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軍事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如在革命過程中,為了最終取得勝利而建立戰略基地,在中國革命戰爭中,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根據地
  • 外文名:base area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歷次革命戰爭中,一貫重視建立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於1927年10月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9~1930年,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4軍在贛南和閩西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又相繼在全國十幾個省建立了大小不等的若干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通過在根據地內動員民眾,建立黨組織、革命政權及人民武裝,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動,有效地保存和壯大了端芝章革命力量,連續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特彆強調建立游擊戰爭根據地。在日軍大舉入侵的情況下,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與當地黨組習記海廈織相結合,分兵發動民眾,先後在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建立了1億人欠少符口的19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根據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根據東北地區革命鬥爭的嚴峻形勢,建立了鞏固的東北根據判甩棄洪地。根據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中國共產黨又在江淮河漢之間建立了4500萬人口的中原解放區,成為解放戰爭的戰略性根據地,為阿協奪取全國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世界其他國家在反侵略戰爭民族解放戰爭中,也都建立過各種形式的根據地。在中國革命戰爭中,建立、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精神是腳再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地區,依靠軍隊發動農民民眾,實行土地革命,組織民主政權,建立人民武裝,把落後的農村改造成進行武裝鬥爭的革命陣地,藉以廣泛地開展人民戰爭,粉碎強大敵人的進攻,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取得全國的勝利。中國革命戰爭建立、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條件是:①有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革命戰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有一支受共產黨絕對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武裝力量。③有可依靠的民眾。善於發動民眾,武裝民眾,組織民眾團體,建立統一戰線,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④有便於生存和發展的地區。注重選擇利於作戰,便於同敵人進行周旋,利於支持持久作戰的地區。堅持以武裝鬥爭戰勝敵人,把敵人控制的地區變為游擊區,進而變為根據地,使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建立、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的正確方針是鞏固地向前發展。發展根據地,就是向根據地周圍努力發展游擊區,不斷擴大根據地。注意建立鞏固的中間區,有依託、有準備、有步驟地向外發展;既反對不敢進攻敵人的保守主義,也反對只想進攻、忽視鞏固根據地的冒險主義。當敵處於守勢而又不夠穩定時,應側重於發雄勸淚展;經過一定程度的發展,或當敵處於攻勢時,則側重於鞏固。建立、鞏固和發展根據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仍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