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唱腔全集第8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蘭芳唱腔全集第8卷
- 作者:張志仁
-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7232990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8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8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
《梅蘭芳唱腔集》是198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文勤、吳迎。內容介紹 兩位作者用兩年時間,根據唱片、錄音以及盧文勤同志曾為梅先生吊嗓和台上伴奏的印象,用簡譜記錄了本書,分五個部分:一、二部分是傳統劇目,三、四部分是梅先生自己創造的劇目,第五部分是吹腔和崑曲,大都是主要唱段,也有全劇唱段...
《梅蘭芳唱腔選集》是1994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儲曉梅,主要講述了作者試易消失的聲音,記成固定的簡譜,提供給喜愛京劇,尤其是喜愛梅派唱腔愛好者作參考。內容介紹 我國傑出的戲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在京劇藝術方面的成就,譽滿全球。尤其是梅派唱腔,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新改革,是梅派藝術的精華。而...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9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10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1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志仁先生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名琴票,雖然他是一名土建結構設計師,但他13歲(1931年)就開始醉心梅派藝術,私淑名琴師王少卿先生,刻苦練琴,32歲(1950年)正式拜入王門後,就益加一心鑽研梅腔和琴藝,還與倪秋平同在台上為我伴奏過《女...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7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6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4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2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5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梅蘭芳唱腔全集第3卷》是202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梅蘭芳(1894-1961)京劇表演藝術家。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長期寓居北京。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並刻苦學習崑曲、練武功、練功,廣泛觀摩旦角本...
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一)京劇梅蘭芳音帶 《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一)京劇梅蘭芳音帶》是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的圖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永安大腔戲雖然沒有成立專業劇團,但由於它適應性強,並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唱腔古樸,易為人們所接受,很自然成為當地人民自娛自樂的文藝形式。但之後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大腔戲被禁演,大量劇本被焚毀,加上老藝人相繼離世,這對正在走向衰落的大腔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文革”...
[4]齊如山,《國劇的原則》,《齊如山全集》第3卷,1979年,聯經出版公司,台灣,P1466 [5]王菊生,《中國繪畫學概論》,1998年5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長沙,P22 [6]傅謹,《中國戲劇藝術論》,2003年1月,山西教育出版社,太原,P31 [7][美]斯泰恩,《現代戲劇的理論與實踐》第二冊,1989年,中國...
梅蘭芳的唱腔醇厚流麗,感情豐富含蓄。由於他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俱備,故音色極其純淨飽滿,唱工從不矜才使氣,始終保持平靜從容的氣度,決無氣餒音懈之處。他的唱腔基本上是從傳統唱法中來,但又無一腔照搬傳統,而是以自己的潤腔方式和行腔規律,將其化為具有從容含蓄的梅派韻味的唱腔,旋律優美,順暢流利。...
從故事的發生的地點、荀先生的部分唱詞和個別唱腔,可以證明這齣戲是移植于山西梆子。20世紀30年代初,四大名旦曾合演全本《玉堂春》,每人一折,分飾蘇三;荀慧生演《嫖院》,尚小雲演《廟會》,梅蘭芳演《起解》,程硯秋演《會審》。人物扮相 特殊道具 唱工表現 《玉堂春》唱腔以西皮為主,板式有【流水】、【...
戲曲界曾將三位藝術大師:“京劇的梅蘭芳、漢劇的陳伯華、豫劇的陳素真所上演的《宇宙鋒》稱之為“三鋒”。“三鋒”鼎立,千秋各異。梅蘭芳的京“鋒”典雅、蘊藉;陳伯華的漢“鋒”細膩、深沉;陳素真的豫“鋒”真切、高雅。另外,徽劇、秦腔、河北梆子、川劇等劇種均有此劇目。演出信息 2022年 8月,漢劇《宇宙鋒》...
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梅派傳人:魏蓮芳、李斐...
梅蘭芳把所有的台幔、帳幔都改成了白底五彩花朵,桌圍、椅圍繡大紅牡丹花。他穿的是大紅貼金彩繡蟒,彩裙彩鞋,一出場“簾未啟而已眾目睽睽,唇未張而已聲勢奪人”,雍容華貴,儀態萬千。在改編《貴妃醉酒》時,梅蘭芳採用了崑曲的表演手法,要求每個字有固定唱腔、每個唱腔有固定動作。這使得觀眾在欣賞唱的同時...
楊金花見母親要綁子上殿交印,緊忙從後堂請來佘太君相救,佘太君見帥印十分激動,表現出又驚又喜的神態,10句唱腔的最後兩句是散板“為國家說什麼夫亡子殞,盡忠何必問功勳”是情緒的最高潮,也是唱腔的最高潮點。 角色塑造 梅蘭芳扮演穆桂英,將青衣和刀馬旦的表演融合在一起,生動地塑造了穆桂英這位人過中年...
慧生和尚小雲、梅蘭芳、楊小樓等名家合作。在楊小樓的引薦下,慧生認識了京劇大家王瑤卿。王瑤卿非常欣賞慧生,決定教他《玉堂春》。慧生認識了楊小樓的師弟吳彩霞的掌上明珠吳小霞。兩個年輕人一見鐘情,私定終身。樂見其成的楊小樓向師弟吳彩霞提親。但吳彩霞覺得自己這個京劇名角的女兒下嫁一個唱梆子戲的,實在是...
郭:梅蘭芳、周信芳 於:喔 郭:那是國家封的,馬連良先生這么大能耐,才叫著名演員 於:是 郭:現如今藝術家是雨後春筍 於:全是了 郭:主要是因為這個名片管理制度不嚴格 於:咳 郭:我要說給我印個總統,他也給印 於:啊 郭:總統兼神父,都能印 於:嚯!好么,您還要精神物質一把抓 郭:哈哈哈哈!少...
基於《嘛呢全集》《王朝歷史明鑑》《青史》《西藏王臣記》等著作,歷時一年多編排,於1946年完成並首次演出了甘南第一部南木特藏戲《松贊乾布》,奠定了甘南南木特藏戲的發展基礎,具有里程碑意義。《松贊乾布》開啟了南木特藏戲編創先河,諸多力量加入了南木特藏戲的發展隊伍,促進了南木特藏戲的傳播與發展。19...
漢劇,舊稱楚調、漢調(楚腔、楚曲),俗稱“二黃”,指湖北省武漢市地方戲劇,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漢劇,清代中葉形成於湖北境內,民國時期定名漢劇。漢劇主要流傳於湖北省,遠及湘、豫、川、陝、湘、粵、皖、贛、閩、黔、晉等省的部分地區。漢劇傳統劇目有660餘個,唱腔優美,...
花朝戲,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花朝戲源於紫金縣鄉村的“神朝”祭祀儀式,用客家話演唱,流行於廣東省東部客家地區。明清以來,紫金縣“神朝”樂舞深受鄉民喜愛。後來神朝藝人為了取悅觀眾,常在儀式後以小曲演唱軼聞趣事。花朝戲是民間音樂語言和民間文學語言的有機結合,其唱腔...
自鹹豐、同治以來,經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等創立和發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對各劇種影響很大,被稱為“國劇”。唱腔基本上為板腔系(有板眼的唱腔,以板、鼓或梆子擊節),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嗩吶等管弦樂器和鼓、鑼、鐃、鈸等打擊樂器伴奏。表演上唱、做...
憑著對藝術的酷愛和執著,作為北京西派皮影的傳人,但不拘一格、博採眾長、數十年如一日, 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展中國的皮影藝術,不懈地努力。在人物造型、舞台美術、音樂唱腔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創作了大量皮影作品,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還收藏了一部分明清時期古老的皮影。編著的劇本、舞台美術設計、人物...
秧歌戲(襄武秧歌)又稱襄垣秧歌、武鄉秧歌,主要流傳於山西省襄垣縣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秧歌戲(襄武秧歌)是興起于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和武鄉縣的秧歌藝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襄武秧歌既具有山西民間藝術樸實、慷慨的藝術特點,又表現出獨具地域性的藝術特徵和審美傾向。襄武秧歌唱腔屬板腔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