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唱腔全集第7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梅蘭芳唱腔全集第7卷
- 作者:張志仁
-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7233706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7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7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
《梅蘭芳唱腔集》是198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文勤、吳迎。內容介紹 兩位作者用兩年時間,根據唱片、錄音以及盧文勤同志曾為梅先生吊嗓和台上伴奏的印象,用簡譜記錄了本書,分五個部分:一、二部分是傳統劇目,三、四部分是梅先生自己創造的劇目,第五部分是吹腔和崑曲,大都是主要唱段,也有全劇唱段...
《梅蘭芳唱腔選集》是199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儲曉梅,主要講述了作者試易消失的聲音,記成固定的簡譜,提供給喜愛京劇,尤其是喜愛梅派唱腔愛好者作參考。內容介紹 我國傑出的戲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在京劇藝術方面的成就,譽滿全球。尤其是梅派唱腔,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新改革,是梅派藝術的精華。而...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8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10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9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6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1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志仁先生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名琴票,雖然他是一名土建結構設計師,但他13歲(1931年)就開始醉心梅派藝術,私淑名琴師王少卿先生,刻苦練琴,32歲(1950年)正式拜入王門後,就益加一心鑽研梅腔和琴藝,還與倪秋平同在台上為我伴奏過《女...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4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5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3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2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一)京劇梅蘭芳音帶 《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一)京劇梅蘭芳音帶》是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的圖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永安大腔戲雖然沒有成立專業劇團,但由於它適應性強,並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唱腔古樸,易為人們所接受,很自然成為當地人民自娛自樂的文藝形式。但之後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大腔戲被禁演,大量劇本被焚毀,加上老藝人相繼離世,這對正在走向衰落的大腔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文革”...
民國初年,梅蘭芳常與著名琴師陳彥衡先生探討京劇聲腔藝術,陳彥衡先生談到“(京劇藝術)要避免幾個字:怪、亂、俗。戲是唱給別人聽的,要讓他們聽得舒服,就要懂得‘和為貴’的道理,…… 琢磨唱腔,大忌雜亂無章,硬山擱檁,使聽的人一楞一楞地莫名其妙。”從梅蘭芳幾十年的舞台生涯來看,他終生身體力行的則正...
《全集》共分十集,後八集收有《國劇概論》等32篇。1962年,齊如山以87歲高齡病逝於台北。出版圖書 齊梅之誼 齊如山是梅蘭芳的主要戲袋子之一,他為梅蘭芳改編舊戲,為梅蘭芳撰寫新編歷史劇劇本,然後梅蘭芳和王幼卿再設計唱腔、動作、表情,幾經排練就可上台演出。20世紀30年代梅蘭芳訪美演出,劇場背景圖案,以及戲曲...
梅蘭芳在《貴妃醉酒》中所表演的主人公一連串的掐花聞香,小心呵護的動作,決不是僅僅為了讓觀眾看懂她在演什麼,她之所以要把這一連串動作融化入整個表演身段之中,就是要用動作的高度變形,使觀眾的欣賞超越單純的認知層面,更注意表演本身,在表演層面上肯定她通過對這段戲的精心處理髮掘出的魅力。國劇表演之所以與...
《宇宙鋒》是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描寫古代受封建勢力壓迫婚姻不得自由的一個女子向惡勢力進行鬥爭。其中梅蘭芳(京劇)、陳素真 (豫劇)、陳伯華(漢劇)三位大師的《宇宙鋒》並稱為“宇宙三鋒”。梅先生的表演講究洗鍊,凝重,從容,典雅;陳伯華的表演強調生動,純真,奔放,風雅;陳素真的表演注重細膩、深刻、雋永、...
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梅派傳人:魏蓮芳、李斐叔、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雲、羅蕙蘭、楊榮環等。梅蘭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的領軍人物。程硯秋 程硯秋(1904—1958),滿族,北京人。自幼學戲,演青衣,受師於梅蘭芳。他...
唱腔音樂是甘南南木特藏戲音樂的主體,由眾多單段體歌曲匯集而成,可細分為戲劇性、抒情性、敘事性、說唱性、宗教性唱腔五類。其主要來源於民歌、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演唱時男女腔在音區上略有小別,可根據人物性格、表演內容和唱詞格式靈活選用唱腔。舞蹈音樂的總體特徵是以唱帶舞、唱主舞輔,其主要來源於民間...
慧生和尚小雲、梅蘭芳、楊小樓等名家合作。在楊小樓的引薦下,慧生認識了京劇大家王瑤卿。王瑤卿非常欣賞慧生,決定教他《玉堂春》。慧生認識了楊小樓的師弟吳彩霞的掌上明珠吳小霞。兩個年輕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樂見其成的楊小樓向師弟吳彩霞提親。但吳彩霞覺得自己這個京劇名角的女兒下嫁一個唱梆子戲的,實在是...
自鹹豐、同治以來,經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創立和發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對各劇種影響很大,被稱為“國劇”。唱腔基本上為板腔系(有板眼的唱腔,以板、鼓或梆子擊節),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嗩吶等管弦樂器和鼓、鑼、鐃、鈸等打擊樂器伴奏。表演上唱、做...
據《眾香國》記載,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三慶班曾演出該劇,但僅演《女起解》《三堂會審》兩折,由胡喜祿飾蘇三,程長庚飾劉秉義,盧勝奎飾潘必正,徐小香飾王金龍。後王瑤卿和譚鑫培在清宮裡常演此劇。光緒年間王瑤卿掛頭牌,《玉堂春》成為青衣看家戲。梅蘭芳將王瑤卿的唱法和林季鴻的唱腔設計揉合起來,於...
梅蘭芳把所有的台幔、帳幔都改成了白底五彩花朵,桌圍、椅圍繡大紅牡丹花。他穿的是大紅貼金彩繡蟒,彩裙彩鞋,一出場“簾未啟而已眾目睽睽,唇未張而已聲勢奪人”,雍容華貴,儀態萬千。在改編《貴妃醉酒》時,梅蘭芳採用了崑曲的表演手法,要求每個字有固定唱腔、每個唱腔有固定動作。這使得觀眾在欣賞唱的同時...
楊金花見母親要綁子上殿交印,緊忙從後堂請來佘太君相救,佘太君見帥印十分激動,表現出又驚又喜的神態,10句唱腔的最後兩句是散板“為國家說什麼夫亡子殞,盡忠何必問功勳”是情緒的最高潮,也是唱腔的最高潮點。 角色塑造 梅蘭芳扮演穆桂英,將青衣和刀馬旦的表演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塑造了穆桂英這位人過中年...
花朝戲,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花朝戲源於紫金縣鄉村的“神朝”祭祀儀式,用客家話演唱,流行於廣東省東部客家地區。明清以來,紫金縣“神朝”樂舞深受鄉民喜愛。後來神朝藝人為了取悅觀眾,常在儀式後以小曲演唱軼聞趣事。花朝戲是民間音樂語言和民間文學語言的有機結合,其唱腔...
西皮、二黃在傳統演唱中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專用曲調和特定唱腔。如襄陽調、九腔十八板、燈籠竿、西反腔、黃反腔、馬蹄調、琵琶詞等。漢劇唱腔中還有一些曲調優美活潑、節奏鮮明的雜曲小調,包括【崑腔】、【羅羅腔】(七句半),【渭腔】、【耍孩兒】、【銀紐絲】、【鳳陽歌】、【鴛鴦鳥】、【過關調】等數十...
襄武秧歌唱腔屬板腔體,調式為徵調式,早期主要演唱小曲小調,後逐漸形成完整的音樂體系,有《流水》《亂彈》《圪聯板》等12種基本板式和多種輔助板式,還有曲牌體音樂,演唱時節奏明快,高亢激越之中不失悠揚婉轉。2008年6月7日,秧歌戲(襄武秧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