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牛漢詩歌)

《根》是中國詩人牛漢的作品,1973年寫於鹹寧幹校,表達了詩人當時的內心感受,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根
  • 創作年代:1973年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牛漢(史成漢)
原文,賞析,

原文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長,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個太陽。
聽不見枝頭鳥鳴,
感覺不到柔軟的微風,
但是我坦然
並不覺得委屈煩悶。
開花的季節,
我跟枝葉同樣幸福
沉甸甸的果實,
注滿了我的全部心血。

賞析

詩人拿根和枝葉作比較,枝葉在地表作貢獻,根在地底做貢獻,枝葉可以聽見鳥鳴,可以感覺微風,然而根不能。詩人通過根這個意象讚頌那些為了共同的偉大目標而心甘情願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圖享受不辭勞苦,坦然面對艱苦的環境,不求名利,只在共同辛勤努力所得的成果上得到完全的心滿意足和慰藉的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社會不僅需要“紅花”,更需要像“根”那樣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根》這首詩中,詩人牛漢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堅守者、承受者和奉獻者形象。
根是理想的堅守者。“我是根”,詩的開頭以根自喻,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一位不卑不亢、勇於承擔的形象躍然紙上。與世俗的向上不同,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的生長,向下,向下……”,因為“我相信地心有一個太陽”。甘於生在“地下”,一直“向下”,是源於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一種對理想的堅守。是啊,歲月給我們白天的同時,還有那可怕的黑夜。在黑夜中摸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念的燈塔沉沒海底。道路可以更曲折,黑夜可以更漫長,但只要把太陽種在心底,生命就會變得明媚而亮麗。
根是苦難的承受者。與枝葉相比,根的生活是孤寂的,代表著一種苦難。“聽不見枝頭鳥鳴,感覺不到柔軟的微風”,一切陽光的撫慰、雨露的滋養和美麗的風景都發生在他人身上,上天賜予自己的只有泥土和黑暗!在枯燥、單調、孤獨、寂寞的生活環境下,根只是“覺得坦然,並不覺得委屈煩悶”。坦然,來自於對名利的淡泊,對榮譽的漠視,更來自於對苦難的消解,對自己默默承受的豁達與自信!根是幸福的奉獻者。
正是有了根的堅守和承受,才有了“開花的季節”,才有了“沉甸甸的果實”。我們可以想像,每當花繁葉茂,別人嘖嘖稱讚之時;每當果實纍纍,人們歡歌笑語之時,根會在心裡默默地說些什麼呢?“注滿了我的全部心血”,這是對自己盡了一份責任的滿足和幸福,是作為無名英雄的崇高與偉大。默默無聞,忠於職責,不懈追求,因奉獻而自豪,這是根的生命價值的內涵。
本詩的語言近乎白話。初讀全詩,如同聽陌生人自我介紹:“我是根……”;再讀全詩,心靈卻感到陣陣悸動,這分明是一個勇者在訴說自己在厄運面前的沉著,在苦難面前對理想的堅守。
有人說,牛漢的詩“精練、凝聚、確切、到位,似乎剛堅硬的骨架,支撐起詩歌的血肉和魂魄。然而,這似骨架的詩歌語言卻擁有著極深的韻味,令人感到餘味無窮”。的確,牛漢詩歌語言的魅力是與他的人格操守,與他的生命體驗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在苦難的鐵砧下,人和詩都日益成長起來,愈加沉實而美麗。”
------------------------------
傾吐的心聲是:忠於職責,無私的奉獻,因奉獻而自豪!而且堅信自己盡到責任的滿足和幸福是最好的回報。
被選為冀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9課的課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