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核
- 拼音:táo hé
桃核(táo hé)是一個漢語詞語,桃樹果實中堅硬並包含果仁的部分,桃子的核。出自魏學洢《核舟記》。解釋❶桃子的核。❷核桃。出處魏學洢《核舟記》:“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漢武故事》:“〔王母〕因出桃七...
據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是桃核。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繡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
桃核雕花被譽為上蔡民間一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微雕工藝。始於明末清初,已有四、五百年歷史。上蔡縣東岸鄉人用小小的桃核雕刻成手鍊、繡球、十二生肖等雕花工藝品,深受民眾歡迎,並逐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2006年10月,...
桃核雕花被譽為“上蔡民間一絕”,始於明末清初,已有四、五百年歷史。上蔡縣東岸鄉人用小小的桃核雕刻成手鍊、繡球、十二生肖等雕花工藝品,深受民眾歡迎,並逐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起源 明中葉年間,桃核雕刻工藝品就已經開始...
桃核做成的籃子(飾品),簡稱為桃籃。在民間,桃籃是一種用於辟邪的飾品,主要戴在嬰幼兒的手腕或腳腕上。辟邪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現如今,很多小孩手腕上,仍舊戴著桃籃,主要體現了家長對子女的一種平安、健康的寄託。製作 製作...
雲渡桃雕是一種以桃核為載體,運用傳統手工藝雕刻,製作各種桃核製品的傳統藝術形式。桃雕在江蘇省泗陽縣雲渡村及其周邊地區廣為流傳,起源於明代,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4年雲渡桃雕被列入省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2009年,被...
《天下一核:桃核雕鑑賞與收藏》是2018年文化發展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天陽。內容簡介 目前市面上橄欖核雕很常見,但是桃核雕作品卻很少見。桃核雕雖少見,但並不小眾。之所以少見,是因為桃核紋路密而雜,不似橄欖核光滑,所以雕刻...
漢中國櫻桃核 漢中國櫻桃核是一件漢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漢中國櫻桃核0.7×0.5-0.5×0.3 厘米 。
昆明桃在雲南發現最早的桃核化石,距今約260萬年前,取名為昆明桃,與現代桃核的形態特徵十分相似,大小接近於現代桃中偏小的那些。簡介 2015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組研究員周浙昆、副研究員蘇濤及合作者在英國《...
桃核湯:組成: (庶蟲)蟲30枚(熬),虻蟲30枚,水蛭30枚(熬),桂心2分,大黃5兩,桃核50枚(去皮,切)。名稱: 桃核湯 別名:桃核湯 組成: (庶蟲)蟲30枚(熬),虻蟲30枚,水蛭30枚(熬),桂心2分,大黃5兩,桃核50...
半桃核式墨是明代著名制墨家羅小華於明嘉靖年間製作的名墨,高4.7cm,寬3.1cm,厚1.1cm,重11.5g。半桃核式墨為半剖的桃核形。沿剖開的桃核內邊緣,一側有陽文隸書“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記”,另一側為陽文篆書“西王母賜漢武桃...
清鏤空桃核朝珠 清鏤空桃核朝珠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竹木雕。
碧桃花,北方也叫小桃紅。每年四月初開花,結小桃。桃核約指甲大小,可做念珠,故名。釋義 niàn zhū táo 語出呂公眉先生的散文《念珠桃》。呂公眉 早春在故鄉里,見不到什麼動人的風色,連清明時節尚且不見細雨紛紛,有時東風吹來...
閻良的趙秉科老人,出生於藝人世家,16歲時師承於我國著名核雕老藝人孫光明先生,將這一絕技傳承了下來,人稱“桃核趙”。桃核質地堅硬,不易破碎,雕刻刀具皆由創作者根據多年經驗需要特製而成,有剜刀、刻刀、削刀、刮刀等。主要刀法有...
核桃雕刻是在核桃上運用各種刀法、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出工匠們高超技藝水平的一種雕刻形式。歷史背景 清朝(1644-1911)核雕名匠更是層出不盡。乾隆年間(1735—1795)桃核雕刻藝人仕上元,當時被譽為“鬼工”。沈君五、宋風起等都是...
核雕(濰坊核雕),山東省濰坊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濰坊核雕是流行於山東省濰坊地區的一種傳統雕鐫藝術,它以桃核為主要材料,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濰坊核雕有佩掛、扇墜、念珠、耳環、手串、紐扣、印章等諸多品種...
杜士元桃核雕十八羅漢,縱2.2厘米,橫3厘米,厚1.2厘米,深棗紅色。此器利用蝶形聯體雙核雕刻而成。桃核兩面以浮雕、鏤空等手法刻羅漢十八尊,立者、坐者、誦經者、持法杖者、入定於龕中者、環坐指劃而議論者、跣足曲膝者等,...
果核雕刻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的一絕。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點或起伏的變化,雕鏤出各種人物、走獸、山水、樓、台、亭、閣等。按材料分有桃核雕刻、橄欖核雕刻、杏核雕刻、楊梅核雕刻、核桃雕刻等,其中以桃核,橄欖雕刻為主...
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浙江,北京,河北石家莊,遼寧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
明末魏學的《核舟記》生動記述了天啟年間王叔遠桃核雕刻作品《東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譽之為“靈怪之材”;清代乾隆年間,蘇州微雕藝人杜士元在桃核上雕刻的《東坡游赤壁》被時人稱作“鬼工”。光福核雕的大規模生產始於20世紀70年代...
核桃雕是微雕工藝品之一。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核桃屬胡桃科,落葉喬木,單做羽狀葉,樹高一般在30—35米。花期為4—5個月,單性,雌雄同株。果期為10月,果實...
明朝末年王叔遠的核舟,後被散文家魏學洢寫成《核舟記》一文,其中有“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等語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 線序 播報 編輯 核舟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
(《傷寒論》桃核承氣湯)⑦治傷寒蓄血,發熱如狂,少腹鞕滿,小便自利: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水蛭(熬)、虻蟲(去翅、足,熬)各三十個。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坑底鋪10 厘米厚的牲畜糞, 把處理好的牲畜糞和桃核混合物放入坑內, 坑頂10厘米裝入糞水混合物, 使坑頂呈圓錐形 , 利 於排水。翌年4月份挖出種子, 此時桃核大部分裂嘴露 出胚根。據調 查 , 裂嘴率達91% 以上。 把沒 有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