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

棱是漢語辭彙,拼音為léng,是一個木字旁漢字,指的是物體上的條狀突起,或不同方向的兩個平面相連線的部分。棱作形容詞時,可意為威嚴,嚴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棱
  • 外文名:arris edge ridge
  • 拼音:léng
  • 注音:ㄌㄥˊ
  • 筆順編號:123412134354
  • 鄭碼:FBOR
  • U:68F1
  • GBK:C0E2
  • 筆畫數:12
解釋,古籍解釋,常用詞組,

解釋

[名]
(1) (形聲。字從木,從夌(líng),夌亦聲。“夌”意為“四邊形的平面”。“木”指木材。“木”與“夌”聯合起來表示“橫斷面為四邊形的木材”。本義:橫斷面為四邊形的木材。
(2) 同本義 [square timber]
上觚稜而棲金爵。——班固《西都賦》
木四方為棱。——漢·服虔《通俗文》
(3) 同一物體的面與面的交接處,即稜角 [arris;edge;ridge]。如:冰棱,瓦棱;桌子棱兒;搓邊棱兒
léng
〈形〉
(1) 威勢 [awe-inspiring]
威稜憺乎鄰國。——《漢書·李廣傳》
剛稜疾惡。——《後漢書·王允傳》。注:“威稜也。”
(2) 又如:棱光(威嚴的目光);棱眼(威嚴的眼睛);稜稜(威嚴的樣子)
(3) 嚴厲 [severe]。如:棱峻(嚴峻);威稜(威勢,威風);棱森(森嚴貌)
léng
〈動〉
(1) [方]∶打 [beat;strike;hit]
你氣頭子上棱兩棒槌萬一棱殺了,你與他償命,我與他償命?——《醒世恆言
(2) 另見lēng;lí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魯登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登切,𠀤冷平聲。或作楞,俗作稜。《說文》柧也。《廣韻》四方木也。
殿堂上最高處曰柧棱。見柧字注。
神靈之威曰棱。《前漢·李廣傳》威稜憺乎列國。
剛棱。《後漢·王允傳》剛棱疾惡。
模稜,持兩端。《唐書·蘇味道傳》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持兩端可也。世號模稜手。
《集韻》閭承切,音陵。義同。
《集韻》醜升切,音僜。吳人謂酢柚為棱。

常用詞組

léngbǎo
[bastion] 堡壘的凸出部分
五個角上每處都有一個棱堡的古老堡壘
léngbiān
[edge] 固體的兩個平面相交的線
金字塔的棱邊
稜縫,稜縫兒
léngfèng,léngfèngr
[chance,opening;favorable opportunity][方]∶指跡象
有稜縫兒就鑽
léngjiǎo
(1) [edges and corners;refractory angle]∶棱與角
(2) [pointedness]∶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來的才幹
稜角太露
(3) [arris;aris]∶物體上兩個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
léngjīng
[prism] 各面平行於一根軸的一種結晶形式;特指各面平行於縱軸的結晶形式
稜鏡
léngjìng
[prism] 一種由兩兩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圍成的透明物體,用以分光或使光束髮生色散
稜稜
léngléng
(1) [extremely cold]∶形容嚴寒
稜稜霜氣
(2) [for bidding in manner]∶威嚴的樣子
目光稜稜
(3) [thin]∶形容瘦削
瘦骨稜稜的老馬稜柱
稜錐稜錐
léngzhù
[prism] 一種多面體,其中有兩個面彼此平行,其餘諸面則為平行四邊形
léngzhuī
[pyramid] 底面為多邊形、其餘的面為具有共同頂點的三角形的多面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