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市中區志

《棗莊市市中區志》 斷限上至1840年,下迄1985年。少數內容上溯下延至斷限以外的相近年份,大事記下延至1996年。

基本介紹

  • 書名:棗莊市市中區志
  • 類別:地方志
  • 始修於:1982年3月
  • 蒐集文字資料:1500多萬字
簡介,地理位置,地理優勢,

簡介

棗莊市市中區為1976年成立的新劃區,歷史上沒有編修過志書。新編志書為中編結構,除序、概述、大事記、附錄、編後記外,共設16卷,依次為:地理、城鄉建設、工業、農業、商業、物價·計量·工商管理、交通·郵電、財政·稅務·金融、黨派群團·政權政協、軍事、公安司法、民政·勞動·人事、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民俗·宗族·方言、人物。

地理位置

棗莊市市中區地處蘇魯豫皖之間,淮海地區中心地帶,自古為戰略要地,扼山東南大門。 1985年總面積375.27平方千米,下轄11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區境北、東、南部低山起伏,地勢較高;中、西部地勢平緩,地形如簸箕西向張口。隨煤礦經年深入開採,城區地表下沉,演為陶棗盆地之盆底。市中區處魯中南山地丘陵南沿,石灰岩低山丘陵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47.l%,山麓平原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52.9%。1985年全區人口32.84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8%。少數民族中,回族人數最多,約占少數民族總人數的98.8%,占棗莊市回族總人數的50%;其他少數民族包括滿族、朝鮮族、蒙古族、白族、高山族、苗族、壯族等。礦產資源以煤炭、鐵礦石、石灰石、地下水為主,其他還有鋁礬土、耐火粘土、石英石、白雲石、銅、硫化鐵等。依靠煤炭、地下水資源優勢,區境內建成了山東省第三火力電廠--山東十里泉發電廠。市中區土特產主要有郭里集黃姜、蓮汪櫻桃、大劉莊圓鈴棗、良莊青皮槎及紫蘇梨、周村牛心柿餅、道溝白蓮藕。渴口鄉積極開發、引進優質櫻桃品種,並不斷擴大種植規模,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櫻桃之鄉”。

地理優勢

1978年以來,該區利用城區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業、金融業、房地產開發業。緊緊抓住礦產資源優勢,逐漸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並且依靠近郊農村優勢,發展第三產業、鄉鎮企業及副業、牧業等多種經營,城區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 棗莊城區是全市工業品、 農副產品的重要集散地和消費市場。 1985年,有省、市、區屬國營、供銷合作社商業公司、站、中心共62家,年銷售額4.8億元;有各類商業服務網點2245個,城區社會商品零售額達到2.25億元。臨棗鐵路支線與京滬幹線連線, 台棗公路通達台兒莊運河港埠,省內外有4條幹線公路在城區交會, 以城區為中心開通省內、外長途客車營運線路41條,市內公共汽車線路6條,開通省內、 外長途電話電路81條。工業總產值6.5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農民經濟純收入人均506.6元,比1976年增長6.8倍。市、礦屬影劇院、體育館、兒童樂園等較大文化活動場所31所,高等以下各級各類學校39所,市屬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學術團體57個, 科研機構12個。基本控制和消滅血絲蟲病和甲狀腺腫地方病,198 4年市中區獲省、 市衛生部門頒發的合格證書。90年代,棗莊城區連續4次奪得全國衛生城市光榮稱號。 棗莊煤炭開採歷史久遠。棗莊煤炭素以質優色美稱著,較日本上等煤尤佳,與英國松白煤相仿,1902年曾遠銷日本、小呂宋等地。1908年,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後,棗莊煤礦成為全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礦,常年產量在百萬噸以上、最高年產量達到247萬噸, 為舊中國八大煤礦之一。抗日戰爭之前,境內煤田已經探知有古井口997座, 其中一半以上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開挖的。八年抗戰時期,日本侵占了中興煤礦,瘋狂掠奪棗莊礦區煤炭1295萬噸。1956年,棗莊煤礦恢復生產,此後常年產量在百萬噸以上,成為魯南地區重要煤炭生產基地。棗莊因煤而興,也因煤炭開採湧現了各個方面的歷史文化名人。他們中有為棗莊早期煤炭開採做出非凡業績的清末官僚、資本家戴華藻、張蓮芬、戴緒萬、朱桂辛等;有為開展煤城工人運動前仆後繼、英勇鬥爭、不怕流血犧牲的中共棗莊地方組織領導人紀子瑞、田位東、鄭乃序、郭子化等;有積極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各項革命鬥爭的煤城優秀兒女張福林、邱煥文、吳洪起、李微冬、鹿廣連、洪振海、張鴻儀等;有雲集煤城、為棗莊發展做出較大貢獻的能工巧匠、勞動模範朱言吾、廖復亞、安保全、潘成書、李松亭、李化成等。 新編《棗莊市市中區志》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