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憩室

梅克爾憩室是一種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發生率為1%~3%,男女比例約為3:1,絕大多數終生無症狀,只是在腹部手術時偶然發現,少部分可引起多種併發症。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Meckel  diverticulum
  • 就診科室:外科
  • 多發群體: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腹部
  • 常見病因:先天消化道畸形
  • 常見症狀:憩室潰瘍出血、穿孔:劇烈腹痛、嘔吐、煩躁不安、高熱、腹部壓痛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胚胎髮育至第2周,內胚層向內卷折形成原始消化管,其中間段即中腸迅速生長。第4周,與中腸相連的卵黃囊部分縮窄為卵黃管,並逐漸閉塞為纖維索條。第8周,此索條開始自臍端向腸端吸收直至完全退化,中腸與臍部亦完全分離。若此過程發生障礙,則可形成多種卵黃管殘留畸形。當卵黃管的臍端完全退化而腸端殘留時即形成梅克爾憩室,同時卵黃管的營養血管亦可退化不全,成為腸系膜上動脈的一個獨立分支而供應憩室。此血管在憩室與腸系膜之間形成血管憩室系膜帶,可致內疝發生。
梅克爾憩室合併其他畸形多為腸旋轉不良、腸閉鎖和先天性心臟病等。

臨床表現

憩室潰瘍出血是小兒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便血始為暗紅色,後為鮮紅色,每次100~300ml,每日4~6次,可致失血性休克,常需輸血。一般2~4天出血自止,可復發。
憩室穿孔發病急驟,表現為劇烈腹痛,嘔吐,煩躁不安,高熱,腹部壓痛,嬰兒腹肌緊張可不明顯,膈下可見游離氣體。如延誤治療,可於數小時內出現瀰漫性腹膜炎及麻痹性腸梗阻,中毒性休克,死亡率高。
多為嬰幼兒,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①憩室索帶致腸扭轉;②憩室內翻或炎症水腫腸套疊;③憩室本身的扭轉或扣結;④Littre疝;⑤憩室索帶或血管憩室系膜帶引起內疝;⑥憩室慢性炎症導致周圍腸管嚴重粘連。臨床表現為急性低位腸梗阻,突發劇烈腹痛,頻繁嘔吐,可見腸型,腸鳴音亢進,腹透可見氣液平。如處理不當,可迅速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出現暗紅色血性便,脫水,電解質紊亂及中毒症狀,預後極差。
此併發症中有一特殊類型即Littre疝,是指梅克爾憩室單獨嵌閉於疝囊內,可有不全梗阻症狀。嬰幼兒患者腹股溝區可出現與精索平行的圓錐形壓痛性包塊(所謂“雙精索征”)。
3.憩室炎
多為較大兒童,因憩室基底部狹窄,排出不暢或異物存留所致。表現為臍周或右下腹痛、噁心、嘔吐、發熱、腹部壓痛、白細胞計數升高等,與闌尾炎十分相似。憩室炎的特點為:①因常有異位組織分泌液的刺激,故症狀較重,且可伴有腹瀉便血。②壓痛點偏內,偏高,距臍較近。③憩室位於腸袢之間,易致腸梗阻
4.腫瘤
憩室腫瘤發生率1%~4%,小兒梅克爾憩室惡變率較低。良性者如脂肪瘤神經纖維瘤,惡性者如類癌、平滑肌肉瘤等。因其腫瘤性質、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不一,可表現為腹痛、腸梗阻、便血等。

檢查

1.鋇餐、小腸氣鋇雙重造影及鋇灌腸檢查
主要為排除上、下消化道其他病變,少數情況下可見鋇劑充盈憩室,甚至可顯示壁龕陰影。
2.99mTc腹部放射性核素掃描
是一種安全、有效、快速的診斷方法,尤其對無痛性便血者。此檢查準確率可達70%~90%。
3.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
特別在急性出血期,有助於判斷出血部位。
4.B超,CT、內鏡檢查
主要用來排除其他疾病,直接診斷價值不大。

診斷

對於2歲以下特別是男性患兒,有下列情況者,均應考慮本病的存在:①突發無痛性大量便血;②急性絞窄性腸梗阻;③短期內反覆發生腸套疊;④診為急性闌尾炎腹膜炎者,尤其是同時伴有臍茸、臍竇、臍瘺者。但因此病症狀不典型,特殊有效的診斷方法不多,故術前往往很難做出及時正確的診斷,多在術後方能證實。

治療

對於術中偶然發現的無症狀憩室,只要全身及局部情況允許,即應切除。有併發症者必須手術治療,且大多需急症手術。
1.憩室切除術
多採用楔形切除法,適用於憩室基底窄,迴腸無明顯病變者。應注意將憩室完整切除,否則頸部或基底部殘餘的病變或異位組織將致併發症復發。
2.迴腸切除端端吻合術
適用於:①病變累及迴腸壁,致迴腸壁狹窄,肥厚,水腫或壞死者;②基底部出血或穿孔者;③基底異常寬大或直徑超過腸腔者。
近年採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本病的報導較多,適用於腹腔粘連輕,憩室基底較窄者。因創傷小,可作為診斷不明確者的探查手術方式。

預後

無症狀者術後併發症少。有症狀者術後併發症發生率10%~25%,死亡者多為延誤診治的嬰幼兒。因此,應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必要時積極行剖腹探查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