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地球上剛出現的時候和以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沒有這樣巨大的形體。這次發現的恐龍,出現於侏羅紀之後的白堊紀,初步定為是生存在九千四百萬年前,這時恐龍在地球上已出現了大約一億五千萬年,而在此以後約三千萬年它就全體絕滅了。這種巨型恐龍的化石,以往在別處找到過,四川馬門溪出土的馬門溪龍,就和它是近親,都屬於古生物學分類中的巨龍類,titan的中文譯為泰坦,是希臘神話中一群巨人的總稱,這些巨型恐龍,可謂恐龍中的"巨人",因此科學家想到用來作為這些脖子尾巴長,腿短腦袋小,吃植物的巨型恐龍這一“科”的名字,科(family)是生物學分類中從上到下倒數第三個等級,種是最低的一級(species),這次發現的是一個新種。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史密斯等把它定名為“paralititan stromeri”,parali的意思是潮汐,表示它產地的特點,在漢語中,姑且先叫它潮汐龍吧。“stromeri”則是紀念慕尼黑大學地質學家施特勒默爾(stromer,ernst)博士,就是他首先在這裡找到三條食肉的恐龍的化石,1935年他的研究成果開始發表出來; 施特勒默爾博士采的化石標本被陳列在慕尼黑的博物館中,而這個博物館就在納粹總部的對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盟軍的轟炸中全完了。施特勒默爾博士是反對納粹的,納粹對他懲罰,他的兒子被送到進攻蘇聯的前線,死在那裡,施特勒默爾博士也早已故去。但是他的研究成果仍流傳下來,這次找到恐龍就是踏著他的足跡得到的成果,前去探尋的都是年輕人,美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幾位研究生,也是他們運氣好,僅七個禮拜就得到這一重大發現。因為過去在非洲少有恐龍化石發現。而白堊紀這個時段的恐龍化石也是發現得較少的,看來這個環境如此有利於恐龍的生存,有一必有二,希望是大大的。這支追蹤恐龍的年輕隊伍,得到以天文學家和科普創作大師卡爾·薩根(sagan,carl )的遺孀 anne druyan 女士和電視藝術與教育頻道的支持。anne druyan 女士是“卡爾薩根宇宙工作室”的頭,這個工作室是一家提供科學材料的公司。左邊這幅圖就是他們的藝術家根據這一新發現繪製的,藍天白雲,一群潮汐龍在海濱漫步,它們代表著恐龍發展到自己的顛峰,在當時的地球上沒有什麼生物敢與它們較量了。模式種是羅氏潮汐龍(Paralititan stromeri),意為“恩斯特·斯特莫的潮汐巨人族”。它們是由Joshua B. Smith、Matthew C. Lamanna、Kenneth J. Lacovara、彼得·達德森、Jennifer B. Smith、Jason C. Poole、Robert Giegengack、以及Usery Attia在2001年所命名;種名是紀念德國古生物學家與地理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他在1900年代早期於非洲地區發現了許多恐龍。比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