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是2015年9月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黨益民。本書講述了上個世紀初西北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革命先輩在照金、南梁的革命鬥爭經歷為主線,對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歷史脈絡和艱難歷程進行了生動描述,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陝甘邊根據地,一段驚心動魄的革命鬥爭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根據地
- 作者:黨益民
- 出版社:太白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51308533
《根據地》是2015年9月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黨益民。本書講述了上個世紀初西北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革命先輩在照金、南梁的革命鬥爭經歷為主線,對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歷史脈絡和艱難歷程進行了生動描述,向人們展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陝甘邊根據地,一段驚心動魄的革命鬥爭歷史。
根據地,漢語辭彙,拼音是gēn jù dì,意思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釋義1. 賴以存在的基地、基礎。2. 據以長期進行武裝鬥爭的地方。特指我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出處巴金《家》三一...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如在革命過程中,為了最終取得勝利而建立戰略基地,在中國革命戰爭中,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來源出處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歷次革命戰爭中,一貫重視建立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中國革命老根據地,簡稱革命老區或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介紹 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關於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思想和實踐。1938年10月,...
中央革命根據地,即中央蘇區,地跨贛閩粵三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創建,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陝北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的革命根據地,陝北革命根據地的轄區設有赤源、秀延、延川、延水、綏德、清澗、佳縣、吳堡、神木等九個蘇維埃縣治。1935年2月,陝北革命根據地與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統一為西北革命根據地。中共陝北...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堅持華北抗戰的四大根據地之一,是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津浦路以東的山東大部地區和江蘇、安徽、河南三省邊界的部分地區,東瀕黃海、渤海,西臨津浦路與冀魯豫區毗連...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又稱閩浙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福建、浙江、江西三省邊境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它位於羅霄山脈北段,處在三條鐵路(南潯、粵漢、株萍鐵路),一條大江(長江),三個省會(...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
茅山(抗日根據地)位於江蘇南部。它曾是新四軍蘇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新四軍成立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支隊深入蘇皖豫敵後,獨立自主地創造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1938年4月起,由粟裕、陳毅分別率新四軍先遣支隊(由第1、第2、第...
平南抗日根據地,即北平以南的冀中大清河北抗日根據地。位於平漢線、北寧線和津保公路之間的三角地區,泛指北平以南、平漢鐵路以東、永定河以北、廊坊以西的廣大區域,包括當時的大興大部、宛平南部、固安押堤區、永清查馬坊區、安次白...
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根據地》,是陝西發掘和選用紅色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彰顯革命先輩理想信念,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成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歷史文化傳承定位的重要實踐。陝西籍軍旅作家黨益民,不忘根本心繫...
《根據地》是2015年9月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黨益民。本書講述了上個世紀初西北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革命先輩在照金、南梁的革命鬥爭經歷為主線,對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歷史脈絡...
蘇浙皖抗日根據地,是新四軍創立的抗日革命根據地。1938年春,根據黨中央指示,新四軍向蘇南敵後挺進,於12月底初步建立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與此同時,譚震林率領的新四軍部隊進入皖南敵後,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2月,周恩來與...
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戰開始後,中共冀熱邊特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部署,開始在冀東創建抗日根據地,大概分為腰帶山根據地、魯家峪根據地、盤山根據地,到抗戰勝利,大體經歷了創建、堅持和鞏固發展三個階段。歷史沿革...
華南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1938年到1945年間領導華南人民創建的為反抗日本占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主要由東江、瓊崖兩根據地組成。自1938年至1944年春,兩根據地軍民抗擊著日軍1個師零1個旅,廣東偽綏靖軍5個師及海南島全部...
鄂豫皖邊抗日民主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革命根據地。根據地介紹 中國共產黨創建的以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地區為主要部分的敵後抗日基地。1938年,日軍侵入中原後,中國共產黨即在豫鄂兩省發動人民民眾大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以河南省...
1930年3至6月,中共鄂豫皖邊特委、紅一軍和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的相繼建立,標誌著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規模較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建立了26...
開闢和建設敵後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一項重大決策。敵後抗日根據地多為經濟貧困地區,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能夠堅持長期極端艱苦的敵後抗戰,其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根據地實行了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經濟...
革命根據地建設 革命根據地建設,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鞏固和擴大革命的戰略基地的活動。又稱“農村根據地建設”。包括建立地方革命政權、地方武裝和統一戰線等。
《根據地》是紀念中國人民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點影片,時長90分鐘,根據同名報告文學改編。紀實反映冀魯豫根據地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的重大貢獻,揭示黨的“根據地”就是人民民眾的衷心擁護,人民民眾的“根據地”就是黨的...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後,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八路軍總部作出了分兵發動民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創建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部署。建立 八路軍第115師以一部在聶榮臻率領下,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師部率主力南下創建以...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因地處微山湖西而得名。1938年初,中共蘇魯特委在銅山、蕭縣、永城、宿縣組織抗日武裝,創建抗日根據地。中共魯西南工委也在單縣、金鄉一帶建立了抗日武裝,並與上述武裝會合,成立了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
農村革命根據地(rural revolutionary base area)是毛澤東關於根據地建設思想和實踐。來源出處 1927年秋,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此後數年間,中國共產...
晉綏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敵後抗日軍民創建的19個重要抗日根據地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9月下旬,遵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賀龍與關向應等率八路軍第一二0師主力挺進抗日線,進入晉西北管涔山脈...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贛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1928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和黃公略成功領導平江起義之後始建。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前期創建...
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紅軍長征是在國民黨軍重兵“圍剿”下被迫進行的戰略轉移。轉到哪裡去,落腳點在哪兒,就成為長征路上各路紅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此,紅軍在長征途中都嘗試過建立根據地,都因敵人力量的強大、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我...
豫西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淪陷區建立的19塊較大的抗日根據地之一。1944年9 月上旬,皮定鈞、徐子榮率領由八路軍太行部隊兩個團組成的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後改稱豫西抗日游擊第1支隊)挺進嵩山地區,相繼建立了偃師等8縣的抗日民主...
浙東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之一。位於浙江東部杭州灣兩岸,滬杭甬(寧波)之間,東臨東海,南達東陽、寧波公路一線,西跨浙贛路金蕭線兩側,北達黃浦江東岸。1941年,中共蘇南區黨委指示浦東工委組織力量向浙東...
浙西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建立的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餘部奉命組建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開展游擊戰爭,在浙西南站穩腳跟並建立革命根據地,於全國革命低潮時掀起局部革命高潮,堅持三年游擊戰爭...
高山革命根據地是在主力紅軍長征以後,敵人進行瘋狂“清剿”的嚴峻歲月里艱苦創建的。歷史沿革 敵人對根據地的摧毀和蘇區人民奮起保衛它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周成龍運用原贛東北反“清剿”的經驗開展武裝鬥爭,注意結合當地實際,率領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