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6個棘龍的部份標本被敘述,其中第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摧毀,但是已留下了詳細的敘述與繪畫。藉由測量其他棘龍科恐龍的體型,可以估算出這些棘龍個體的體型大小。以下的估算數據來自於獸腳亞目資料庫以及克里斯提亞諾·達魯·沙索(Cristiano Dal Sasso)等人在2005年的研究。
BSP 1912 VIII 19標本:由恩斯特·斯特莫在1915年所敘述,化石發現於埃及的拜哈里耶組,是埃及棘龍的正模標本,原本的編號是IPHG 1912 VIII 19。化石來自於一個接近成年個體。該標本被估計身長約14米,重量約6.7公噸。該標本由一個上頜骨碎片、一個不完整齒骨(75厘米長)、19顆牙齒(6.2厘米長)、2個不完整頸椎、7個背椎(19到20厘米)、背肋、腹肋、以及8個尾椎。該標本的頭顱骨被估計有1.45米長,而下頜有1.34米長。最長的脊椎神經棘,長1.69米。斯特莫認為這個化石發現於早森諾曼階,約9700萬年前。
這個標本存放於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盟軍轟炸摧毀。恩斯特·斯特莫當年曾做出詳細的標本素描圖,他的孫子在1995年將素描圖捐給慕尼黑古生物博物館。Joshua B. Smith、Matthew C. Lamanna根據兩張重新發現的標本照片,發現斯特莫的標本素描圖有少許不正確。在2003年,奧利佛·勞赫提出這個標本是個嵌合體,齒骨來自於重爪龍或似鱷龍,脊椎與神經棘來自於類似高棘龍的鯊齒龍科。達魯·沙索則反對這個理論。
MNHN SAM 124標本:由羅素與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在1998年所敘述,發現於阿爾及利亞,來自於阿爾比階。該標本由部分前上頜骨、部份上頜骨、犛骨、以及齒骨碎片所構成。頭顱骨寬度為13.4到13.6厘米,被估計將近1.42米長。該標本被估計約14米長,重量約6.7公噸。羅素與塔丘特認為這個標本屬於摩洛哥棘龍,也將其他標本編入到摩洛哥棘龍:一個前上頜骨碎片、兩節頸椎、一個背部神經弓。
自從棘龍被發現之後,它們成為最長、最大型獸腳類恐龍的候選者之一,但一般大眾對於棘龍的巨大體型並沒有概念,直到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 III》(Jurassic Park III),以及2005年對於它們新標本的研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與數十年後的唐諾·葛勒特(Donald F. Glut)都在他們的研究中,將棘龍列為最巨大的獸腳類恐龍之一;他們認為棘龍身長為15米,重量為6公噸以上。在1988年,格里高利·保羅(Gregory S. Paul)也將棘龍列為最長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樣被敘述為15米,但估計的體重數據較低,約4公噸。
François Therrien與唐納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根據頭顱骨長度來推算比例,發現之前所估計的數據中,身長太長,而體重太輕。他們根據頭顱骨的長度為1.5到1.75米,而估計完整為身長12.6到14.3米,而體重為12到20.9公噸。根據這個數值,棘龍的身長將比鯊齒龍、南方巨獸龍還短,體重也比較輕。但他們的研究遭到批評,原因是他們所選擇的大型獸腳類對照組,大部分的大型獸腳類是以暴龍科與肉食龍下目作為基準點,而它們與棘龍科恐龍有不同的體格;此外,他們所重建的棘龍科頭顱骨過短,可能影響數據。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才能解決這些關於體型上的爭議,尤其是四肢骨頭。
棘龍長久以來出現在大眾的恐龍書籍里,但直到最近才有足夠的棘龍科資訊可以正確地描述棘龍。在過去,棘龍是以直立、背部有帆狀物的獸腳亞目形象所重建,直到1955年,艾伯特·拉伯(Albert de Lapparent)與Lavocat建立了一個具影響力的棘龍重建圖。
棘龍出現在2001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3》(Jurassic Park III)。在電影裡,棘龍被描述成比暴龍還要大型、強壯的動物,棘龍甚至在一個打鬥場景里咬死了暴龍。在現實中,棘龍與暴龍生存在不同大陸,時間也相差了數百萬年,因此這兩種生物之間不可能發生決鬥。棘龍也出現在電影《侏羅紀公園 III》的多樣性周邊商品之中,例如斐凡迪環球遊戲(Vivendi Universal)的電腦遊戲《侏羅紀公園:基因計畫》(Jurassic Park: Operation Genesis)。
棘龍也出現在電視節目《失落的埃及恐龍》(The Lost Dinosaurs of Egypt),在節目中棘龍穿越白堊紀埃及的沼澤地。棘龍也出現在探索頻道的電視節目《遠古巨獸大復活》(Monsters Resurrected),節目將棘龍敘述成白堊紀非洲的頂級掠食動物,獵食皺褶龍,並殺死競爭屍體的鯊齒龍、帝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