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再用

柴再用

柴再用(約862年-935年),初名柴存,蔡州汝陽(今屬河南)人。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名將。

柴再用初隨軍閥秦宗權孫儒起兵,後轉入淮南軍閥楊行密麾下,率兵作戰,所向披靡。乾寧二年(895年),隨壽州團練使朱延壽擊退汴軍,以功升任壽州團練副使,次年奉命勸降蘄州大將賈公鐸,參與攻克光州,再升光州刺史。天祐二年(905年),用計誆騙南侵的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先擊壽州,使其一無所獲。隨後又趁朱全忠北撤時襲擊其後軍,斬獲甚多。淮南徐溫掌權後,柴再用成為其爪牙,於天祐九年(912年)率軍鎮壓抗命的宣州觀察使李遇。天祐十一年(914年),與都指揮使米志誠等平定袁州之亂。吳國建立後,被拜為左龍武統軍,後歷任武昌節度使、德勝節度使等職,加兼中書令

大和七年(935年),柴再用去世,年約七十四歲。

概述內圖片來源:《馬駘畫寶

基本介紹

  • 本名:柴再用
  • 別稱:柴黑
  • 所處時代唐末五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蔡州汝陽
  • 出生時間:約862年
  • 去世時間:935年
  • 主要成就:保全壽、光二州,襲破汴軍;大敗吳越;收復袁州
  • 官職: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
人物生平,嶄露頭角,計全光州,魚盪先登,徐氏爪牙,病逝,主要影響,歷史評價,軼事典故,柴黑,為人至孝,林中奪馬,改名始末,不惑異端,鼠救命,儉素謙恭,人際關係,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嶄露頭角

柴再用約生於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是蔡州汝陽(今屬河南)人,初名柴存
柴再用林中奪馬柴再用林中奪馬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許州牙將秦宗權驅逐蔡州刺史,占據蔡州。秦宗權割據一方後,開始招募勇士,柴再用因擅長騎射而回響徵募。
光啟三年(887年),秦宗權派其弟秦宗衡為主帥,驍將孫儒為副帥,南攻廣陵(今江蘇揚州)。孫儒眼見秦宗權兄弟勢不能久,於是設計殺秦宗衡,聚眾破揚州,自稱淮南節度使。柴再用也在此時歸入孫儒麾下。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孫儒敗亡,柴再用轉而歸屬宣州(今安徽宣城)觀察使楊行密(破孫儒後被唐廷授為淮南節度使)麾下,被授為先鋒馬軍指揮使。他為人驍勇善戰,所向之處,無不克捷。
乾寧二年(895年)二月,楊行密乘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忙於對兗(治今山東兗州)、鄆(治今山東東平西北)二州用兵之機,領兵直取濠州(治今安徽鳳陽東)、壽州(治今安徽壽縣)。約在此時,壽州團練使朱延壽任柴再用為衙將,調任壽州團練都押牙。不久,朱全忠派兵數萬進攻壽州。壽州駐軍較少,官民惶恐不安。朱延壽在軍中每面旗幟下派二十五名騎兵,命黑雲都隊長李厚帶領十旗突擊汴軍,因敵眾己寡未勝。朱延壽準備處置李厚,李厚請求增兵再次突擊,表示如不能取勝,甘願一死。柴再用也為李厚請求,朱延壽給李厚增撥了五旗兵力。李厚拚死奮戰,柴再用全力相助,朱延壽也率領全部人馬後援,汴軍被擊退。戰後,柴再用升任壽州團練副使
乾寧三年(896年)五月,朱延壽突襲蘄州,將城池包圍。正在外狩獵的蘄州大將賈公鐸用計突圍入城,朱延壽聞訊大驚,認為短時間內難以破城,於是向楊行密請求派與賈公鐸有舊交者,以官爵、金帛說服其降服。柴再用自請使命,於是來到蘄州城下,陳說利害。數日後,賈公鐸與蘄州刺史馮敬章開城投降。
隨後,柴再用又隨朱延壽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城),殺刺史劉存,升授知光州軍州事。汴軍南侵,柴再用於光山將其擊退,以功再升光州刺史。

計全光州

天祐二年(905年)十月,朱全忠率軍大舉進攻淮南,直抵光州,遣使勸柴再用:“獻城歸降,任命你為蔡州刺史;如若不降,將要屠城。”柴再用嚴設守備,身穿戎服登城,見到朱全忠時,拜伏在地,非常恭敬,說道:“光州城小兵弱,不值得折辱大王的威怒。大王如果先攻下壽州,我豈敢不從命。”
朱全忠在光州城東停駐十日,果然撤圍向壽州進發,中途迷失道路,又遭遇霖雨,壽州方面亦堅壁清野、嚴陣以待。朱全忠無可奈何,只得於十一月渡淮北撤,經過光州時,柴再用出師掩擊其後軍,斬首三千級(《九國志》稱斬首二十餘級),繳獲輜重以萬計。以功加檢校太保
同年,楊行密逝世,其子楊渥襲位,授柴再用為楚州刺史。不久後,改授淮南左廂步軍都指揮使

魚盪先登

天祐五年(908年)八月,淮南軍進攻吳越,包圍蘇州;吳越則派將軍張仁保攻克常州的東洲,上萬淮南士卒戰死。淮南方面於是再派水陸行營都招討使陳璋統領柴再用等諸將救援東洲。柴再用在魚盪身先士卒,大敗張仁保,收復東洲。

徐氏爪牙

天祐九年(912年)三月,掌握淮南軍政大權的徐溫因為宣州觀察使李遇不服於己,於是派柴再用率升、潤、池、歙等州的軍隊護送淮南節度副使王壇接替李遇。李遇拒絕交權,柴再用攻擊宣州城,連月不克。五月,淮南節度使楊隆演遣使誆騙李遇開城投降,徐溫於是命柴再用殺死李遇,並滅其九族。
天祐十一年(914年)四月,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劉崇景叛降馬楚,楚王馬殷派將軍許貞率軍萬人援救劉崇景。徐溫得訊後,命柴再用與都指揮使米志誠統領諸將進攻袁州。袁州城外的萬勝岡(今江西宜春東)位置重要,柴再用想要奪取,於是每天排兵岡下,作出佯攻姿態,長此以往,使叛軍頗為懈怠。待到五月的某日,他突然在岡南排列大陣,叛軍見狀,士氣大衰,被迫出戰。柴再用躍馬殺入敵陣,親自斬殺數十名叛軍,大敗劉崇景、許貞聯軍,成功收復袁州。
天祐十六年(919年)四月,楊隆演即吳王位。吳國建立後,柴再用被拜為左龍武軍統軍。
九國志》則稱柴再用於同年在無錫擊破吳越軍,以功遷升為鎮西將軍,遙領天平軍節度使。
乾貞四年(930年)八月,柴再用被權臣徐知誥擢升為武昌軍(治鄂州,今湖北武昌)節度使。後又改任馬軍都指揮使,因身著戎服入朝,而遭大臣彈劾。
柴再用晚年官終德勝軍(治廬州,今安徽合肥)節度使兼中書令(據《稽神錄》載,柴再用還曾任宣州寧國軍節度使,但未見他書記載,暫附於此)。

病逝

大和七年(935年)六月,柴再用因病逝世,享年約七十四歲(一作七十二)。

主要影響

柴再用歷仕淮南楊行密楊渥楊隆演楊溥四代,為淮南楊氏政權的鞏固及南吳的建立立下了戰功,是五代十國初期楊氏麾下的重要將領:
  • 乾寧二年(895年),隨壽州團練使朱延壽攻克壽州(治今安徽壽縣),擊退汴軍;
  • 乾寧三年(896年),隨朱延壽突襲蘄州,勸降蘄州大將賈公鐸,使淮南軍兵不血刃,便得到蘄州。隨後又隨朱延壽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城),並於光山擊退南侵的汴軍。
  • 天祐二年(905年),用計誆騙南侵的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留下光州,先攻擊防禦嚴密的壽州,使其一無所獲。隨後又趁朱全忠北撤時襲擊其後軍,斬獲甚多;
  • 天祐五年(908年),隨招討使陳璋等率軍救援東洲,於魚盪身先士卒,大破吳越軍,收復東洲;
  • 天祐九年(912年),奉權臣徐溫之命,鎮壓桀驁不馴的宣州觀察使李遇,圍攻宣州;
  • 天祐十一年(914年),與都指揮使米志誠統領諸將征討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劉崇景之亂,以疲兵之計突襲萬勝岡(今江西宜春東),大破劉崇景及馬楚聯軍,收復袁州。

歷史評價

鄭文寶:烈祖(李昪)輔吳之初,未逾強仕,元勛碩望,足以鎮時靖亂。然當時同立功如朱瑾李德誠朱延壽、劉信、張崇、柴再用、周本、劉金、張宣、崔太初、劉威、韋建、王綰等,皆握強兵,分守方面,由是朝廷用意牢籠,終以跋扈為慮。(南唐近事
路振:再用累歷藩鎮,敦尚素儉,車馬導從不過十人,亦一時之良將。(九國志
馬永易:驍勇善騎,仕吳有戰功。(實賓錄
胡三省:①史言柴再用善養士卒而不惑於異端。(資治通鑑》注)②有功而不求聞,武人如柴再用者亦可稱也。③柴再用事楊氏為將,屢立戰功,又及事徐溫父子。(《資治通鑑》注
吳任臣:柴再用厚以持躬,有功不居,社稷之臣也。(十國春秋

軼事典故

柴黑

柴再用為人沉毅,面色如鐵一般,時人望而生畏,都稱他為“柴黑”(《九國志》作柴黑子)。

為人至孝

柴再用對長輩非常孝順。七歲時,遭遇徐州龐勛起義,當時柴氏舉族逃難,而他的祖父因年邁多病無法成行,只有柴再用留下照顧祖父,叛軍到來後,感於他的至孝,也並未傷害他們。自此之後,柴再用名聞鄉閭。

林中奪馬

柴再用擅長騎射,射術超群。他在蔡州軍閥秦宗權麾下作戰時,曾因一時勞累熟睡而遺失了自己的戰馬。按軍令規定,丟失戰馬的人一律斬殺。柴再用醒來後,立刻追趕,在一片樹林中遭遇一夥奪馬的賊人。面對對方的人數優勢,柴再用利用樹木的掩護,繞樹發箭,一發之下,“人樹俱貫”,餘下賊人大為驚恐,四散而逃,柴再用於是順利搶回馬匹。
晚清《馬駘畫寶》繪有其“林中奪馬”之典故。

改名始末

柴再用初名柴存,從軍於唐末軍閥孫儒帳下,與一位小校結為生死之交。一次,有人報告小校造反,孫儒將小校斬殺,並將柴存抓來,親自審問他造反對原因,柴存不答,孫儒再問,才說:“我與他(指小校)結為死友,造反便一起造反。您殺了我,又再問什麼呢?”孫儒聞言,大為驚奇,說:“你確實沒有造反,我再次任用你。”因而下令為他改名“再用”。

不惑異端

東洲之戰時,柴再用的戰船傾毀,他抓著長槊漂浮在河面,才保全性命。戰後,家人舉辦儀式,施捨上千名僧人飯食,柴再用將飯食全部取走,犒勞自己的部下,並說:“救我的是這些人,僧人出了什麼力!”

鼠救命

柴再用一次在廳事中倚案獨坐,突然有一隻老鼠爬到庭下,向他拱手站立,作出一副拜揖的樣子。柴再用大為惱火,呼喚隨從,卻沒有一人前來。他便起身追逐老鼠,直至廳外。正在此時,廳屋的房梁斷折,柴再用剛剛還在依靠的床幾被擠壓碎爛。

儉素謙恭

柴再用為人寬厚儒雅,不近庖廚,好讀《左氏春秋》,有儒者風度。僚屬向他奏疏,如果不和心意,也只是面壁假寐而已。子嗣有聘娶的,也一定要擇取昔日的舊族。雖在南吳歷任藩鎮節度使,卻崇尚樸素,出行時所乘車馬的侍衛不過十人而已。南吳史官王振曾向柴再用徵求戰功,柴再用不僅不自矜誇耀,反倒說:“鷹犬小功,都是仰仗社稷的靈驗,我有什麼功勞!”

人際關係

兒子柴克宏南唐元宗時名將,官至奉化軍節度使。死後諡號“威烈”。

史料索引

九國志》卷1
資治通鑑》卷260、卷265、卷267至卷269、卷279
十國春秋》卷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