中由於軌道離域或電子離域所產生的鍵長平均化、體系內能變低。吸收光譜向長波方向移動,分子的折光率增大等效應。共軛效應可以沿著共軛鏈向下傳遞,當體系一端受到試劑進攻時會出現極性交替現象。共軛體系中極...
在雜原子的影響下,碳鏈通常會產生規律的供電子性與受電子性變化:以為基準,為受電子性,為供電子性,為受電子性,形成的d/a交替排列的方式。這樣的現象稱為常規的反應性,是極性轉換前各原子的供/受電子性質。而極性轉換可以使某一原子的供/受電子性質發生改變,獲得一些非常規的合成子,以滿足逆合成分析中的...
是指來自同一起搏點的心搏的心電圖形態和/或電壓甚至極性呈交替性變化。心房、心室除極和復極的各波段如P波、QRS波群、ST段、T波、U波等均可能發生電交替,有關波、段在心電圖上的形態和電壓有明顯差異(大於0.1mv)。現象簡介 心臟電交替現象簡稱電交替(electrical alternans),是指來自同一起搏點的心搏的心...
這種現象的唯一合理解釋是地磁場曾多次發生過極性倒轉。60年代以後,由於深海鑽探和海洋磁測的發展,發現大洋中脊兩側對稱地排列著正、反向磁化相間的磁異常條帶,證明了海底地殼從中脊向兩側擴張,同時也進一步證明了地磁極性倒轉確曾發生過多次。這一研究成果為人們普遍接受。地磁倒轉是地球磁極在地質時期中的交替現象...
因此,驅動子象素的信號電壓每隔一段時間需正負極性反轉,2013年7月之前通常的做法是奇數幀和偶數幀之間交替做極性反轉。 即使在液晶顯示面板的子象素上交替施加正負極性反轉的信號電壓,但是,仍然可能由於驅動電路提供的原始正負電壓的對稱性不好,或者液晶顯示面板的自身特性不好,又或者客戶系統提供的圖像信號模式問題以及...
這樣,深海沉積物便提供了連續的地球磁場的歷史記錄,從中可以判斷出一種極性到另一種極性的轉變。1964年C.G.A.哈里森和B.M.芬內爾首先發現沉積物反向磁化的現象。1966年美國N.D.奧普代克和T.H.福斯特等查明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許多沉積岩心都具有正反向磁化層相互交替的完整順序,把這些磁化順序與地磁年表相互比較...
地磁倒轉(Geomagnetic reversal)是指地球磁極在地質時期中的交替現象。 地球磁場看來從150年前就開始走下坡路,磁場的強度到現今已經削減了10%~15%,它的衰弱速度近來有增無減。主要特徵 地磁倒轉即地磁場倒轉。亦稱地磁反轉。指地球磁場的方向發生的180°改變,也就是地磁兩極的極性發生的倒轉現象。古地磁研究的...
極性事件 地質歷史上,地磁極性呈現一系列不等頻正、反交替變化,把極性時間保持在一百萬年左右者。稱為極性期,分正極性期和反極性期,把極性時間保持在一萬到十萬年左右者,稱為極性事件(polarity events),亦分正極性事件和反極性事件。極性事件從屬於極性期。地磁倒轉 地磁倒轉老師指地球磁場的方向發生的180°...
由於磁極的極性沿圓筒旋轉方向是交替排列的,並且在工作時固定不動,“磁團”或“磁鏈”在隨圓筒旋轉時,由於磁極交替而產生磁攪拌現象,被夾雜在“磁團”或“磁鏈”中的脈石等非磁性礦物在翻動中脫落下來,最終被吸在圓筒表面的“磁團”或“磁蓮”即是精礦。磁選機廣泛用於資源回收,木材業、礦業、窯業、化學、...
組成共軛體系的原子處於同一平面,共軛體系的p電子,不只局限於兩個原子之間運動,而是發生離域作用,使共軛體系的分子產生一系列特徵,如分子內能低、穩定性高、鍵長趨於平均化,以及在外電場影響下共軛分子鏈發生極性交替現象和引起分子其他某些性質的變化,這些變化通常稱為共軛效應。共軛效應是指在共軛體系中電子離域...
由極性鍵所表現出的誘導效應稱做靜態誘導效應,而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由於外電場(如試劑、溶劑)的影響所產生的極化鍵所表現出的誘導效應稱做動態誘導效應。誘導效應只改變鍵內電子云密度分布,而不改變鍵的本性。且與共軛效應相比,無極性交替現象。基本性質 誘導效應的特徵是電子云偏移沿著σ鍵傳遞,並隨著碳鏈的增長...
英國利茲大學的大衛·古賓斯的研究證明,這些反向通量帶的增加、擴張和向兩極移動可以說明過去發現的磁極衰減的現象。新舊極性交替 為了進一步研究反向通量帶是怎樣發展以及它們將如何導致下一次極性反轉的開始,世界上有三個獨立的研究小組正在使用超級計算機對地球表明磁場變化進行計算模擬。研究者們利用超級計算機每天運算12...
的方程(如Poisson-Boltzmann方程),及描述離子/帶電粒子運動的輸運方程。例如一個套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擬的電滲流微混合器,幾何模型如圖,>>兩股流體從左端進入,層流入口 >>施加交變電場,按正弦曲線變化,V0和頻率相同,電極極性交替變化 仿真結果:交變電場為最大幅值時流線分布和濃度分布 ...
1、連0的個數不超過3時,規則與AMI相同,即0不變,1變為-1、+1交替;2、若連0的個數超過3,則將每4個0看作一小節,定義為B00V,B可以是-1、0、+1,V可以是-1、+1;3、B和V具體值滿足以下條件:V和前面相鄰非0符號極性相同;不看V時極性交替;V與V之間極性交替;4、一般第一個B取0,第一個...
由極性鍵所表現出的誘導效應稱做靜態誘導效應,而在化反應過程中由於外電場(如試劑、溶劑)的影響所產生的極化鍵所表現出的誘導效應稱做動態誘導效應。誘導效應只改變鍵內電子云密度分布,而不改變鍵的本性。且與共軛效應相比,無極性交替現象。誘導效應的特徵是電子云偏移沿著σ鍵傳遞,並隨著碳鏈的增長而減弱,...
Vinylogy 作用又名插烯作用,是指官能團所表現的親核性或親電性能夠通過一個或多個乙烯單元進行傳遞而導致反應位點發生改變的現象。從現代化學角度來看,vinylogy 作用可用共軛效應的極性交替分布原理來解釋。 vinylogy 作用在許多重要的碳碳鍵形成反應中得到運用,如 Aldol 反應、 Mannich 反應、MoritaBaylisHillman 反應...
在沉積岩心中交替地出現正向和反向磁化段,正向、反向磁化段的厚度可以與地磁場轉向年代表中正極性期和反極性期的時間長短一一對比,也可以與海底正、負磁異常條帶相對比。這3種相互獨立的磁性測量資料服從於統一的變化規律,充分證實了它們是在地磁場頻繁倒轉的統一背景下形成的(有人稱為:“三位一體”)。這不僅...
差分碼不是用脈衝本身的取值來表示“1”碼或“0”碼,而是用前後脈衝極性的變化與否來表示碼元的值,即相鄰前後碼元電平變化表示“1”,不變表示“0”,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差分碼可以是單極性的,也可以是雙極性的。圖3(e)給出的是雙極性的差分碼。極性交替反轉碼 如圖3(f)所示,零電平表示“0”;用正負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