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傳

梅妃傳

《梅妃傳》是宋代文言傳奇小說。共一卷。梅妃的事跡發祥於《梅妃傳》,寫的最為詳細,此文作者不詳。

清代陳蓮塘《唐人說薈》題曹鄴作,似即根據傳文跋語所云“此傳得自萬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書”,而有此說。

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梅妃出處,國內相關,1、唐朝,2、宋朝,3、明朝,4、清朝,5、其他,國外相關,相關典籍,《說郛》摘要,《說郛》注釋,

作品介紹

梅妃之事至遲在晚唐已見於著述,這與今本《梅妃傳》跋文所記“大中二年”寫本,正為同時。有關梅妃其人的懷疑應該慎重,決不能貿然斷其子虛烏有、宋人杜撰。今本《梅妃傳》無名氏跋文真實可信。《梅妃傳》有一唐寫本,撰者不明,語辭凡俗,經跋文作者潤色,而成今本面貌。從葉夢得的仕履和葉廷《海錄碎事》等信息可知,今本《梅妃傳》寫定時間大約在葉夢得移任福州的紹興十三年至十八年的五年間(1143-1148),而其定稿者當是與葉夢得年齡相若之閩籍人士。

梅妃出處

國內相關

對於《梅妃傳》作者,清代陳蓮塘《唐人說薈》題曹鄴(816-?在世)作(似根據傳文跋語所云“此傳得自萬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書”,而有此說)。梅妃的事跡發祥於《梅妃傳》,寫的最為詳細,此文作者不詳。1927年魯迅先生輯《唐宋傳奇集》一書時,曾對《梅妃傳》一文作了如下結論:作者生平無可考。清陳蓮塘《唐人說薈》曾指為唐人曹鄴作,但文中提到葉少蘊,葉為北宋末期人,可證此篇應是宋人所作。
梅妃(勿刪)梅妃(勿刪)

1、唐朝

五代人王仁裕(880年~956在世)的《開元天寶遺事》有記載梅妃。

2、宋朝

2.1 趙彥勵《莆陽志》有記載梅妃。
2.2宋史學家李俊甫(福建莆田人,宋嘉定十年進士)的《莆陽比事》(於宋嘉定七年(1214)雕版印行)卷二《岐公歸朝梅妃入侍》有記載梅妃。《莆陽比事》“取唐以來上千百年間,凡莆陽事之可傳者”均見收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此書“屬辭有法,紀事核真”,算是一部可信的地方史書;
┈┈《莆陽比事》是依據宋葉石林(原名葉夢得字少蘊,號石林,宋紹聖四年即1097年進士)從宋水部郎中、藏書家朱遵度(又稱朱萬卷)家所得唐大中二年(848)7月著的《梅妃傳》一書進行記述的。

3、明朝

3.1 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1321-約1412在世)所編纂的《說郛》卷三十八,收入《梅妃傳》。
3.2王世貞(1526-1590在世編纂的《艷異編》卷13(宮掖部9)收錄了《唐玄宗梅妃傳》。
3.3明代吳世美(約公元一五七三年前後在世)根據《梅妃傳》創作有《驚鴻記》傳奇。
3.4明代何喬遠(1558年-1631在世)著作《閩書》有記載梅妃。
3.5明代黃仲昭(1435-1508在世)著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閩通志》有記載梅妃。
3.6明、清《興化府志》、《莆田縣誌》和《福建通志》等也有記載梅妃。

4、清朝

4.1清代褚人獲(1635-在世)隋唐演義》中有兩首詩託言是梅妃和楊貴妃所做。(羅貫中曾編纂了《隋唐志傳》。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訂,稱為《隋唐兩朝志傳》。褚人獲就是以此書為主,又參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詞話》、無名氏《隋煬帝艷史》以及唐宋傳奇、戲曲民間傳說等材料,如《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開元天寶遺事》、《太真外傳》等創作的)。
4.2清代洪升(1645-1704在世)著作《長生殿》有記載梅妃。
4.3清代蔡東藩(1877-1945在世唐史演義》寫梅妃故事也是依據《梅妃傳》。
4.4清代張琴(1876-1952在世)主編的《莆田縣誌·風俗志》上卷記:"唐天寶中,東華村有江仲遜"、"今江東江姓其後也"。
4.5清代《全唐詩》(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書)收入梅妃所作詩:如《謝賜珍珠》(又名《一斛珠》…等)。

5、其他

除此外,梅妃被列為福建第一位女詩人,且見諸記載與她同時的福建文學名人,只有唐高宗總章二年(699)隨父陳政入閩的漳州刺史陳元光(656-701)及部屬許天正等一二人。可見,梅妃在福建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國外相關

1、英國湯姆斯(Peter Perring Tunst)1825年所譯的《Chinese Courtship》(《中國式求愛》即《花箋記》)後附錄中共有32首與中國女性有關的詩詞,其中32首來源於Pih-mei-she-yung,湯姆斯在書種稱之為“The Song of a Hundred Beautifl Women”,就是《百美新詠》。即《百美新詠圖傳》,圖傳21是梅妃所作《斛珠空慰念》(及《謝賜珍珠》)。
梅妃(勿刪)梅妃(勿刪)
2、德國歌德(1749-1832在世)翻譯成德文的四首中國詩首先於1827年以《中國作品》(chinesisches)為題發表於《藝術與古代》(kunst und Altertum)。最初擬的題目是Die Lieblichste,意為《最可愛的(女士)》。選自英國人湯姆斯所譯《百美新詠》,分別收錄提名為:圖傳21《梅妃小姐》、39《馮小憐小姐》、圖傳57《薛瑤英小姐》、92《開元》。據可考資料,這是中國古詩最早譯為德文的詩:
Du sendest Schätze mich zu schmücken!
Den Spiegel hab´ ich längst nicht auge – blickt:
Seit ich entfern von deinen Blicken.
Weiß ich nicht mehr was ziert und schmückt.
3、現代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靖(1907-1991在世)的《楊貴妃傳》有記載梅妃。

相關典籍

《說郛》摘要

(《梅妃傳》被收入陶宗儀《說郛》卷三十八,被作者微加以修改潤飾過)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遜,世為醫。妃年九歲,能誦《二南》。語父曰:“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父奇之,名曰采苹。
開元中,高力士使閩越,妃笄矣。見其少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幾四萬人,自得妃,視如塵土。宮中亦自以為不及。
妃善屬文,自比謝女。淡妝雅服,而姿態明秀,筆不可描畫。性喜梅,所居欄檻,悉植數株,上榜曰“梅亭”。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妃有《蕭》、《蘭》(《蕭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絢窗》八(七)賦。
是時承平歲久,海內無事。上於兄弟間極友愛,日從燕間,必妃侍側。上命破橙往賜諸王。至漢邸,潛以足躡妃履,登時退閣。上命連趨,報言“適履珠脫綴,綴竟當來”。久之,上親往命妃。妃曳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寵如此。後上與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鬥茶今又勝我矣。”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設使調和四海,烹任鼎鼐,萬乘自有憲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上大悅。
會太真楊氏人侍,寵愛日奪,上無疏意。而二人相疾,避路而行。上嘗方之英、皇,議者謂廣狹不類,竊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緩,亡以勝,後竟為楊氏遷於上陽東宮。後,上憶妃,夜遣小黃門滅燭,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西閣,敘舊愛,悲不自勝。既而上失寤,侍御驚報曰:“妃子已屆閣前,當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夾幕間。太真既至,問:“‘梅精’安在?”上曰:“在東宮。”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溫泉。”上曰:“此女已放屏,無並往也。”太真語益堅,上顧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餚核狼藉,御榻下有婦人遺舄,夜來何人侍陛下寢,歡醉至於日出不視朝?陛下可出見群臣,妾止此閣以俟駕回。”上愧甚,曳衾向屏復寢,曰:“今日有疾,不可臨朝。”太真怒甚,徑歸私第。上頃覓妃所在,已為小黃門送令步歸東宮。上怒斬之。遺舄並翠鈿命封賜妃。妃謂使者曰:“上棄我之深乎?”使者曰:“上非棄妃,誠恐太真無情耳!”妃笑曰:“恐憐我則動肥婢情,豈非棄也?”
妃以千金壽高力士,求詞人擬司馬相如為《長門賦》,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報曰:“無人解賦。” 妃乃自作《樓東賦》,略曰:玉鑒塵生,鳳奩香殄。懶蟬鬢之巧梳,閒縷衣之輕緣。苦寂寞於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颺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鸞之信修。
憶太液清波,水光盪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君情繾綣,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隴。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空長嘆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
太真聞之,訴明皇曰:“江妃庸賤,以諛詞宣言怨望,願賜死。”上默然。
會嶺表使歸,妃問左右:“何處驛使來,非梅使耶?”對曰:“庶邦貢楊妃果實(荔)使來。”妃悲咽泣下。
上在花萼樓,會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賜妃。妃不受,以詩付使者曰:“為我進御前也。”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上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度之,號《一斛珠》,曲名是此始。
後祿山犯閉,上西幸,太真死。及東歸,尋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謂兵火之後,流落他處。詔:“有得之,官二秩,錢百萬。”訪搜不知所在。上又命方士飛神御氣,潛經天地,亦不可得。有宦者進其畫真,上言:“甚似,但不活耳。”詩題於上,曰: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讀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後上暑月晝寢,仿佛見妃隔竹間泣,含涕障袂,如花蒙霧露狀。妃曰:“昔陛下蒙塵,妾死亂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東梅株旁。”上駭然流汗而寤。登時令往太液池發視之,無獲。上益不樂。忽悟溫泉湯池側有梅十餘株,豈在是乎!上自命駕,令發現。才數株,得屍,裹以錦,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許。上大慟,左右莫能仰視。視其所傷,脅下有刀痕。上自製文誄之,以妃札易葬焉。
贊曰:明皇自為潞州別駕,以豪偉聞。馳騁犬馬 杜之間,與俠少游。用此起支庶,踐尊位,五十餘年,享天下之奉,窮奢極侈,子孫百數,其閱萬方美色眾矣。晚得楊氏,變易三綱,濁亂四海,身廢國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滿其欲矣。江妃者,後先其間,以色為所深嫉,則其當人主者,又可知矣。議者謂: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媚忌自取。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殺三子,如輕斷螻蟻之命。奔竄而歸,受制昏逆,四顧嬪嬙,斬亡俱盡,窮獨苟活,天下哀之。《傳》曰“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蓋天所以酬之也。報復之理,毫髮不差,是豈特兩女子之罪哉!

《說郛》注釋

梅妃姓江,是莆田人。她的父親江仲遜,一輩子都在行醫。梅妃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中記載周文王后妃事跡的《周南》和《召南》兩部分詩,並對她父親說:“我雖然是個女孩,卻把這些作為我的志向。”父親很驚訝,覺得她很不像一般女孩,為她取名“采苹”。
唐玄宗開元年間,高力士出使福建、廣東一帶,梅妃那時已經十五歲了。高力士見她年輕貌美,就選中了她,帶回京都去侍奉唐明皇,非常受皇帝寵愛。當時京城長安的太極、大明、興慶三座宮殿,東都洛陽的太初、上陽兩座宮殿,宮中的宮女加起來差不多有四萬人,唐明皇自從得到梅妃後,就把她們都看得像塵土一樣。宮中那些妃嬪們也自認為比不上梅妃。
梅妃會寫文章,自認可以跟晉朝的才女謝道蘊相比。她化淡妝又穿素色的衣服,但姿態容貌卻非常明秀雅麗,簡直無法用筆墨描繪出來。她生性喜愛梅花,她住的地方,欄乾內外,都要種幾棵。因此皇帝在她的住處題了一塊匾額叫“梅亭”。梅花盛開的時候,梅妃賞花作詩,到了夜晚還戀戀不捨地在花下徘徊,不願離開。皇帝因為她有這個愛好,開玩笑地稱她為“梅妃”。梅妃寫有《蕭蘭》、《梨園》、《梅花》、《風笛》、《玻杯》、《剪刀》、《綺窗》七篇賦。
這時候,天下太平已經很多年,國內外都沒有發生什麼重大事情。皇帝和自己的兄弟之間非常友愛,每天和兄弟們結伴歡宴,一定是梅妃在旁邊侍候。有一次皇帝叫梅妃剖開橙,然後分送給各位王爺。當分到漢王那裡時,漢王偷偷用腳踩她的鞋子,梅妃馬上就回到房裡去。皇帝一直叫她過去,她派人去回話說:“剛才鞋子上的珠串散了,等串好了就過去。”後來皇帝看她過很久還沒到,就親自去叫她,她拉著上衣來迎接皇帝,說是胸腹部覺得不舒服,真的沒辦法過去,她終究還是沒有再到場。她仗著自己受寵,竟然可以不聽皇帝的話。後來皇帝和她比賽煮茶,對兄弟們開玩笑說:“這是個梅精啊。吹白玉笛,跳‘驚鴻舞’,讓在座的人都讚美。現在比賽煮茶又贏我。”梅妃回答說:“這種小遊戲,我不小心勝了陛下。要是調和四海,統率萬邦,皇上自有法度,像我這樣的小女子怎么能跟您比勝負呢?”皇帝聽了十分高興。
後來碰到楊太真入宮,梅妃得到的寵愛就漸漸被分走。皇帝對她還是沒有疏遠的意思,可是梅妃和太真兩人不和,連走路都互相避開。皇帝曾經把他們比作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說這比喻不恰當,偷偷地當作笑話來看。楊太真忌妒又有心機,梅妃性格柔弱,沒辦法贏太真,最後竟被太真遷到上陽東宮去了。後來皇帝想念梅妃,夜裡派小太監暗地裡拿駿馬把梅妃帶到到翠華西閣,兩人談起過去的情愛,都抑制不住悲傷的心情。皇帝因為和梅妃同寢,睡過了時間,侍從驚慌地跑來通報說:“貴妃已經到了閣前,應該怎么辦?”皇帝披上衣服,抱起梅妃把她藏在帘子夾層里。太真到了以後,問:“梅精在哪裡?”皇帝說:“她在東宮啊。”太真說:“請把她叫來,今天一同到溫泉沐浴。”皇帝說:“這個女人已經被趕走了,不要跟我們一起去。”太真語氣更加堅決,皇帝眼睛卻看向別處,不想回答她。楊太真大怒,說:“這裡杯盤狼藉,床底下有女人丟下的鞋,夜裡是誰陪陛下睡覺,讓陛下到日出還不上朝?陛下去見群臣吧,我就在這裡等陛下回來。”皇帝十分狼狽,拉起被子,臉朝里又躺下了,說:“朕今天不舒服,沒有辦法上朝。”楊太真氣得不得了,逕自回到自己住所去了。皇帝馬上再到那個隱藏的地方找梅妃,她卻已經被小太監送出去,叫她走回東宮去了。皇帝氣得要命,就把那個小太監殺了。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頭上插的釵飾封起來送去給梅妃。梅妃問使者說:“皇上是堅決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說:“皇上並不是拋棄妃子,實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說:“怕因為愛我會惹胖丫頭不高興,這不是等於拋棄我嗎?”
梅妃拿一千兩黃金送給高力士,請他找一個文人,像司馬相如作《長門賦》①那樣寫一篇詩賦,想用來打動皇帝的心。高力士正在討好楊太真,而且也怕貴妃的勢力,就叫人告訴梅妃,說沒有人會寫賦。梅妃就自己寫了一篇《樓東賦》。(註解:①《長門賦》相傳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被貶到長門宮,陳皇后為了打動漢武帝,贈給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黃金百斤,請他寫了一篇《長門賦》,表達自己的悲哀之情,果然打動了漢武帝,重新得到了寵幸。)《樓東賦》主要內容大概是:
玉鏡上積滿了灰塵,妝匣中沒有了香味。懶得梳漂亮的髮式,懶得穿美麗的衣衫。苦於這寂寞和無聊,只好在冷宮中沉思;梅花一瓣瓣飄零,隔著長門宮,你卻無法看到。花如有心,飄揚的全都是恨;柳若有眼,流出的全都是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黃昏獨坐樓頭,怎忍心去聽笙簫吹奏;碧雲伴隨落日,只好對著明月凝悵。再也沒有辦法去溫泉沐浴了,卻回憶起拾翠羽時的遊伴。成天關在這深深的長門宮裡,嗟嘆沒有青鳥幫我傳遞訊息。想起那太液池裡的清波,水光浮蕩,笙歌悠揚;陪從皇上,演奏《舞鸞》妙曲,乘坐畫鷗的仙舟。君主情意綿綿,難捨難分。發誓要像高山大海那樣情意常在,像太陽月亮那樣恩愛永存。怎奈有人嫉妒成性,奪走我的寵愛,把我打入冷宮。再想要往日的歡樂已是難得,只能把無盡的思念放在夢中。空度過朝朝暮暮,無臉對秋雨春風。想有司馬相如來獻賦,無奈世上才子詩筆不工。表達愁悶還沒有寫完,卻已響起報時的晨鐘。空自長嘆掩面哭泣,彷徨徘徊漫步樓東。
楊太真聽說了,就在玄宗跟前告狀說:“江妃太粗鄙下賤了,用隱語來發泄她的怨恨,請你賜她死。”皇帝卻沉默不語。
一次,正好出使嶺南的人回來,梅妃就問身邊的人:“這是哪兒的驛使來了?莫非是送梅花的使者?”回答說:“是藩國給楊妃進貢荔枝的使者來了。”梅妃一聽,心裡難過,哽咽流下了眼淚。
有一次正巧外國使者來,皇帝派人包了一斛珍珠偷偷地送給梅妃。梅妃不肯接受,寫了一首詩交給送珍珠來的使者,說:“替我送到皇帝那裡。”詩寫道: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帝看了詩,悶悶不樂。指示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這個曲名就是從這裡來的。
後來安祿山侵占都城,皇帝逃出京城往西避難,楊太真也死了。等到皇帝回到京城,到梅妃住的地方去,卻找不到她。皇帝悲哀地以為,一定是在戰禍之後,梅妃流落到別的地方去了。就下詔,只要有人找到她,官升兩級,賞錢百萬。眾人到處尋找,仍不知她在哪裡。皇帝又命令會道術的道士神靈出體,潛入天庭地府,還是找不到。有一個宦官獻了一幅她的畫像,皇帝說:“挺像,只恨不是活的啊。”就在上面題了一首詩,說: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②得天真。
霜綃③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④不顧人。
(②指不用脂粉等化妝品。③指畫幅。④指眼神。)
自己讀著讀著就流下了眼淚,又叫人把這幅畫像刻在石頭上。某一天皇帝在睡午覺,仿佛看見梅妃隔著竹叢在哭泣,雖然用袖子掩著臉,但看得出淚眼婆娑,像花瓣上沾著露珠一樣。梅妃說:“當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亂兵的手上,有可憐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東邊的梅樹下。”皇帝嚇出一身冷汗,醒來後,馬上派人去太液池邊挖掘尋找,卻找不到。皇帝更加悶悶不樂,忽然想到溫泉池邊有十幾棵梅樹,難道會在那個地方嗎?想到這裡,皇帝親自前往,叫人挖掘。才挖了幾棵樹,就找到屍體,外面用錦褥裹著,放在一個酒槽里,上面堆著差不多三尺厚的土。皇上放聲大哭,旁邊的人都不忍心看他傷心的樣子。仔細察看梅妃身上的傷,只見肋下有刀痕。皇帝親自寫祭文祭奠她,按照妃子的禮節把她重新下葬在別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