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溝堡

柴溝堡

柴溝堡鎮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接壤,距烏蘭察布市集寧區110公里;西南與山西省天鎮縣毗鄰,距大同市城區120公里;東距張家口市橋東區45公里,距首都北京市東城區22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享有晉冀蒙三省區交界的“金三角”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柴溝堡鎮
  • 外文名稱:Chaigoub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長勝北街社區、長勝南街社區等
  • 電話區號:0313
  • 郵政區碼:076150
  • 地理位置:河北省西北部
  • 面積:163.19平方公里
  • 人口:7.3萬
  • 方言:晉語
  • 氣候條件: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南山森林公園、人工湖、龍和公園等
  • 火車站:柴溝堡站
  • 車牌代碼:冀G
懷安縣縣城,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現狀,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柴溝堡名人,閻厚,孫光鼎,馬伸,黃大元,徐振綱,牛光耀,馮贊,阮維周,郭建模,阮若珊,李富山,李河旺,

懷安縣縣城

柴溝堡鎮懷安縣縣城所在地,為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全鎮轄34個行政村,10個居民居委會,總人口7.4萬人,鎮域面積163.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815畝。2005年,柴溝堡鎮被列為全國重點城鎮。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1952年建鎮,1958年由西洋河、渡口堡、滿州坡、沙家屯4個鄉和柴溝堡鎮合建紅旗公社,1962年劃出建柴溝堡公社,1965年改柴溝堡鎮公社,1982年改柴溝堡鎮。1996年柴溝堡鄉、沙家屯鄉併入。1997年,面積165.1平方千米,人口6.4萬,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東洋河、新壩房、西沙窪、第十屯、水壕窪、南忻屯、沙院、劉家窯、李家窯、西河、二道台、三道台、龍王塘、馬家辛窯、東沙窪、沙家屯、關帝廟、阮家窯、富民溝、崛侖屯、大寨、皮家梁、郭家房、呂家房、園子溝、金家莊、興隆窯、馬圈溝、馬圈樑、青水山39個行政村和10個居委會。

現狀

柴溝堡鎮轄長勝北街社區、長勝南街社區、民生街社區、新民街社區、民主街社區、解放街社區、勝利街社區、建國街社區、生產街社區、廣安街社區九個社區與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五街村、六街村、七街村、八街村、九街村、二道台村、東洋河村、新壩房村、西沙窪村、東沙窪村、第十屯村、水濠窪村、南忻屯村、劉家窯村、李家窯村、西河村、三道台村、龍王塘村、馬家辛窯村、沙家屯村、郭家房村、關帝廟村、呂家房村、阮家窯村、園子溝村、富民溝村、金家莊村、崛侖屯村、興隆窯村、大寨村三十四個行政村.

環境

該鎮地處柴溝堡—宣化串狀間山盆地,東、西、南三條洋河環繞,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海拔高790米,無霜期137天,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基礎設施

該鎮基礎設施完善,鎮域環境優越。京包鐵路縱貫全境,丹拉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是周邊縣區的客貨集散地。縣、鄉公路四通八達,郵電、通信網路覆蓋全境,方便快捷。用電方便充足,鎮內現有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國電懷安熱電廠和224千伏變電站各一座,農業用電、工業用電以及居民生活用電安全、量足。

歷史

柴溝堡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於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築垣建堡,置邊防營壘 要寨“砦(寨)溝”,並圍築土垣,奠堡城 雛型。除官兵屯田駐戍,有隨軍家屬落戶。 唐穆宗長慶二年年,在中東街興建宏 偉的天寧寺(今東街柴溝堡鎮中學),唐末 毀於戰火。遼代將“砦溝”改稱“柴溝”,因盛長灌木 叢林足資柴用而命名。遼保大二年(1122年)金太祖克西京 (大同)占懷安,“柴溝”為金所省,置基層行政機構“柴溝忖(社)、居漢民百餘戶,西京路寅州金平縣<今萬全縣寅平堡>,公元1952年建鎮。近代以來,先後孕育了愛國將領武士敏、開明人士阮慕韓、女中豪傑李健生以及擔任國家重要職務的阮崇武、阮若琳,著名演員馮瑞麗等志士名人,成為柴溝堡人的驕傲,為古鎮增添了光彩。
鎮黨委、政府按照“緊扣‘一個主題’(跨越式發展),實現‘兩個快速增長’(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三化水平’(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思路,積極運作,強力實施,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06年,該鎮完成資金總投入16383萬元,其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86萬元,分別完成年初任務的107.62%、100.36%。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283萬元,占年初任務的112.05%.實現財政稅收3241.61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02元,比上年增長10.35%。全鎮現有各類工商企業攤點2881家,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的商貿流通、化工產品、石墨製品、機械加工、礦產品加工、皮毛及裘皮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建築建材、食品加工,以及餐飲服務十大支柱產業。鎮域內有縣辦的雙環化肥有限公司。三圓水泥股分合作公司、鐘樓集團懷安啤酒有限公司、燻肉製品有限公司、安達煤炭有限公司和私營的利環餐具廠、星宇石墨材料廠、鑫源賓館等一批骨幹企業。
隨著鎮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壯大,該鎮特請張家口規劃設計院對城鎮建設進行了總體規劃,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山水型”、“生態型”的縣城的要求,在與全縣總體規劃相協調一致的前提下,科學規劃了工業加工園區、商務流通商貿區、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區等產業集群。其中工業元區分為一號工業園區、二號工業元區。一號工業園區位於縣城新區丹拉高速出口迎賓路西側,占地約3000畝,產業功能定位為高新技術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以及建築建材商貿交易三大板塊;二號工業園區位於現正在興建的懷安熱電廠西側,占地約5000畝,該園區的產業功能定位為充分利用熱電廠的餘熱和余電,新建用熱大戶企業和高耗電企業。農業生產業已形成蔬菜、水稻、玉米制種、珍稀動物養殖四大龍型產業,農、林、水、牧發展前景廣闊。
2005年,縣委、政府審時度勢,科學分析了縣城柴溝堡鎮被列全國重點城鎮後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力度的加大的優勢,以及國務院幫扶的有利機遇,對縣城柴溝堡進行遠景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柴溝堡要建成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中等城市。
2010年6月22日,柴溝堡公交線路(1路、2路)正式開通,這意味著柴溝堡又一次的發展!

柴溝堡名人

閻厚

閻厚字鎮所,生卒年月無考,男,明柴溝堡人。自幼嗜學,淹貫經史。萬曆丙 申二十四年(1596年)以貢生任甘肅慶陽府通判,任一府之佐官,歷二載,政績著稱。後厭官思鄉,效仿西晉文學家張翰“秋風”憶故之情,慨然抒懷曰:“功名富貴,當留有 余,以還造化,如必系情華朊,其如三徑就荒何。”萬曆甲辰歲仲春致仕歸里,於柴之西 南小園築一亭,曰“肇芳”,山水相映,若臨戶牖,雅靜優美,日逍遙遊衍其中,以文會徒,以消歲月,著有肇芳亭集》藏於家。著《肇芳亭松記》、《夏日西園》、《望山水臨城》等, 載入舊志。

孫光鼎

孫光鼎生卒年月無考,男,柴溝堡人。氏出武官世家,為人耿直,慷慨好義。明 崇禎初,官至鴻臚寺序班。時武備漸馳,鼎遂列牘條十二款呈上,皆切時務,故得兵部議準並遍施各縣。柴溝堡北城塌圯,首請興修。乂捐資募集義勇,保御鄉梓,堡民賴以 安之,故贈“大義安民”扁額。年七十卒。鼎家教有方,世代人才輩出,其弟孫光廷·明世職指揮僉事,任延慶州柳溝城都指揮僉事。弟孫光佑,明行伍出身,任山東曹家路都司僉事。鼎有三子:長子孫枝華,為國子監太學生,清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武進 士,任貴州安南衛守備。次子孫枝秀,順治二年(1645年)貢生,任浙江寧波府巡海道。三子孫枝芳,由行伍任山西寧武關副總兵。侄子孫枝茂,取武舉,為順治十二年(1655年)武進士,官至山東路都司僉事。鼎有二孫:長孫三奇,為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武進士,官至守備。次孫三晉,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科鄉試武舉

馬伸

馬伸字海峰,生卒年月無考,男,柴溝堡人。幼失怙恃,受撫於兄,且讀且耕。 年二十受室,逾年經府縣考試合格進縣學,為在學生員,受國家廩食,謂之增廣生員(簡稱增生)。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柴溝堡城北之小洋河汜溢成災,直衝堡城東北隅,幾至傾頹。伸急民之所急,解囊自備工料,躬率傭人,竭力堵御。經營十數年,河水復 歸故道,農家田產亦保,堡民安居。其他義舉所在多有,鄉人為之稱頌,遂有“馬河神” 之名號,至今民間仍有傳說其事者。

黃大元

黃大元字鼎三,生卒年月無考,男,李信屯人。自幼酷愛武術,為求教武師,赴柴溝堡拜道光間庚子科武舉賈致和為師,練武習文。後因家境不濟,赴延慶一富豪杜詩家打雜,東家視黃武藝不凡收為義子,與其子結成異姓兄弟,同受教名師門下,同窗習武,膂力過人,弓、刀、石三項技勇,無不嫻熟超群。
鹹豐三年(1853年),經府院考試取“武秀才”。八年應直隸省鄉試中式“武舉”第二名為之“亞元”。同治二年,又經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再行殿試登進士第,欽 點一甲一名“武狀元”。因武功高強,帝詔御前頭等侍衛,遂成皇宮最高侍衛官,在其里居建狀元府第。
大元出身寒門,文武兼備,科考奪魁後,為柴溝堡文昌、魁星閣題聯:“筆點青 雲”,氣韻挺拔,似如荊軻撥劍之勢。啟蒙師傅辭逝後,誄詞吊寄,贈寫匾額,上書: “觀德雅化”,“策名清時”。落款:天子門生,金殿鰲頭,御前侍衛黃大元印。
光緒間,南疆不靖,奉調安邦撫民。初任廣西副總兵,後迀廣東總兵,統兵設防,安定邊防,屢建戰功。光緒間,鎮守三江口,有海盜夜襲,遇刺身亡。陣亡傳書速達京 城,朝野為之震動,帝降旨將其遺體歸葬故里。

徐振綱

徐振綱字建三,生卒年月無考,男,柴溝堡人。鹹豐間入縣學為武生,經府試為武秀才。同治元年(1862年)經鄉試中式壬戌科武舉,翌年兵部會試取殿試資格,十年經殿試取辛未科武進士,為二甲一名“傳臚”(清代狀元、榜眼、探花以下,實為第四名,即二甲第一為傳臚)。由是恪盡職守,恩寵有加,欽點御前侍衛,為同治帝宮之武官。徐公少年得志,人才難得,惜英年早逝,功業未就。

牛光耀

牛光耀字旭升,生於同治五年(1866年),男,柴溝堡人。出身世代書香,自·幼品學兼優,為縣學秀才,擅長古文詩詞。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鄉試、會試挑選部屬書吏,充當謄錄,承辦例行公事。光緒十四年(1888年)應直隸省鄉試,取戊子科舉人,赴吉林賓州廳任教諭,為州之學官。教授生徒,傳經講學,育才成德,不計其數。在任致力於倡導古文革新,主張行文簡捷明快,反對繁文贅述,學子讚譽,士林稱頌。經吉林巡撫陳某傳諭嘉獎,通令所屬州縣儒學一體仿行。日俄戰爭戰場涉中國東北,因愛女被虜致死,憤憤不平致仕歸鄉,旋即去世。

馮贊

馮贊字瑞章,生於1895年,男,柴溝堡人。幼進私塾,民國初宣化師範畢業,能文能武。其祖父馮惠,系同治年間縣學武童及鄉試武舉。他承襲家門遺風,酷愛武術,常年演練不斷,徒手、器械無所不通。所學門類有大小洪拳、少林單雙刀、春秋刀、峨嵋劍、真武劍、雙拐子、護手鉤三節棍、五虎槍、梅花鞭桿等,各種套路無不純熟。身法精千,踢打利落,尤長撐桿跳,越牆自如。又工於書畫,曾任國小教員。“九·—八”事變後,投筆從戎,曾赴商震部任武術教官。1936年回鄉,聘為柴溝堡各高小教員及察南鄉村師範專授國術。他為人豪爽仗義,教學嚴謹,為武術界所敬仰。

阮維周

(1912—1998年)
阮維周字岐山,生於1912年,男,柴溝堡鎮人。早年隨父在保定讀書,1930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受業於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丁文江等。1935年以學業第一名成績畢業,入中央地質研究所工作。先後到伏牛山、秦嶺腹地、山東臨朐、安徽貴池九華山、四川、湖南、貴州等地考察,翻山越嶺。蒐集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及地質結構資料,為科研治學打下堅實基礎。
1940年受中華教育基金會選派,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翌年獲雙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洋大學、北京大學教授。1949年去台灣,任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科學院士。
數十年著書立說90多種,在岩石學、礦床學、地域地質學等方面獲多項殊榮,在國 際上享有盛譽。系世界著名地質學家,名載世界史冊。

郭建模

(1942—2003 年)
郭建模生於1942年,男,柴溝堡人,大學文化,碩士學位,中共黨員,中國殘疾 人聯合會原副主席(副部級)。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勤奮好學,1964年考入北京大學, 1968年畢業分配到河北省隆化機械廠工作。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至1982年 再赴北京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1982年調入高教部,歷任《高教戰線》編輯、《中國教育 報》文藝部主任、《三月風》雜誌社副主編、華夏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等職。1988年調任 中國殘聯第一屆執行理事會理事,兼任殘疾人雜誌社總編輯、中國殘聯宣教部主任。 1991 一1998年,任中國殘聯第一、二屆執行理事會副理事長,黨組成員。1998年任中國 殘聯第三屆主席團副主席、執行理事會理事長、黨組成員,兼任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協調 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體育協會主席。他是最早 組建中國殘聯的領導人之一。在主持殘聯工作期間愛崗敬業,為中國殘疾人事業做出了 積極貢獻。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退休,同年5月2日因病去世。

阮若珊

(1921—2001 年)
阮若珊生於1921年,女,柴溝堡鎮人,中共黨員,1938年參加革命。幼年受教 於柴溝堡女子國小,後就讀北平師大女附中、北平貝滿女子高中。自幼受父阮慕韓之影 響,參加“一二?九”運動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投身抗日救亡活動。“七?七”事 變前,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如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等,從而懂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 能救中國的道理,為走向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礎。1938年秋,為避免其被敵搜捕,北平地 下黨組織安排她離北平到天津租界地,又經天津地下黨派員護送到冀南抗日根據地,任行署機要譯電員。不久與行署轉到太行山一二九師司令部,受到劉伯承司令員的熱情接 見。而後越過崇山峻岭到達抗大駐地,經5個月的學習,畢業後任一分校文工團員,成 為一名文藝工作者。1940年初,抗大一分校東遷山東,其隨校調任山東軍區文工團創作 員,在沂蒙山區沂蒙人民並肩戰鬥6年,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日軍投降後,與山 東部隊參加解放東北之戰,時任遼東軍區文工團教導員,參與遼瀋戰役。東北解放後, 奉調中南軍區藝術學院、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任戲劇系副主任和話劇團團長。1958年 轉業中央戲劇學院,歷任導演系教師、副教授、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一生輾轉半箇中 國,為部隊和地方的文化事業和培養後繼人才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國家二級獨立自由勛 章和解放勳章。著有《我的少女時代》、《折蒙探親記》等文章。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富山

(1900—1996 年)
李富山生於1900年,男,柴溝堡鎮人,中共黨員。16歲投師學醫,十年用功, 打下深厚中醫基礎。1926年出師行醫,對勞苦大眾十分同情,臨床問疾,事必精心,深 得患者信賴,被民眾譽為“萬先生”。新中國建立後,聯絡同仁組建“衛生協會”、“聯 合診所”。1958年任柴溝堡鎮公社衛生院院長,為懷安縣中醫院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貢 獻。一生行醫70載,長期臨床實踐,鑽研醫理,總結經驗,醫術日臻。精通寒熱百病, 尤長婦科雜症,醫德高尚,享譽一方。多次對一些特困病人解囊相助,遇有臥床不起的 患者,有求必應,風雨無阻,登門出診。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牢記為人民服務之宗旨, 耄耋之年堅持義務上班,並為年輕醫生開班講課,盡心竭力培育後人。1956年出席政協 河北省第一屆委員會會議,1959年出席河北省群英會。多次被評為地、縣先進工作者、 勞動模範、優秀知識分子、優秀共產黨員,是懷安縣―、二、三、四屆人民代表、常務委員。1996年7月,病重期間,河北省衛生廳、市縣黨政領導登門探望。辭世後,登門弔唁送殯者絡繹不絕,表達了廣大民眾對一代名醫的悼念和敬仰。

李河旺

(1916—1997 年)
李河旺生於1916年,男,柴溝堡鎮人,中共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懷安二次解放 後,積極回響政府修田治水發展生產的號召,帶領12戶農民在洋河灘淤地造田250多 畝。當選區水利委員會主任後,不辭辛勞,勘察地形,組織民眾成灘造地,一年間修築 新舊渠道24條,開發荒灘600多畝,改造鹽鹼地3800餘畝,當年增產稻穀20多萬公 斤。帶領沿河18個村農戶修建防洪堰657米,植樹23000多株,護地1750餘畝。1951 年初夏洋河斷流,旱魔肆虐,他組織農民開水槽、修廢井,引水澆禾,緩解旱情。是年 秋又霜凍早臨,他日夜發動民眾澆水防凍,使莊稼免遭霜害,大災之年獲得豐收。9月 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多次出席了省、地、縣勞模會議。歷任縣實業科副科長、沙家屯 農場場長。“四清”和“文革”中受到打擊和迫害,後平反昭雪,任林業局副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