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物質
主要是外毒素,病菌通常在咽喉部黏膜上生長繁殖並分泌外毒素,可引起局部炎症,形成灰白色假膜。外毒素入血後引起全身中毒症狀,常損害心肌與外周神經等。使家畜致病的棒狀桿菌均無運動性,大多引起化膿性疾病,如化膿棒狀桿菌、假結核棒狀桿菌(羊棒狀桿菌)、腎棒狀桿菌、馬棒狀桿菌、牛棒狀桿菌、豬棒狀桿菌(厭氧)等。
分類
可分為3類:
人類及動物寄人或病原性棒狀桿菌;
植物病原性棒狀桿菌;
非病原性棒狀桿菌。如白喉棒狀桿菌,又名KLB, 是人類白喉的病原菌 。菌體大小(0.3~0.8)微米×(1~8)微米,異染顆粒明顯,無動力。
白喉棒狀桿菌 又名KLB,是人類
白喉的病原菌。菌體大小(0.3~0.8)×(1~8)
微米,異染顆粒明顯,無動力,適溫為37℃,普通培養基上能生長,但形態不典型,於呂弗勒凝固血清或
雞蛋培養基上迅速生長,且菌形典型,異染顆粒明顯。在含有0.04%亞碲酸鉀血瓊脂培養基上,白喉棒狀桿菌菌落呈黑色。根據在
亞碲酸鉀培養基上菌落的特點和生化反應特性分為重型、輕型和中間型,3型的產毒株對人類均有致病作用。對熱或常用
消毒劑敏感,對乾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較一般無
芽孢細菌強,在兒童玩具和生活用品上留存數日後,仍具有傳染性。 致病物質主要是
外毒素,只有攜帶β棒狀噬菌體的
菌株才產生外毒素。病後因機體產生抗毒素抗體而有堅強免疫力。患者可用
白喉抗毒素和
青黴素等治療。 還有一些生物學特性與
白喉桿菌類似的細菌,稱為類白喉棒狀桿菌。常存在於人類或動物的
鼻腔、咽喉、外耳道、
眼結膜、
外陰中以及皮膚的表面。多數對人類不致病,其中一些可能是條件致病菌。還有一些對動物致病。 致家畜疾病的棒狀桿菌均無運動性,大多引起化
膿性疾病。疾病的發生常與創傷或動物的免疫力低下有關(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