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45年設馬鄉鎮,1956年建
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馬北、馬南、龐莊、徐坡、大羅莊、大趙莊、大周莊、南楊莊、賴屯、南張莊、
大安莊、馮莊、吳營、
李老莊、王吳莊、雷莊、任莊、陳冲18個
行政村。
2007年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2007年,經
河南省民政廳批准,
汝南縣馬鄉鎮更名為梁祝鎮。7月19日,來自全省各地研究梁祝文化的專家學者、外地客商和當地乾群1000多人冒雨參加了更名儀式。
行政代碼
地理氣候
梁祝鎮位於東經114°21′~114°53′、北緯 33°00′~33°33′之間。地處河南省駐馬店市東部。
梁祝鎮位於
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具有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雙重氣候特徵,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型半濕潤氣候。該鎮地處
黃淮平原腹地,地形為
沖積平原,平原面積占全鎮總面積的100%。
風景名勝
旅遊資源大有潛力。據專家考證,發生在魏晉中晚期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一首響徹全球的千古愛情絕唱,是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她影響巨大,綿綿千載,廣為傳頌,成為勞動人民追求崇高愛情的象徵,至今在梁祝鎮境內至今仍存
梁山伯墓、
祝英台墓、淚井、一步
三孔橋、曹橋、紅
羅山書院、白衣閣等梁祝故事遺址。。2000年中央電視台專程來馬鄉鎮拍攝了《梁祝故里採風》大型文藝電視片,並在中央電視台第八套黃金時間播出,向全國人民展示了馬鄉鎮(原名)風土人情,2002年汝南縣政府開始就梁祝文化進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並制定了
梁祝風景區開發方案。矗立在集鎮南邊的“小劉備台”遺址和集鎮西邊的“宜春城”舊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也吸引不少學者、遊人來此考察觀光。啟動工作已全面展開,誠邀國內外客商共同投資開發。2005年12月,汝南縣被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
中國梁祝之鄉”稱號。梁祝鎮是梁祝故事的發生地,有梁祝故里之稱。
文化傳說
“
梁祝傳說”在民間流傳已1600多年,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雖然關於“梁祝”的人物出生地和故事發源地有眾多說法,但“梁祝”故事源頭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得到了更多專家的認可。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汝南縣馬鄉鎮,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縣馬鄉鎮古京漢官道兩旁,至今尚存遺蹟。綜合多個專家的觀點,認為“梁祝”故事發源於汝南縣馬鄉鎮有幾個比較重要的理由。
故事發生的年代被認為在西晉中晚期。“梁祝”的籍貫和求學攻書地,民間傳說和民間文學作品多認為在汝南縣,對殉情埋葬地也多認為在汝南縣更為合理。1926年,著名民俗學者錢南揚、顧頡剛、馮沅君、黃朴等曾先後指出:“梁祝”故事河南說應發生在地點相對集中的地理環境中,方圓不過百里,人物不過二三,僅此而已。應以河南為中心,漸次向風物圈周圍擴張開去。當代專家認為,晉代汝南郡的世族大姓因八王之亂等原因,知識分子、名門望族、商賈等四處逃亡,梁祝的愛情故事隨著遷徙人群,傳遍浙江、山東、江蘇、四川、安徽等全國多個地區。
駐馬店市不同時期大量的文人筆記、文藝作品、民間傳說均不乏“梁祝”結拜、下山、訪友、抗婚、化蝶等五大情節。400年前誕生的駐馬店市地方劇種羅卷戲裡,就有“梁祝”攻書、化蝶的劇目。僅“十八里相送”這一情節中出現的70餘種風物、景物、器物、植物、動物、人物,完全是地道的中原景觀和中原物產。
中原“梁祝”遺蹟保存比較完整,汝南縣境內有梁山伯家鄉梁崗、祝英台家鄉祝莊、馬文才家鄉馬莊、二人結拜的村莊曹橋、攻書的地方紅羅山書院,還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墓地等。
“梁祝”化蝶的情節是“梁祝”的同鄉、中國志怪誌異小說的鼻祖、駐馬店市新蔡縣人乾寶所著《搜神記》中才有的。東晉時期新蔡人乾寶家距“梁祝”故事誕生地不足百里。
有姓氏專家認為,考證“梁祝”二姓之源,梁姓乃晉永嘉之亂時,南遷錢塘,“梁祝”故事的原型不可能產生於那個年代的江浙。祝姓也公認“晉以後移民,原籍河南”,“先祖世居汴梁,北宋始南於浙”。之所以流傳江蘇、浙江一帶,是西晉元帝渡江,汝南大戶隨之入浙,把“梁祝”故事帶進江、浙一帶的。
因此,“梁祝傳說”起源於汝南是非常可信的。國家郵政局從2001年起開始發行中國民間四大傳說故事特種郵票,汝南是“梁山伯與祝英台”郵票的首發式地點之一。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把汝南縣命名為“中國梁祝之鄉”,是因為這裡是古蹟“最紮實”的地方。在國家命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梁祝傳說”地汝南是申報地之一。“梁祝傳說”涉及的四省六地,正在攜起手,以更積極的姿態聯合申報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濟概況
梁祝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幾年來鎮黨委
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大膽調整種植結構、養殖結構,形成了以
菸葉、
糧油、
蔬菜、
養殖為住的四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努力改善經濟
投資環境,在小城鎮建設的道路上快速邁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0元,80%以上的人口過上了小康生活。2014年人均純收入突破8000元大關,位居全縣各鄉鎮前列。
梁祝鎮借東西合作的大好機遇,採取各種措施,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鄉鎮企業,全鎮幾年來共引進外資2600多萬元,新建東西合作企業12家,年產值8000多萬元,月均工業用電量居全縣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以麵粉加工、生豬飼養、
建築建材為住的三大支柱產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三家,年產值兩千多萬元,產品遠銷
廣東、
武漢等地。為進一步加大東西合作招商引資工作力度,該鎮又出台一系列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熱忱歡迎外地商戶來此投資建廠,最大限度地為外商在此投資辦項目創造更好的
投資環境。千古絕唱出
中原,
梁祝故里在汝南。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初具規模。2003年,梁祝鎮被
駐馬店市評為“小城鎮建設示範鎮”,鎮黨委政府抓住這一契機,以建設多功能現代化集鎮為目標,強力推進城鎮現代化、農村城市化、城市一體化發展步伐,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方案,拓寬和新建了長安路、平陽路、京漢大道、文化路等四條大街。各條大街寬闊平整,給排水設施齊全、並安裝了路燈。整齊的樓房矗立在街道兩旁,各種生意紅紅火火,來往商旅川流不息,開通了國內國際長途直撥電話,五湖四海一撥即通,衛星電視收接系統已具規模,各地風光皆可欣賞。在搞好硬體建設的同時,該鎮還加強了對市場的管理,規劃了各類
商品交易市場,加大集鎮街道衛生的管理力度,使各條大街每天都保持乾淨整潔。良好的集鎮面貌和優惠的政策吸引大批外地客商來此經商。
交通條件便利。梁祝鎮西臨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及京廣鐵路,東靠京九鐵路,省道開封至
湖北龔家棚的公路貫穿南北,境內馬余、馬和、開龔公路在此交匯,村與村之間的柏油路面寬闊平坦,道路暢通無阻,為該鎮商賈集散、貨物進出創造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條件。
梁祝鎮以創建省級“衛生鄉鎮”、市級“美麗鄉鎮為契機,梁祝鎮通過多方投資,投入1.2億元建成了綜合農貿市場、步行街、梁祝商貿城、梁祝大酒店,投入8000多萬元,在平陽社區內建成了16棟新型居民樓,提高了集鎮商戶和居民的容積率。新修了連線汝正大道的南外環、連線景區道路的東外環,延伸了連通集鎮和社區的長安大道,使集鎮和社區融為一體。對汝正大道、狀元路、平安大道進行了升級改造,加寬了路面、新安裝了路燈,並完善了給排水、綠化等基礎設施,使集鎮功能不斷趨於完善。全鎮建成區面積已達到5.3平方公里,鎮區常駐人口達到1.3萬人,對周邊鄉鎮的輻射功能大大強化。
汝南縣梁祝鎮把平安創建工作當作第一責任,以謀發展、服務民眾為第一要務,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勇於創新,突出治安防控體系及社會管理體系建設,全力促進平安穩定,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該鎮連續3年獲得市“平安杯鄉鎮”榮譽稱號。
貫穿一個主線。該鎮黨委、鎮政府始終以創建平安鄉鎮為主線,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全力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大局。2014年初,該鎮把2014年平安建設工作任務細化分解,與各村、各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各村黨支部書記為村平安建設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同時明確機關包村工作人員為聯絡員,作為年終考核的獎懲依據。
突出兩大體系建設。一是突出社會管理體系建設。該鎮整合了集工商、稅務、司法、公安、民政等管理服務資源,投資60多萬元,高標準建成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在18個村建成村級社會管理綜合服務站,實施“一體化”辦公,為民眾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突出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該鎮投資120萬元建成梁祝鎮監控報警中心,有19台高清晰監控屏的電視牆和可容納1萬戶的紅外線報警裝置,架設的光纜有100多公里,通向18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實現村村通監控、組組通監控,基本實現了橫到邊、縱到底的技防全覆蓋,有效壓縮犯罪分子空間。
落實三個到位。一是重視到位。二是宣傳到位。三是制度到位。該鎮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平安創建工作,使這項工作達到黨委有決定、政府有規劃、辦事有機構、落實有依據的“四有”要求。
地理環境
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汝南縣梁祝鎮黨委、政府成立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加強領導、統籌協調,明確各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為村改善人居環境工作第一責任人。實行鎮班子成員和駐村幹部包片包村、村幹部包組包路段的辦法,劃分責任區,明確任務,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強化輿論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廣播、宣傳頁、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等形式,營造氛圍;宣傳開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激發民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健全投入機制。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多元投入機制,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獎補機制,調動農民參與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各界通過結對幫扶、捐資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種方式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活動結束後,由鎮城管辦、保潔公司牽頭,建立村莊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處理、沼氣、河道等公用設施的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城鄉管理一體化。
完善考核督查機制。按照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要求,由鎮城管辦、保潔公司牽頭定期進行督導檢查評比,並組織鎮領導班子成員、駐村幹部、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參加的觀摩活動,對各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情況進行觀摩評比,實行“以獎代補”對工作進度快、成效好的村加大資金和項目支持力度,對組織不力、工作落後的進行通報。
日前,在汝南縣梁祝鎮掀起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的熱潮。截止目前,該鎮共清理街道垃圾、雜物、廢棄物品3000餘立方米,設立垃圾堆放點80個,清理路邊溝45000米,清除小廣告400餘處。
汝南縣梁祝鎮抓生態文明建設創美麗和諧小鎮,2014年以來,汝南縣梁祝鎮以生態環境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狠抓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一是動員全民參與。建設“美麗鄉村”農民民眾是主體,全民參與是關鍵,向村民發放倡議書,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民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號召村民主動參與衛生整治工作中來,積極開展評選清潔示範戶活動,對整改積極的,經驗收達標合格的農戶,給予精神獎勵,全面提升村莊品味,使居民生活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該鎮依據區位、產業、人口、生態等不同條件,對全鎮18個行政村進行整體規劃,按照定點、連線、成片,逐步有序推進的原則,重點做好汝正大道升級改造工程的收尾工作,完善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力爭短期內實現燈亮、樹綠、路淨。做好垃圾中轉站前連線長安街至汝正大道的道路兩側規劃、報批、建設工作以及梁祝景區道路兩側建設工程規劃報批和京漢故道升級改造工作。
三是抓好綜合整治。一方面,該鎮與玉潔保潔公司簽訂了保潔契約,配合鎮開展工作,做到垃圾每日清理;另一方面鎮政府每周一下午組織一次衛生綜合整治集中行動,由鎮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對所負責區域的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清理;同時,加強督導檢查,鎮主要領導不定期對全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責令限期整改,對長期工作不力的,由鎮紀委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小鎮已逐步成為一個生態美、村容美、生活美、鄉風美的“四美”家園。
歷史變革
一千多年來,
梁祝愛情故事久傳不衰。這一東方版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不知被多少文藝作品作為經典愛情題材競相傳揚。
小提琴協奏典《
梁祝》可謂人間仙樂,千古絕唱,聽來盪氣迴腸,餘音不絕,多年來一直蜚聲海內外。以這一故事為背景的地方戲、民間小調、評書小段、
剪紙、繪畫以致民風民俗流傳甚廣。逢年過節,當地民眾都會到
梁祝墓焚香燒紙,舉行各種文娛活動,以示紀念。
梁祝鎮。每每想起這個事情,我的心裡便會泛起一種無言的惆悵與欣喜。我真切地感受到,馬鄉鎮這個稱謂已像一個孩子的乳名,隨著它的故事永遠珍藏在一代人的記憶中,取而代之的梁祝鎮將以一個全新的姿態開始新的生活。 回望歷史上的梁祝鎮,它的變遷充滿了風雨。據史書記載,梁祝鎮漢時曰平陽郡,北魏為馬香城,清同治年間改長安寨,清末後又稱馬鄉鎮。說起長安寨,不能不提起誕生於此的歷史名人——大清帝國的最後一名武狀元趙雲鵬,此人“身軀魁偉,承毓桂之家傳,弓馬嫻熟,臂力過人,道光已亥中武舉……廷試欽典狀元及弟”,趙雲鵬衣錦還鄉後,大興土木,修建狀元府。當時的狀元府,氣勢恢宏,府門坐東朝西,兩側各有五尺多高的石獅把門,府門正中及兩側懸掛三塊大清皇帝親筆題賜的金字巨匾,分別是軍門帥府、狀元及弟、探花及弟。趙雲鵬的舅父安體道為保帥府安全,領頭挖壕,並將馬鄉鎮改名長安寨。
多少年來,一條古老的青石街,像一位龍鐘的老人無言地見證著馬鄉鎮的滄桑歲月。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月的雙日子,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紛紛帶著自家多餘的或急待出售的農副產品,或車推,或肩扛,不約而同地會聚到這條青石街上進行交易。一時間,牛羊的哞哞咩咩聲,雞鴨的咕咕嘎嘎聲,還有那高一聲低一聲富有濃厚中原風味的討價還價聲,霎時匯成一曲獨具特色的鄉間音樂,瀰漫在整個小街,更有那衣著鮮艷而不失質樸的姑娘、媳婦們,或勾肩搭背,或推推搡搡,嘰嘰喳喳,像一群花喜鵲一樣,輕盈地會聚到這條小街上。她們一會兒走進街右邊的百貨商品瞧一瞧,一會兒擠進街左邊的布匹商店裡看一看,由著自己的心意買上一盒香脂、兩枚發卡,要么再扯上幾尺花布……雖然花錢不多,但卻寄予了心中的希望與憧憬。
白天的小街熙熙攘攘,到了夜晚更是無法寂寞,由於小街兩側分布著供銷社、糧所、學校等國家或集體單位,流動人口較多。於是,那些握著祖傳秘方的老馬鄉人便因時而動。每當夜幕降臨,他們一手提著礦石燈或馬燈,一手提著油膩的竹籃,沿街吆喝著:新出鍋的狗肉、滷豆腐滷肉,快來嘗喲……聽見那悠長而熟悉的吆喝聲,街道兩側的居民和單位的工作人員似乎聞到了狗肉的濃香,立馬放下手中的活計,圍到滷肉攤前掏上三角或五角錢,便能美美地品嘗一頓地道的馬鄉風味。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馬鄉的鄉親們和主政一方的決策者們,漸漸感覺到這條青石小街變窄了、變短了。於是,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場以填坑擴街為主要內容的小城鎮建設轟轟烈烈展開了。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季,全鄉日出勞力萬餘人,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硬是把鎮子西部一條五米多深的壕溝填成平地,然後,再劃線征地,興建了一條東西向的大街,並辟出了商業區、辦公區、文化活動區。在十幾年的小城鎮建設過程中,馬鄉鎮黨委、鎮政府人事更迭,但是,不管是誰主政,他們都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千方百計把馬鄉鎮建設得更加現代而亮麗。當你悠然穿行在馬鄉鎮那條東西大街上,與淳樸的鄉民們談起馬鄉鎮的建設成就時,他們會扳著指頭向你道出一個個建設者的名字,儘管這些人中有的已經退休,有的已經離任,但是,他們為馬鄉鎮建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馬鄉鎮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河南省著名作家康健悄然來到了馬鄉,他提著一個帆布包、騎著一輛腳踏車,穿行在馬鄉鎮的僻街背巷,熱情地找當地的老翁老嫗促膝攀談。循著“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馬鄉路兩沿”這句古老的歌謠,在穿行與攀談中,一個被世人爭論不休的千年謎底終於被康健解開了。於是,一篇數萬字的《千古絕唱出中原》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馬鄉人,誰也不會想到,位於青石小街北端的那兩座高大的墳墓,竟埋葬著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時間,昔日梁山伯和祝英台足跡遍及的紅羅山書院、曹橋、一步三孔橋……競相成為國內遊客心中嚮往的文化旅遊景點,成為眾多痴男怨女盟誓愛情的地方。
如今的梁祝鎮,已隨著悠揚的梁祝小提琴協調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梁祝文化之鄉”。面對著這一切我感動、我期待、我相信,經過時光風雨的沖刷與洗禮,梁祝鎮必將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