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志

《市中區志》 是市中區歷史上的第一部志書。

區志上限為1904年,下限止於1990年,對突出的重大事件的記載延至1995年。

志書:首置概述和大事記,末綴附錄。主體部分共分26篇,志書初纂於1982年,前後歷15載。1997年終告付梓。

基本介紹

  • 書名:市中區志
  • 類別:地方志
  • 上限:止於1904年
  • 下限:止於1990年
志書提要,原則重點,時限,結構,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貌環境,轄區人口,發展歷程,當今規模,工業,商業貿易,人民生活,文化,教育,科學技術,

志書提要

原則重點

《市中區志》在記述上遵循“詳今略古,立足當代”的原則,重點載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發展歷史。

時限

上限為1904年,下限止於1990年,對突出的重大事件的記載延至1995年。

結構

志首置概述和大事記,末綴附錄。
全志主體部分共分26篇,依次是:行政區域、地理環境、人口、城市建設、交通·郵電、街道辦事處(鎮)、工業、商業、農業、科學技術、供應、工商物價管理、財稅·金融、政黨、權力機關、政府、人民政協、民眾團體、司法、軍事、教育、文化藝術、體育、衛生、社會生活、人物。篇下設章、節、目,全書共105章、249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市中區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市中部,東鄰歷下區,西靠槐蔭區,北倚天橋區,南接歷城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6°35′36″至36°40′04″、東經116°54′29″至117°02′01″之間,總面積58.26平方千米,其狀似揚帆之舟。

地貌環境

地勢南高北低,坡差懸殊。南部有英雄山、馬鞍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郎茂山、蠍子山等,北部有東高泉、望水泉、西密脂泉等7大名泉。

轄區人口

1990年,區內人口29.86萬人 (其中市區人口24.8萬人) ,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125人。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等23個民族。

發展歷程

市中區的轄區原為古代歷城的鄉村田野。自20世紀初,隨著濟南工商業發展而逐漸形成新的城區。
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曾在濟南闢建商埠,轄區北部劃為商埠中心區。現經七路以北至經一路按經緯路棋盤式格局規劃興建,並擬定《濟南商埠開辦章程九條》和《濟南商埠租建章程》作為轄區內最早的城建管理法規。
1955年,濟南市內進行區劃調整,第一次將轄區定名為市中區。之後建置有些許變更,但基本上沿襲至今。
區內自古以來有一定手工業基礎,至1948年濟南解放前夕,工業已有火柴、橡膠、鑄造、麵粉加工、文具製造、捲菸、機械等12個行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工業產業結構開始調整,注重了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當今規模

1990年, 全區完成社會總產值4.1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02億元;政府財政收入3364萬元, 支出3322.10萬元。

工業

1985年,區內提出“南工北商”的經濟發展思路,在南部郎茂山一帶闢建工業小區,作為轄區工業基地。
1987年,區街工業企業發展至113個, 年產值達1.02億元,實現利潤834.86萬元。1990年,轄區工業已有機械、建材、紡織、塑膠、印刷、服裝、家具、金屬製品、木材加工、食品、家用電器等14個大行業, 工業產品114種,並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以建材、輕工、機械、塑膠、食品加工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有工業企業338個,年工業總產值27213萬元,外貿出口完成值805萬元。

商業貿易

市中區內沿街店鋪林立,是商貿薈萃之地,歷來為省會商業中心。1990年,區商業局系統已有百貨、飲食、菸酒、糖茶、服務、副食、土產雜品、交電等10個公司,經營15大行業,年營業額達8522.6萬元。
轄區內的小商店、小飯店等小型服務業迅速發展,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1990年,共有經營網點997處,營業收入達15743.2萬元。個體商業異軍突起,1990年區內私營商業達4414戶,年營業額7010.3萬元。當年區境內商業企業近5100家,僅區屬商業、飲食服務網點就有3774家,形成了以濟南第一百貨商店、第二百貨商店、經二路緯四路、經四路東段、順河商業街等為主體的繁華商業區布局。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年,區屬企業職工人均年工資為1741.2元,比1989年增長10.3%。農民人均年收入突破千元,達到1050元。
人均住房面積7.2平方米。

文化

濟南解放後,轄區內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成為濟南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區域。區內先後駐有山東省文聯、山東省藝術館、濟南市文化局、濟南市畫院等文化機構30家;駐有山東省歌舞劇院、解放軍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山東省柳子劇團、濟南市曲藝團等文藝團體18家;擁有山東劇院、八一大禮堂、北洋大戲院等一批文化建築和娛樂場所;有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文化單位12處。萬竹園、李苦禪紀念館、清真南、北大寺、長春觀等一批著名建築均建於轄區之內。

教育

新中國成立後,轄區內教育事業蓬勃發展。1984年,全區已實現普及初等教育達標, 兒童入學率達100%,轄區內共有大專院校13所、中學20所、國小43所、幼稚園61處。 山東財政學院、山東實驗中學、濟南第三中學、濟南回民中學等一批知名院校均在區域內。

科學技術

1988年7月, 轄區在經八路開設全市第一條科技街。至1990年,完成科技項目27項。 其中6項通過省級鑑定,15項通過市級鑑定,18項獲科技成果獎。1989年,完成國家級星火項目--臘山肉食雞宰殺生產線安裝調試,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受到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