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店村(浙江金華市東陽縣下轄村)

楊店村(浙江金華市東陽縣下轄村)

楊店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縣東南部,距城區19公里。主姓張,占45.4%,樊姓占22.3%,還有金、陳、馬、王等共49姓。張姓,明正德年間(1506-1512)從東陽縣城托塘遷居登龍嶺腳。樊姓,明末從義烏縣遷此,土名上楊店。清光緒年間,張姓分居,遷楊店、擇儒學(後稱擇樹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店村
  • 外文名稱:Yangdian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金華市
歷史沿革,農業發展,工業發展,文明建設,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乘驄鄉四十五都;1929年屬第六區,1932年屬東登鄉,1935年5月為四十五都鄉第十一保(後改第四保),1944年11月屬橫店鎮;1950年6月為橫店鄉第十一村,1954年建立新生、民生、和生、恒生、勤生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並為五星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為湖溪人民公社橫店管理區楊店生產隊(1959年2月28日至12月13日屬橫店人民公社東溪管理區),1961年9月為橫店人民公社楊店生產大隊,1983年1月為橫店鄉楊店村,1985年2月屬橫店鎮。由楊店、嶺腳、擇樹下3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楊店。1992年,全村299戶、1193人。土地總面積3014畝,其中耕地624畝(內水田553畝,旱地71畝)。
楊店村楊店村

農業發展

楊店地處丘陵,素以種植糧食為主,副業是育菜秧出售。1954年始建朱塢塘水庫,新開及修擴建水塘10多口。楊店人苦戰19個月,1972年7月長528米的楊店隧洞竣工;8月1日南江水庫南乾渠竣工通水,高壓線架到村。1978年平整土地,山背地改田,小坑改直解決排水問題,將低洼的爛湖田改造成為良田。農田灌溉自流化
,95%以上耕地旱澇保收。耕作、脫粒、植保基本實現機械化。1992年糧食總產量501噸。1969年劈山砌坎建成桑園100畝。1992年桑園28畝,蠶繭總產量2.8噸。李、桃等水果30畝。生豬年終存欄818頭,全年飼養量1253頭,每戶平均4.2頭;牛8頭,羊80頭。
楊店村楊店村
清鹹豐年間(1851-1861)始有半數以上農戶自育菜秧出售,品種有幾十種,東陽縣城和湖溪、千祥、南馬等地的集市均有楊店人售菜秧,並有到永康、義烏、浦江縣出售。本世紀50年代曾流傳:橫店一個供銷社,不及楊店菜秧籃。育菜秧出售,成本低,收入高,勞動強度不大,生產經營者老年與婦女居多。近年育菜秧出售的近百戶,很多戶年收入超萬元。
本世紀20年代始,從江西九江販運魚苗回東陽出售,每年冬魚、春魚、霉魚從九江運回後,送貨上門放養。常有三、四個班分別合股經營,每班運銷者三四人,資金入股者10多人,紅利按股分配。1965年後當地陸續辦起魚種場孵化魚苗而終止。

工業發展

自力更生,發展工業。1975年11月籌集資金8700元,創辦東陽縣橫店楊店塑膠廠,因陋就簡,自製設備,拆掉舊涼亭,並用其材料建造3間廠房,1976年正式投產。黨支部書記張文林兼任廠長,始終堅持集體致富,以工促農,走艱苦創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道路。1978年始新建廠房,增添設備,擴大生產。1979年8月架設2.5公里供電專用線。1984年秋改為東陽縣塑膠三廠,1988年9月改為東陽市塑膠三廠。經濟效益一直較好。1992年底固定資產原值94萬元,廠房建築面積4624平方米,職工120人,工業總產值144萬元,利稅15萬元。有吹塑、注塑、中空、排水板、五金等5條生產線。主要產品有25公斤碳酸氫銨塑膠包裝袋;塑膠熱水瓶外殼和塑膠旅行杯蓋;各種園林工具塑膠手柄;25-50公斤的塑膠桶;新開發省內首創的基建軟土處理排水板,供杭甬高速公路使用。1992年創建東陽煤礦電器設備廠,生產多路多功能真空起動器、螺桿泵、防污水泵及電器配件。另有塑膠製品、針織服裝、五金加工、食品加工等個體工業20家,1992年底從業人員34人,工業產值43萬元,利潤8.6萬元。
17年來,塑膠三廠累計撥給村委會和直接支付辦集體公益事業經費142萬元。其中支農貼農金74萬元,為各生產隊購買拖拉機10台,支付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等補貼和農田基本
建設與農用電費;農房拆建補貼32萬元;教育、衛生等支付24萬元,1978-1982年社員醫藥費報銷一半;交通建設投資7萬元,建成公路3公里和12米跨徑的雙溪橋(現加寬,改為曹國舅橋),新建涼亭2個、4間;為發展集體副業支出1萬元;優撫養老、計畫生育等支出4萬元。
楊店村楊店村
1983年楊店村作為東陽最早的舊村改造試點,統一規劃,全面調整,村民齊心協力,拆舊屋、建新房,850間長11米、寬3.8米的磚瓦鋼筋水泥結構三層樓房,每戶有小天井,井然有序。村邊杉木成行,村貌煥然一新。1990年由樊興書設計、張美玲雕刻的木雕舊村模型,將它與新楊店規劃藍圖放在一起,教育子孫後代不忘過去,珍惜幸福的今天,對祖輩的出生地有古蹟可尋。村黨支部曾多次被評為縣(市)先進黨支部,1990年評為金華市先進黨支部。

文明建設

重視教育集資建校,獎掖好學上進者。清代設私塾,1937年始辦楊店村校,設在破舊祠堂內。1978年建造簡易校舍,教室4個,宿舍6間。1978-1982年從國小到高中學生的學雜費由大隊支付。1991年由旅台知名人士、楊店籍人張豪資助6萬元,村支付14萬元,建成三層國小教學樓,占地面積1330平方米,建築面積630平方米。包括幼稚園在內有教室6個,教師宿舍6個套間,校內有操場,課桌凳全部新置,1992年9月正式使用。張豪題詞:為人應立大志有守有為,求學須知宗旨通古通今。教師3人,國小班級2個,1-3年級在校生63人;幼兒班1個,在園幼兒42人。教師樊良善1992年被評為金華市為人師表優秀教師。
娛樂活動豐富多彩。除元宵節舞龍外,農曆八月十三的羅漢班、迎台閣、大紙馬頗具特色。始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羅漢班,融武術、舞蹈於一體,從五六歲的娃娃到六七十歲的老漢都要大顯技藝。楊店台閣共8台,每台站著2-3個化妝的古代人物形象,由4個壯漢抬著,前面大旗、鑼鼓開道,吹吹打打,繞街而行。第一台中間站天官,兩邊各立一侍女,手持掌扇。第二台昭君出塞。第三台韋陀與觀音菩薩。第四台鐵弓緣。第五台狄青與雙陽公主。第六台王司徒與貂蟬。第七台薛丁山與樊梨花。第八台觀音送子。擇樹下大紙馬,4米多高,由8名壯漢抬,前後兩人拉繩使其穩住。還有蓮花落等。
擇樹下村專傷骨科已有140多年歷史。傳子不傳女,現為第七代孫所繼。清鹹豐年間,張洪奎在外學武,帶回幾本傷骨科醫藥秘方草本,因文化所限,隔二代未曾套用。到曾孫張經秀(1888-1976),刻苦鑽研,學會骨折整復手術,套用中草藥研製成各種綜合療效的傷骨科藥。成本低、醫藥費省、醫術高明、療效佳,縣內外的損傷、骨折患者前來求醫,治癒者甚眾。來自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患者上門求醫,絡繹不絕。80年代起,先後購置X光設備,拍片診斷,按片整骨,並在橫店、南馬、磐安縣安文等鎮設立傷骨科診所,便於患者就診。
1990年元旦成立老年協會,現有會員128人。活動內容有象棋、撲克、時牌、麻將、康樂球、登山、拔河、小皮球等。1991年重陽節在東陽市老年人體育協會組織的登東峴峰活動中,獲集體第二名。1991年橫店鎮拔河比賽獲亞軍。1992年11月馬蘭花(76歲)獲橫店第二屆運動會女子甲組小皮球投準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