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上被覆的纖維,又稱棉花,簡稱棉。是
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
棉纖維製品吸濕和透氣性好,柔軟而保暖。棉花大多是
一年生植物。它是由棉花種子上滋生的表皮細胞發育而成的。棉纖維的生長可以分為伸長期、加厚期和轉曲期三個階段。
棉纖維是我國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它在
紡織纖維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的主要產棉國之一,我國的棉花產量已經進入世界前列。我國棉花種植幾乎遍布全國。其中以
黃河流域和
長江流域為主,再加上西北內陸、
遼河流域和華南、共五大棉區。
種類
棉花種類很多,主要按以下的兩鐘方法分類。
品種
(1)
細絨棉:又稱
陸地棉。纖維
線密度和長度中等,一般長度為25~35mm,線密度為2.12~1.56 dtex(4700~6400
公支)左右,強力在4.5cN左右。我國種植的棉花大多屬於此類。
(2)
長絨棉:又稱
海島棉。纖維細而長,一般長度在33mm以上,線密度在1.54~1.18dtex(6500~8500公支)左右,強力在4.5cN以上。它的品質優良,主要用於編制細於10tex的優等
棉紗。我國種植較少,除
新疆長絨棉以外,進口的主要有
埃及棉、
蘇丹棉等。
初加工
從棉花中採得的是
籽棉,無法直接進行紡織加工,必須先進行初加工,即將籽棉中的
棉籽除去,得到
皮棉。該初加工又稱軋花。籽棉經軋花後,所得皮棉的重量占原來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稱
衣分率。衣分率一般為30~40%。按初加工方法不同,棉花可分為
鋸齒棉和
皮輥棉。
(1)鋸齒棉:採用鋸齒
軋棉機加工得到的皮棉稱鋸齒棉。鋸齒棉含雜、含短絨少,
纖維長度較整齊,產量高。但纖維長度偏短,軋工
疵點多。
細絨棉大都採用鋸齒軋棉。
(2)皮輥棉:採用皮輥棉機加工得到的皮棉稱皮輥棉。皮輥棉含雜、含短絨多,纖維長度整齊度差,產量低。但纖維長度操作小,軋工疵點少,但有黃根。皮 軋棉適宜
長絨棉、低級棉等。
性質
長度
棉纖維長度是指纖維伸直時兩端間的距離,一般在35-55之間是評定棉花好壞的重要物理性質之一。
棉纖維的長度主要由棉花品種、生長條件、初加工等因素決定。棉纖維長度與成紗質量和
紡紗工藝關係密切。棉纖維長度長,
整齊度好,短絨少,則成紗強力高,
條幹均勻,紗線表面光潔,毛羽少。
棉纖維的長度是不均勻的,一般用主體長度、品質長度、均勻度、
短絨率等指標來表示棉纖維的長度及分布。主體長度是指棉纖維中含量最多的纖維的長度。品質長度是指比主體長度長的那部分纖維的平均長度,它在紡紗工藝中,用來確定羅拉隔距。短絨率是指長度短於某一長度界限的纖維重量占纖維總量的百分率。一般當短絨率超過15%時,成紗強力和
條幹會明顯變差。此外,還有
手扯長度、
跨距長度等長度指標。
棉纖維的線密度是指纖維的粗細程度,是棉纖維的重要品質指標之一,它與棉纖維的成熟程度、強力大小密切相關。棉纖維線密度還是決定
紡紗特數與成紗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並與織物手感、光澤等有關。纖維較細,則成紗強力高,紗線條幹好,可紡較細的紗。
成熟度
棉纖維的成熟度是指纖維細胞壁的加厚程度,即棉纖維生長成熟的程度,它與纖維的各項物理性能密切相關。正常成熟的棉纖維,截面粗、強度高、轉曲多、彈性好、有絲光、纖維間抱合力大、成紗強力也高。所以,可以將成熟度看成
棉纖維內在質量的一個綜合性指標。
強度和彈性
棉纖維的強度是纖維具有紡紗性能和使用價值的必要條件之一,纖維強度高,則成紗強度也高。棉纖維的強度常採用
斷裂強力和
斷裂長度表示。
細絨棉的強力為3.5~4.5cN,斷裂長度為21~25km;
長絨棉的強力為4~6cN,斷裂長度為30km.由於單根棉纖維的強力差異較大,所以一般測定棉束纖維強力,然後再換算成單纖維的強度指標。棉纖維的
斷裂伸長率為3%~7%,彈性較差。
棉纖維是多孔性物質,且其纖維素大分子上存在許多
親水性基因(—OH),所以其吸濕性較好,一般大氣條件下,
棉纖維的
回潮率可達8.5%左右。
耐酸鹼性
棉纖維耐無機酸能力弱。棉纖維對鹼的抵抗能力較大,但會引起橫向膨化。可利用稀鹼溶液對
棉布進行“絲光”。
此外,棉纖維中還夾著雜質和疵點,雜質有泥沙、樹葉、鈴殼等,
疵點有
棉結、索絲等。它們即影響紡織的用棉量,也影響加工和紗部質量,所以必須進行檢驗,嚴格控制。
特點
棉型織物是指以
棉紗或棉與棉型化纖混紡紗線織成的織品。它具有以下特點:
2.耐鹼不耐酸。
棉布對
無機酸極不穩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會使其受到破壞,但有機酸作用微弱,幾乎不起破壞作用。棉布較耐鹼,一般稀鹼在常溫下對棉布不發生作用,但強鹼作用下,棉布強度會下降。常利用20%的燒鹼液處理棉布,可得到“絲光”棉布。
3.耐光性、耐熱性一般。在陽光與大氣中棉布會緩慢的被氧化,使強力下降。長期高溫作用會使棉布遭受破壞,但其耐受125~150℃短暫高溫處理。
5.衛生性:
棉纖維是
天然纖維,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還有少量的蠟狀物質和含氮物與
果膠質。
純棉織物經多方面查驗和實踐,織品與肌膚接觸無任何刺激,無負作用,久穿對人體有益無害,衛生性能良好。
品種
原色棉布
沒有經過漂白、印染加工處理而具有天然
棉纖維的色澤的棉布稱為原色棉布。它可根據
紗支的粗細分為市布、粗布、
細布,它們的特點是:布身厚實、布面平整、結實耐用,
縮水率較大。可用做被單布、坯輔料或襯衫
衣料。
府綢是棉布的主要品種,兼有絲綢風格。其質地細而富有光澤,布身柔軟爽滑,穿著挺括舒適,用
平紋組織織成。府綢組織結構上的特點是:
經紗密度比
緯紗密度大一倍左右,布身上
經紗露出面積多於
緯紗,其凸起部分在布面外觀形成明顯的菱形顆粒,加之其所用紗支質量較高,因此布面紋路清晰、顆粒飽滿、光潔緊密。但府綢面料有一大缺點,即用其縫製的服裝易出現縱向裂紋,這是因為府綢經、緯密度相差太大,經、緯紗間強度不平衡,造成
經向強度大於緯向強度近一倍的結果。
一般的
坯布在染色前都要經過
燒毛處理,使布面平整、光潔,而毛藍布則不然,在染色前無需燒毛,染色後布面保留一層絨毛,故稱“毛”藍布。毛藍布一般以靘藍染料染色,染色牢度較好,色澤大方,並有越洗越艷之感。其規格有多種:毛藍粗布、毛藍細布等。一般適合作外衣,遍銷城鄉各地。
這類布由各類
白坯布經印染、漂白而成。根據不同色彩分為素色布、漂白布、
印花布。
素色布:指單一顏色的
棉織物,一般經絲光處理後
匹染。
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經過漂白處理而得到的潔白外觀的棉織物,它又可分為絲光布和本光布兩種。絲光布表面平整光澤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澤暗淡,手感粗糙。漂白布一般用來製作內衣、床單等。
印花布:由
紗支較低的白坯布經印花加工而成,有絲光和本光兩類。這類布根據印花方式不同,其外觀效果也不同,多為正面色澤鮮艷,反面較暗淡。適合製作婦女、
兒童服裝。
印染
操作要求:在上述染浴中,加入預先溶化好的活性染料及助劑,調節pH=9,升溫至70℃保溫染色30分鐘,加入
碳酸鈉,使pH=11.5,固色處理30分鐘,冷洗、熱洗、皂洗、水洗、脫水、烘乾。
附:
工藝流程
純棉織物染整工藝流程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織物的品種、規格、成品要求等,可分為
練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練漂
天然纖維都含有雜質,在紡織加工過程中又加入了各漿料、油劑和沾染的污物等,這些雜質的存在,既妨礙
染整加工的順利進行,也影響織物的
服用性能。
練漂的目的是套用化學和物理機械作用,除去織物上的雜質,使織物潔白、柔軟,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以滿足服用要求,並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
半制品。
原布準備
原布準備包括原布檢驗、翻布(分批、分箱、列印)和縫頭。原布檢驗的目的是檢查
坯布質量,發現問題能及時加以解決。檢驗內容包括物理指標和
外觀疵點兩項。前者包括原布的長度、幅度、重量、經緯
紗線密度和密度、強力等,後者如紡疵、織疵、各種班漬及破損等。通常抽查總量的10%左右。原布檢驗後,必須將原布分批、分箱,並在布頭上列印,標明品種、加工工藝、批號、箱號、發布日期和翻布人代號,以便於管理。為了確保連續成批的加工,必須將原布加以縫接。
燒毛
燒毛的目的在於燒去布面上的絨毛,使布面光潔美觀,並防止在染色、印花時因絨毛存在而產生染色不勻及印花疵病。織物燒毛是將織物平幅快速通過高溫火焰,或擦過赤熱的金屬表面,這時布面上存在的絨毛很快升溫,並發生燃燒,而布身比較緊密,升溫較慢,在未升到著火點時,即已離開了火焰或赤熱的金屬表面,從而達到燒去絨毛,又不操作織物的目的。
退漿
紡織廠為了順利的織布,往往對
經紗上漿以提高強力和耐磨性。
坯布上的漿料即影響織物的吸水性能,還影響
染整產品的質量,且會增加染化藥品的消耗,故在
煮練前應先去除漿料,這個過程叫
退漿。
棉織物上的漿料可採用鹼退漿、酶退漿、酸退漿和氧化劑退漿等方法,將其從織物上退除。鹼退漿使漿料膨化,與纖維粘著力下降,經水洗從織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劑使澱粉降解,在水中
溶解度增大,經水洗退除。由於酸、氧化劑對棉纖損傷大,很少單獨使用,常與酶退漿、鹼退漿聯合使用。
煮練
棉纖維生長時,有天然雜質(
果膠質、蠟狀物質、
含氮物質等)一起伴生。
棉織物經
退漿後,大部分漿料及部分天然雜質已被去除,但還有少量的漿料以及大部分天然雜質還殘留在織物上。這些雜質的存在,使綿織布的布面較黃,滲透性差。同時,由於有
棉籽殼的存在,大大影響了
棉布的外觀質量。故需要將織物在高溫的濃
鹼液中進行較長時間的
煮練,以去除殘留雜質。煮練是利用
燒鹼和其他煮練助劑與果膠質、蠟狀物質、含氮物質、棉籽殼發生化學降解反應或
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經水洗後使雜質從織物上退除。
漂白
棉織物經
煮練後,由於纖維上還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觀不夠潔白,用以染色或印花,會影響色澤的鮮艷度。漂白的目的就在於去除色素,賦於織物必要的和穩定的
白度,而纖維本身則不受顯著的損傷。棉織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鈉法、雙氧水法和
亞氯酸鈉法。
次氯酸鈉漂白的漂液PH值為10左右,在常溫下進行,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對織物強度損傷大,白度較低。雙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為10,在高溫下進行漂白,漂白織物白度高而穩定,手感好,還能去除漿料及天然雜質。缺點是對設備要求高,成本較高。在適當條件下,與
燒鹼聯合,能使
退漿、煮練、漂白一次完成。亞氯酸鈉漂白的漂液PH值為4~4.5,在高溫下進行,具有
白度好,對纖維損傷小的優點,但漂白時易產生
有毒氣體,污染環境,腐蝕設備,設備需要特殊的金屬材料製成,故在套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次氯酸鈉和
亞氯酸鈉漂白後都要進行脫氯,以防織物在存在過程中因殘氯存在而受損。
絲光
絲光是指棉織物在室溫或低溫下,在經緯方向上都受到張力的情況下,用濃的燒鹼溶液處理,以改善織物性能的加工過程。棉織物經過絲光後,由於纖維膨化,纖維縱向天然扭轉消失,橫截面成橢圓形,對光的反向更有規律,因而增進了光澤。纖維無形定區的增加,使染色時染料的上染率增加。
取向度的提高,使織物強力增加,同時還有定形作用。絲光後,一定要採用沖吸去鹼或蒸箱去鹼,或平洗地去鹼等方法充分去鹼,直至織物呈中性。
染色
染色是借染料與纖維發生物理或化學的結合,或用化學方法在纖維上生成顏料,使整個
紡織品具有一定色澤的加工過程。染色是在一定溫度、時間、PH值和所需染色助劑等條件下進行的。染色產品應色澤均勻,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織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
軋染。浸染是將織物浸漬於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漸
上染織物的方法。它適用於小批量多品種染色。繩狀染色、卷染都屬於此範疇。軋染是先把織物浸漬於染液中,然後使織物通過軋輥,把染液均勻軋入織物內部,再經汽蒸或熱熔等處理的染色方法。它適用於大批量織物的染色。
鑑別
由於市場上銷售的一些紡織品和服裝生產廠家對面料成分名稱和含量標註不規範,致使不法商人乘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騙消費者。為了幫助消費者準確辨認服裝面料的主要真實成分,現介紹一個簡易的鑑別方法,鑑別服裝面料成分的簡易方法是燃燒法。做法是在服裝的縫邊處抽下一縷包含
經紗和
緯紗的布紗,用火將其點燃,觀察燃燒火焰的狀態,聞布紗燃燒後發出的氣味,看燃燒後的剩餘物,從而判斷與服裝
耐久性標籤上標註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別面料成分的真偽。
棉纖維與麻纖維都是剛近火焰即燃,燃燒迅速,火焰呈黃色,冒藍煙。二者在燃燒散發的氣味及燒後灰燼的區別是,棉燃燒發出紙氣味,麻燃燒發出
草木灰氣味;燃燒後,棉有極少粉末灰燼,呈黑或灰色,麻則產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燼。
洗滌保養
1、棉織品的耐鹼性強,不耐酸,抗高溫性好,可用各種洗滌劑,但儘量不要用
洗衣粉,最好用
水晶肥皂或
皂粉,皂膏。先用溫水將洗滌滌化開,等冷卻後再將衣物放入浸泡。不宜
氯漂;2、有色衣物洗滌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幾分鐘,但不宜過久,以免顏色受到破壞。3、白色衣物可用鹼性較強的洗滌劑高溫洗滌,起漂白作用;4、貼身內衣不可用熱水浸泡,以免使汗漬中的蛋白質凝固而
粘附在服裝上,從而出現
黃色斑。5、針織品最好不要機洗6、不同色的棉織衣物應該分開洗滌;7、不要用洗衣板或毛刷搓刷。8、漂洗時,可掌握"少量多次"的辦法,即每次清水沖洗不一定用許多水;但要多洗幾次。每次沖洗完後應擰乾,再進行第二次沖洗,以提高洗滌效率。9、宜陰乾,應在通風陰涼處衣服,避免在強烈日光下曝曬,以免有色織物褪色,內里朝外晾曬。10、注意通風,避免潮濕,以免發霉;。11、貼身內衣不可用熱水浸泡,以免出現黃色汗斑。12、針織品最好不要機洗,不可用力擰乾,針織品不可用力緯向拉扯。
發展史
墨西哥植棉歷史更為悠久。當今占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陸地棉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是
陸地棉的
起源中心.墨西哥被稱為“棉花的故鄉”。它為世界棉花育種改良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種質資源和野生棉品種,被譽為世界棉花天然的大種質基地。現已確定全世界32個
棉屬野生種中有9個原產於墨西哥。墨西哥的全國棉花研究中心總部設在
墨西哥城。它將收集到的19個棉種的 120個野生和半野生類型的標本就種植在該所的棉花種質資源種植園內。墨西哥從80年代開始,國家農業科研單位和私人農場共同簽約設立了專門從事彩色棉育種與栽培的研究課題,很有進展,已培育出棕紅色、 土黃色、
駝色等不同色彩的彩色棉花。據資料記載早在紀元以前,墨西哥的烏雅族和阿西德克族人已經栽培彩色棉花,當西班牙人 16世紀進入墨西哥南部和
尤卡坦半島時,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墨西哥人愛穿的
民族服裝在集市上銷售大受歡迎。
歷史
人類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開始利用,在
南亞次大陸也有5000年歷史。我國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廣西、雲南、新疆等地區已採用
棉纖維作
紡織原料。起初人們並未認識到它的經濟價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在其《蘇萊曼遊記》中記述,在今北京地區所見到的棉花,還是在花園裡被作為“花”來觀賞的。《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由此可見,現今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當作花、草一類的東西看待的。
棉花傳入我國,大約有3條不同的途徑。根據
植物區系結合史料分析,一般認為棉花是由南北兩路向中原傳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
亞洲棉,經東南亞傳入海南島和兩廣地區,據史料記載,至少在
秦漢時期,之後傳入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區。第二條途徑是由印度經
緬甸傳入雲南,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第三條途徑是
非洲棉經西亞傳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帶,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際,棉花傳播到長江和
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陝西
渭水流域。
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中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對棉花的種植和利用遠比中原早,直到漢代,中原地區的棉紡織品還比較稀奇珍貴。唐宋時期,棉花開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區所見到的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也就是從這時期起,
棉布逐漸替代絲綢,成為我國人民主要的服飾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設立了木棉提舉司,大規模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每年多達10萬匹,後來又把棉布作為夏稅(布、絹、絲、棉)之首,可見棉布已成為主要的紡織衣料。元以後統治這都極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從明代宋應星的《
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由於
非洲棉和
亞洲棉質量不好,產量也低,所以到了清末,我國又陸續從美國引進了
陸地棉良種,我國種植的全是各國陸地棉及其變種。
本世紀60年代,許多國家相繼開展彩色棉的研究、試驗,進入90年代,美國率先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彩色棉,即自然生長的帶有顏色的棉花,因其具有天然色彩,無需印染、漂白等我國工序,不僅避免了染料對水質的污染和織物的危害,也降低了工業成本,因而彩色棉織品成為“綠色環保產品”,“市場未來的寵兒”,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發展情況
中國作為世界棉紡織行業大國,在世界棉紡織行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棉紡織行業發展取了很好的成績。
截止2008年10月,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共有施工項目數2988個,減少29個,新開工項
目數也減少到了1762個,
同比減少179個。雖然施工項目和新開工的項目都有所減少,但已經完成的項目卻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比增加3.21%;實際完成投資額也增加到665.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5.82億美元,增幅達到23.30%。
棉紡織業在發展的同時也表現出讓人擔憂的一面,特別是與國外先進企業對比,差距明顯。技術裝備差距、信息化和
快速反應技術差距、創新能力的差距凸現,加上粗放型擴張、市場競爭胡亂等問題存在,大大阻礙了行業的發展。因此,加強
產業升級,提高棉紡織科學技術進步,調整產業結構,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是當務之急。
“十一五”期間,國家制定棉紡織行業規劃,將給予棉紡織業很大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十一五”末,棉紡織90年代及國際水平的設備比重要達到65%,
勞動生產率提高到55000元/人·年,精梳紗比重達到30%,無卷化率達到50%,無梭布比重達到70%,無結頭紗比重達到70%,萬元產值耗電比2005年降低10-15%。棉紡織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