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韶華

楊韶華,多用於中國人名,最為知名者為湖南教育家楊韶華(1893年—1952年3月28日),字仲璋,湖南省武岡縣蓼溪鄉(今屬洞口)人;在湖南省立一師求學時與毛澤東同學,後就讀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畢業,後在武岡縣立中學和長沙中學任教;1926—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法處科員、軍法官;馬日事變後辭軍職從事教育,先後任省立一中、私立明德中學周南中學等校教員及湖南大學附中主任;1938年任武岡縣教育局局長;1942年月,任湖南省立第六師範(武岡師範前身)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被錯殺,1986年平反

基本介紹

  • 姓名:楊韶華
  • 外文名:yang shao hua
  • 別名:字仲璋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武岡曲塘楊家(今洞口高沙)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52年3月28日
  • 職業:教育家、湖南省立第六師範校長
早年經歷,投身教育,抱憾離世,

早年經歷

楊韶華(1893―1952),清光緒十九年(1893)生於武岡州曲塘楊家(今洞口高沙鎮),民國32年(1943)遷居武岡縣城高廟
民國6年(1917),楊在湖南嶽麓高等師範學校中國文學部畢業後,留長沙任教。
民國9年11月楊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15年投筆從戎,在國民革命軍第六軍法處任上尉科長,次年升任少校軍法官;“馬日事變”後,該處曾殺害中共黨員多人。

投身教育

楊韶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極為不滿,於民國17年辭去軍職,重返教育界;民國27年,楊任武岡縣教育局局長兼蓼湄中學董事長,並創辦武岡縣立鄉村簡易師範學校;民國29年,任湖南省立第十師範校長。
民國31年2月,楊韶華任湖南省立第六師範校長,到職後,立即擴建校舍,美化校容;湖南教育廳長朱經農稱讚該校是湖南教育界創業建校的典範。
楊鑒於抗日戰爭的艱難時局,提倡“三桿(筆桿、鋤桿、槍桿)教育”,力求培養學生具有文人的素質,軍人的紀律,農民的耐勞精神,以利抗日救國;為實施鋤桿教育,辟農場80畝作為生產勞動基地;在槍桿教育中,將軍訓列入課程,日常起居講究軍容軍紀
民國33年6月,日本侵略軍壓境,楊率領全校師生400餘人,遷移到綏寧縣黃土坑繼續開課。民國34年3月,日軍發動湘西戰役,大舉進攻雪峰山區。其時,學校已3個月未獲國家經費,生活極為困難,師生對學校前途深感憂慮。
楊召開全體師生大會,號召大家:“環境愈艱難,我們愈奮鬥;愈激流,愈湧進!一定要把學校辦下去,保存國家人才,伸張民族志氣。”3月25日,他將70歲的老母和妻子兒女就地安置,率領師生毅然再遷芷江。沿途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又遭土匪的頻繁搶劫和敵機的狂轟濫炸,備受艱辛;幸賴“三桿教育”的效力,師生精神飽滿,有驚無傷。
民國34年(1945)8月,日本投降。9月,他率領師生返回武岡校本部;民國36年,省教育廳督學劉劍鳴、陳省覲、劉臥南視察第六師範學校,高度讚揚該校在抗日戰爭時期,輾轉遷徒,歷時一年,行程千里,艱苦奮鬥,紀律嚴明,肯定“三桿教育”成效顯著,聯名提請省教育廳嘉獎楊韶華;後經省廳批准,該校被定為湖南省師範教育示範學校。

抱憾離世

1949年10月30日,武岡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實行白色恐怖,縣城戒嚴,機關、學校、團體停工停課;楊韶華召開校務會議,作出“全校師生不疏散、不遷移,保護好學校財產迎接解放”的決議。
武岡縣解放後,楊韶華將一所保護無損的學校移交給人民政府,但不幸的是:1952年2月14日,楊韶華被錯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3月28日被錯誤處決
1986年2月2日,武岡縣人民法院撤銷對楊韶華的原判決定,摘掉反革命帽子,恢復名譽,並認定為起義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