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球菌

馬紅球菌

馬紅球菌(Rhodococcus equi)原稱為馬棒狀桿菌(C.equi),曾歸於棒狀桿菌屬,但近年來國外學者對其細胞壁進行分析後,發現有些棒狀桿菌不符合棒狀桿菌屬的特性,因而1986年出版的《伯傑氏細菌學分類手冊》第2卷,建議列入紅球菌屬,命名為馬紅球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紅球菌
  • 外文名:Rhodococcus equi
  • 種類:細菌
  • 原名:馬棒狀桿菌
生物學介紹,治療方案,

生物學介紹

該菌為馬、豬、牛等動物的致病菌,過去引起人類致病極為罕見。近年來,從人類感染性標本中檢出本菌的報導呈上升趨勢,被認為是人類機會致病菌,馬紅球菌均為產生橙黃、橙紅色素,菌體呈多形態的革蘭陽性桿菌,生化反應不活潑,不能發酵任何糖、醇類,觸酶呈陽性反應為其主要鑑定要點。
馬紅球菌感染又稱幼駒傳染性支氣管肺炎(foal infectious bronchopneumonia)。以1-6月齡幼駒發生化膿性支氣管炎為特徵。可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駒在發病初期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時有咳嗽,隨後出現稽留高溫,結膜潮紅,貧血,隨著病情的發展,發生化膿性肺炎,呼吸迫促,鼻腔流膿液性分泌物,以後轉為膿性。有的病駒關節腫大,最後臥地不起,多因膿毒敗血症而死。 本菌還可引起豬的化膿性肺炎和淋巴結炎,牛和綿羊的化膿性肺炎。本菌還可能與人淋巴瘤以及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有關。
青島市衛生防疫站經過3年的研究發現,該菌體含有ST、LT毒素,並對青黴素、先鋒黴素產生耐藥性。食用不熟的豬、牛、羊肉,特別是食用各種烤肉串常使人致病,並可引起愛滋病血液病腎移植免疫功能受損患者的肺部感染

治療方案

馬紅球菌對環丙沙星萬古黴素敏感率達100%;對其他抗菌藥物敏感依次為頭孢哌酮、苯唑西林(苯唑青黴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黴素)等;對青黴素呈耐藥反應應,治療首選萬古黴素+環丙沙星,替代藥物為萬古黴素+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紅黴素或阿奇黴素,早期大劑量套用,並配合大量輸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