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林酒
- 產地名稱: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
- 地理標誌:鳳香型白酒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 品質特點:醇香秀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
歷史淵源,產地環境,地域環境,原料要求,水質,產品特點,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釀造環境,生產工藝,感官要求,理化指標,歷史文化,歷史典故,
歷史淵源
柳林酒古稱秦酒、秦州春酒、鳳翔燒酒,為周秦漢唐歷代王室御酒。始於殷商,盛於唐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鳳香之源”。
柳林酒古稱秦酒、秦州春酒、鳳翔燒酒。始於殷商晚期的“秦飲”,盛於唐宋,為周秦漢唐歷代王室御酒。在三千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古釀造酒窖遺址和“玉泉”等歷史文化記載,以及蘇軾詠酒等諸多典故和“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的美好詩篇。
柳林鎮地處關中盆地和渭北黃土台塬西部,土肥物阜,水質甘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溫帶半乾旱的氣候,為柳林酒提供了優質的釀酒環境和原料。柳林酒承千年鳳香古法純糧釀造,堅持原產地原材料傳統固態發酵法工藝,經珍稀國寶級“酒海”貯藏老熟,酒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甘潤細膩。集清香、濃香之優點融於一體,清而不淡,濃而不釅,具有“醇香秀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不上頭、不乾喉、回味愉快”的鳳香型獨特風格。
2003年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鳳香型白酒實施原產地域保護並告示全國。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布了“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國家標準”,實施對鳳香型白酒進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鳳翔古稱雍,是炎黃故里、周秦發祥之地,自古就有酒鄉之稱。據殷商晚期尹光方鼎銘文和西周初年的方鼎銘文記載,在3000年前的殷商晚期,柳林一帶已經誕生了“秦飲”,而且是王室御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名(飲)有姓(秦)的品牌酒。周公在征伐東夷凱旋後,在周都(岐周,今寶雞地區的周原)宗祭祀時,飲用的就是秦地柳林一帶出產的“秦飲”。
秦代,秦人釀酒、飲酒普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嬴政二十五年,為慶祝攻破燕國、代國、齊國兩次下令“天下大酺”。從此秦酒成為秦王朝宮廷御酒。
漢高祖至文景帝4代皇帝12次來鳳翔柳林祭祀“五畤”,而祭五畤的血池遺址就位於柳林酒廠以西4公里的柳林鎮雍山之巔,皇室御酒柳林酒自然成為“國祭”專用酒。當時祭祀活動的“雍山血池祭祀遺址”發掘後被評為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張騫出使西域,途經柳林時將皇室御酒、國祭專用酒——柳林酒作為國禮帶到西域諸國,促進了中外酒文化的交流,柳林酒也因此而成為中國酒出口國外的第一個外交品牌酒。
唐代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120多年間,柳林鎮一處就有43家酒坊。唐貞觀年間柳林酒就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讚譽。據《鳳翔縣誌》載:“唐初沒有酒禁。鳳翔城內釀酒作坊眾多,以柳林酒‘甘泉佳釀、清洌醇香’被列為貢品。遠銷中原,更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域諸郡。”“唐代鳳翔柳林酒工曾到全國各地推廣柳林酒釀造之法。”唐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回國途經鳳翔亭子頭村,看到柳林酒香氣醉倒5里地外的蜜蜂蝴蝶的奇景後,留下了“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的詩篇。
宋代,據《鳳翔縣誌》載:“宋太祖趙匡胤開寶元二年(公元969年),又興榷,……三京官造曲,各地民間從京官手中買曲,在城內皆置作坊釀酒。鳳翔城內、鄉鎮、里閭釀酒者極多,以所定歲課納稅,稅利較大。所收之遺利,以助邊費。”這一時期,對發展鳳翔酒業貢獻最大者,當屬蘇軾。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僅26歲的蘇軾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從此踏上仕途。針對鳳翔酒業存在的問題,蘇軾提出了一整套振興鳳翔酒業的措施。他將具體方案“具錄於府”, 還在《上韓魏公論場務書》中提出:“鳳翔、京兆郡者,陝西之囊囊也”,“失之酒課,而償之以稅昔緡”。帝準奏,改變了在鳳翔酒業上官府盡收“遺利”的作法,將一部分利益還讓民間,得到百姓的擁護,酒業生產迅速發展,制酒技術也隨之得到提高。特別是制曲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民國時期,柳林鎮以“興盛生”、“復興生”作坊為代表的柳林酒,成為第一批走向海外參加國際大賽並3次奪取金獎的民族佳釀:清宣統二年(1910年),鳳翔燒酒首次打向海外,榮獲南洋勸業賽會金質獎;
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
1928年獲中華國貨展覽會金質獎;
1974年,以原“興盛生”燒坊遺址為基礎成立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酒廠,柳林酒的生產徹底結束了小手工作坊的歷史,走上了工業化生產。
1988年,柳林酒獲得中國酒文化節授予的“中國文化名酒”稱號。2000年,改制為“陝西柳林酒業”。
產地環境
地域環境
柳林酒發端於中國著名的酒鄉——鳳翔縣柳林鎮西街,原清代老燒坊——“興盛生”釀酒作坊遺址。這裡是鳳香型白酒原產地保護地域的核心地段。
鳳香型白酒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柳林鎮所轄行政區域,東徑107°16′36″—19′58″,北緯34°32′14″—33′43″。該區域位於海拔約930米的鳳翔縣北山前洪積扇裙部位,此地的土質屬黃綿土類中的塿土,黃土覆蓋層的厚度約百餘米。這一區域的氣候屬於半濕潤、半乾旱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5℃,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無霜期208天,適宜釀酒糧食生長,當地土質肥沃,適用於作發酵窖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溫帶半乾旱的氣候,極適宜於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為柳林酒釀造提供了優質的釀酒原料,也使這一區域形成了特有的釀造柳林酒所必須的微生物菌群,為鳳香型白酒釀造提供了天然的生態環境。
原料要求
原料要求及處理,柳林酒釀酒原料採用高粱。高粱投產前需要粉碎,粉碎標準:粉碎度4—6瓣(即通過40目篩,篩下物≤10%),整粒在0.5%以下。
大曲粉碎後細度為麥仁粒顆粒直徑6-8mm。
輔料要求及處理,柳林酒釀酒輔料採用稻殼。輔料投產前必須採取篩選清蒸以排除輔料味。清蒸條件:清蒸60分鐘。輔料用量控制一般控制在投料量的20%以下。
水質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都雍城之柳林鎮有神泉名曰“玉泉”,水質清澈,甘甜純正,蔬菜存放其中多日不壞,人常飲可增加皮膚光潔度。
柳林境內有雍水河等20餘條河流,保證了釀酒水源。經科學檢測,玉泉水富含偏矽酸、鍶等多種礦物質,含偏矽25.0~29.8毫克/升,鍶0.62~1.1毫克/升;另含有鋰、鋅、溴、碘、游離二氧化碳等成分。水質清澈透明,口味純正,所釀之酒,醇香秀雅,甘潤挺爽。用它做釀酒之水,非常利於糖化、發酵。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柳林酒以高粱為原料,經固態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是以乙酸乙酯為主、已酸乙酯為輔的複合香型大曲白酒。秉承傳統鳳香型白酒工藝,土暗窖固態續楂發酵,發酵期30天,酒海貯存三年後勾調出廠。
柳林酒的特點是酒色清亮透明,香氣清芳,入口甜潤、醇厚、豐滿,具有蜜香味和果香味,尾淨味長。
柳林酒具有“鳳香型”酒的典型特點,清而不淡,濃而不艷,擁有“醇香秀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淨悠長”和“不上頭、不乾喉、回味怡暢”的獨特風格。柳林酒將清香型白酒和濃香型白酒的優點兩者相融,香與味和諧一致。
制曲工藝
柳林酒鳳香型大曲制曲原料選用大麥、小麥、豌豆,培曲工藝採用中高溫,培曲時最高溫度達60℃。此制曲工藝使鳳型大曲獨創一格,具有集清、濃香型大曲二者兼有的清芬、濃郁的曲香優點。
發酵工藝特色
柳林酒是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特產。柳林酒生產採用土暗窖固態發酵,老五甑續楂混蒸混燒生產工藝,第一年九月立窖,第二年七月挑窖,一年為一個生產周期。柳林酒整個生產過程分為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挑窖六個階段。工藝要求,開水施量,入池水分要求在58%左右,加曲量為投糧的18—20%,適溫入池,以促進酒醅發酵生香;用泥封窖。
發酵容器
柳林酒採用土暗窖發酵,窖泥每年更新一次,即去掉老窖皮泥,換上新泥,使所產酒中的己酸乙酯等成分受到限制,以達到對酒香控制在濃香不露頭的程度,從而使所產新酒清而不淡、濃而不釅。
發酵周期
柳林酒傳統發酵期20—30天,酒中微量香味成份豐富,現已檢出1400餘種微量成份,含有酯類化合物、醇類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成份。
貯酒容器
柳林酒的傳統容器是酒海。酒海是用秦嶺高山荊條編成的高約2-2.5米的大簍,內壁用蛋清及輔料混合發酵製成塗料,用純天然手工製作的麻紙進行裱糊上百層,待其晾乾後,用蛋清、熟菜子油等物以一定的比例溶解蜂蠟,配成天然塗料塗擦內壁,晾乾而成。這種貯存容器利於酒的老熟。
酒海實屬獨創,不同於其他酒廠的貯酒容器。柳林酒對灑海嚴格遵守“立春封壇、立夏立窯、秋風開壇、立冬繕海”的使用方法。酒海內壁的天然塗料對柳林酒的風格起著重要作用,酒在酒海貯存的過程中,會溶解酒海內壁天然塗料中的乙酸羥胺、丙酸羥胺、十五碳酸乙酯、十六碳酸乙酯、亞油酸乙酯、油酸乙酯、五烯二酸乙酯及痕量的萜類化合物β-香檸檬烯等,這些物質對柳林酒的風格起到了助香作用,使柳林酒帶有淡淡的蜜香味。柳林酒的工藝特點與其它香型白酒的工藝有著明顯的區別,獨具鳳香型特點。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批准的範圍:鳳香型白酒的產地保護範圍限於東經107°16′36″—107°19′58″,北緯34°32′14″—34°33′43″。
質量技術要求
原料
水。柳林酒所用水取自產地保護範圍內的地下水,符合GB5749的規定。
高梁。柳林酒釀造所用的原糧高粱,主要產自鳳翔縣及周邊各縣,部分來自特定高梁生產基地。高粱選用要求顆粒飽滿,符合GB/T 8231的規定。
小麥。柳林酒釀造所用的小麥,主要產自鳳翔縣及周邊各縣,符合GB1351的規定。
大麥。柳林酒釀造所用的大麥,要求籽粒飽滿,色澤金黃,有大麥麥氣,無病斑顆粒,無霉味異味。符合GB/T 11760的規定。
豌豆。符合GB/T10460的規定。
大曲。採用貯存期3-6個月的柳林大曲,符合Q/LLJY.J041企業標準之規定。
釀造環境
此地的土質屬黃綿土類中的塿土,黃土覆蓋層的厚度約百餘米。這一區域的氣候屬於半濕潤、半乾旱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1.5℃,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無霜期208天,適宜釀酒糧食生長,當地土質肥沃,適用於作發酵窖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溫帶半乾旱的氣候,使這一區域形成了特有的釀造柳林酒所必須的微生物菌群,為柳林酒釀造提供了天然的生態環境。
生產工藝
柳林酒採用土暗窖固態發酵,續楂法混蒸混燒工藝生產,再經酒海貯存三年而成,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每個生產周期要經過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挑窖六個階段;不同階段生產的酒與特殊工藝生產的調味酒,經分析、勾調、品評、陳釀、包裝後方可出廠。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見表1、表2。
表1 高度酒感官要求
表2 低度酒感官要求
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見表3、表4。
表3 高度酒理化要求
表4 低度酒理化要求
歷史文化
柳林酒賦
月有桂花仙釀,秦有柳林酒香。中華炎帝至尊酒神,農耕文明於斯發祥。天府之國五穀滿倉,鳳凰神泉於斯濫觴。高巍巍兮,秦嶺邀月把盞,長綿綿兮,渭水澆田潤糧。領略五千年文化之元氣,吸納九萬仞日月之輝光。國之御酒,禮之瓊漿;岐山鳳鳴,周原樂響。源於殷商之土壤,起於周秦之鳳翔。盛於漢唐宋元之酒都,延於明清兩朝之酒坊。傳承三千載,文明播萬方。釀民
魂軍魂國魂之玉液,融鄉情親情友情之佳釀。絲路為國禮,中外美名揚 。民族品牌,助陝酒振興之騰飛,工匠精神,耀神州鳳香之榮光。走進新時代,杯盞斟吉祥。柳美酒亦美,鳳翔人也翔。千載柳林酒,萬代圓夢想!
神農炎帝 造酒之神
《酒經》云:“酒之所興、肇於上皇”。“上皇”就是炎帝。柳林酒的產地就在炎帝部落的寶雞渭河流域。這裡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農耕文明發祥地。在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記載中,炎帝釀酒,最早產生於距今六七千年前,柳林酒的根脈是炎帝酒。考古發現表明,炎帝的發明創造已被寶雞關桃園、北首嶺等500餘處仰韶文化遺址及大量的出土器物所佐證。炎帝“耕而作陶”,發明了陶器,創造了中華儲酒文明的先河。古人云:“糧有餘而釀酒,家有陶而儲酒。”中華釀酒根在農耕文明,首功當推炎帝。炎帝實為柳林酒之神。
雍州柳林 鳳香之源
柳林酒源於炎黃,始於殷商,興於秦漢,盛於唐宋。柳林酒,是中國鳳香型白酒的源頭性美酒。柳林酒的源頭就在古雍州的鳳翔柳林鎮,酒名與地名相同,地名和酒名同美。五千年的農耕文明,為柳林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柳林酒,上與3000年鳳香傳統工藝一脈相傳,下與現代制酒科技融匯相通。集釀酒文化、酒禮文化、民俗文化於一身,鑄造出了“炎黃歷史文化緣,中華復興圓夢酒”的悠悠酒情。
古代酒都 國酒之根
鳳香型柳林酒是中國根脈性的鳳香型國酒,是中華民族最早用於祭天祀祖的國酒,也是周秦漢唐禮遇外賓,慶捷開國;也是歸順民心,淳化民風,以德治國的國酒根脈。炎帝部落,在這裡刀耕火種,以糧釀酒;黃帝部落,在這裡祭祀天地,拜謁祖先。雍州的先民在這裡種糧釀酒。西周崇德,雄秦尚武,強漢拓疆,大唐興邦,都離不開柳林酒鑄國魂,壯軍威,融民心。周秦漢唐,在這裡發源、壯大、興旺;柳林美酒,在這裡長成了三千年的參天大樹。
飲鳳神泉 佳釀之母
貴為皇家御酒,必是大匠釀就。早在文王時期,周人在雍州鳳翔柳林鎮,發現了能使蜂醉蝶迷的“玉泉”,因指此泉清澈如玉,故而得名。傳說有一天,從岐山的鳳凰山飛來一隻鳳凰落於泉邊,暢飲泉水之後,沖天而去。據《陝西通志》記載:“鳳凰集於岐山,飛鳴過雍。”當地老百姓認為鳳凰飲“玉泉”是神靈的昭示,“玉泉”是驅鬼除疾之物。柳林酒不僅有優質高粱,更有鳳凰泉水。百姓每遇疾病即求飲玉泉之水,病痛隨之化解,用此泉水所釀造的柳林酒醇香典雅,有神泉必出佳釀,柳林酒之神奇,其奧妙就在此。
匠心臻品 品質之光
欲釀一等美酒,必靠一等工藝。柳林酒具有三千年無斷代傳承的鳳香型白酒的至臻品質。其選用原糧的標準是:顆粒飽滿、無雜質、無霉變;其制曲工藝的原則是:流程規範,配料準確,溫度檢測要求“精確”;其制酒工藝的特點是:採用土暗窖固態發酵,適溫入池,混蒸混燒。釀製生產要經過立窖、破窖、頂窖、圓窖、插窖、挑窖六個階段。堅持傳統的土暗窖發酵技術與先進的科技設備相結合,匠心精神、古法釀製不斷提升釀酒品質,是柳林酒騰飛新時代的一雙強健的翅膀。
絲路國酒 外交之禮司馬遷寫《史記》,以如椽之筆敘述了漢武“鑿通西域”的重要史實。漢唐盛世,萬國朝賀,絲綢之路,商旅絡繹不絕,駱鈴搖響萬邦。漢唐王朝,時常派遣特使遠赴西域各國,所帶的國禮,除了名貴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之外,還有柳林酒。酒都柳林酒,遂成為朝廷饋贈絲綢之路友邦的國禮。於是,柳林鎮成了歷朝歷代的國酒重鎮。絲綢之路上,異國他鄉的商旅途經鳳翔柳林鎮,以飲柳林酒、備柳林酒為快事。當時絲綢之路沿線異邦對來自東方古國的瓊漿玉液稱奇叫絕,讚不絕口。
國際金獎 奪冠之榮
柳林酒,是中國鳳香型白酒的鼻祖。其獨特的香型,五味俱全,香冠諸芳。柳林酒發端於柳林鎮西街村,原清代名為“興盛生”的釀酒老作坊。早在漢唐時期,柳林酒作為國禮,就享譽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柳林酒遂走向海外,先後多次奪得國際大獎,為中華鳳香型白酒贏得了殊榮。1915年2月,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柳林酒以無與倫比的品質榮獲金獎; 1928年又一次榮獲中華國貨展覽會金質獎。從此,柳林酒便成為了中華民族釀酒業走向世界的翹楚品牌,為國爭光的“國際金獎品牌”。
歷史典故
炎帝 植根柳林酒
神農炎帝部落在寶雞姜水一帶,繁衍生息,遍嘗百草,刀耕火種,播種黍禾,采果山林,耕而作陶,首創集市,為中華民族最早的白酒誕生,創造了當推首功的重要條件。炎帝農耕文明是柳林酒的根脈所在。雍州的先民在這裡種糧釀酒。西周崇德,雄秦尚武,強漢拓疆,大唐興邦,歷朝歷代,子子孫孫,都離不開柳林酒鑄國魂,柳林酒以其悠久的歷史,折射出了中華民族古老而又豐富的文明史。
周公賀捷柳林酒
周公文韜武略,崇文尚德。他制禮作樂,頒布《酒誥》,開創了中華酒禮文明的先河。1927年在寶雞出土的周公東征方鼎,刻有“酓(飲)秦酓”三字。其銘文記載了周公旦東征討伐東夷凱旋後,在雍州城郊周廟祭祀先祖,置酒慶捷的史實。攝政成王的周公旦親任統帥,僅三年便殺武庚、誅管叔、逐蔡叔,平定東方之亂,凱旋至雍城周廟。在隆重的廟祭儀式上,周公率領眾將士以家鄉的秦酒祭祖賀捷。
秦王大酺 柳林酒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1年),秦軍攻城池掃六合,金戈鐵馬,勢不可擋,只剩齊國指日可待。秦王嬴政雄視八荒,霸氣沖天,便命“天下大哺”。舉行全國飲酒盛會,以示慶賀。酒官按秦王的旨意使人車載馬馱,日夜不停地將產於鳳翔柳林鎮的秦酒(柳林酒)送至秦都鹹陽,以賀告捷大典。宮庭上下皇親國戚和萬民共飲。從此,柳林酒便成了大秦統一帝國的國酒。
穆公投酒醉三軍
北周瘐信作《秦穆公飲盜駿馬贊》曰:“駿馬遇盜,秦之不嗔,先傾美酒,所畏傷人,鄰兵向國,勇寇侵秦,於是大盜,還作功臣。”是說,有一天,秦國士兵在雍城外的飲馬池放牧秦穆公的戰馬,一匹戰馬不幸丟失,被附近“野人”捉得後殺馬吃肉。當地官吏抓住這些人準備嚴懲。秦穆公知道後立即制止,並對他們說吃了馬肉不喝酒會傷害人的身體。於是,秦穆公特意賜了一壇秦酒讓他們喝酒解毒赦免,這些人對秦穆公感恩不盡。秦穆公十五年,秦國與晉國發生戰爭。戰鬥中,秦穆公被晉軍包圍,身中劍傷。正當穆公仰天長嘆之時,突然300多“野人”飛馳而至,殺入重圍,銳不可當。他們正是雍城外曾偷吃馬肉的“野人”,他們不僅使穆公得以解脫困境,而且還活捉了晉惠公,晉軍失去主帥,很快就全軍潰敗。
北宋竇苹撰寫的《酒譜》記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醑惟一鐘。蹇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於河而釀也’,於是乃投之於河,三軍皆醉。”是說穆公興兵伐晉,到了黃河邊,想要用美酒慰勞三軍,怎耐僅有一鐘,於是聽從騫叔建議,於河,三軍飲而皆醉。這就是淬在雍州“秦穆公投酒於河”的典故。
百禮之會以酒成
漢代統一的局面和強盛的國勢, 為全國酒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柳林酒成為漢代皇室御酒和朝廷、貴族的宴飲必需品。鳳翔和柳林都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使中西酒文化在這裡交流融匯,大大促進了柳林酒數量和質量的提高。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成帝劉桀,前後八朝皇帝的祭五峙活動,曾30多次到雍地玄武山舉行。“百禮之會,非酒不行”。漢帝來雍,柳林之“醇酒”成為祭祀和飲用的唯一酒品。
張騫備禮柳林酒
《史記》記載了漢武帝派使臣張騫“鑿通西域”的偉大壯舉。絲綢之路的起點為西安灞橋,途經鹹陽、鳳翔府柳林鎮,西達陽關以外的新疆蔥嶺至中亞西亞及歐洲諸國。張騫所帶的國禮,主要有名貴的絲綢、瓷器茶葉和柳林酒。中國的絲綢之路,異國他鄉的商賈駝隊途經鳳翔柳林鎮時,以飲柳林酒為樂、以備柳林酒為貴。沿線異國友邦對來自東方古國的瓊漿玉液稱奇叫絕,讚不絕口。
裴公詩讚柳林酒
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三月,柳綠萬條,春風千縷。吏部侍郎裴行儉護送波斯(今伊郎)王子回國,途經鳳翔靈山腳下的亭子頭,午宴時店主打開了一壇封存多年的柳林酒,頓時酒香瀰漫,美味四溢,窗外蜂蝶聞香而墜,主客把盞微醺而歡,甚贊酒美。裴行儉見彼斯王子甚愛此酒,便送其一壇柳林酒,並即興作詩一首:“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
蘇軾有緣柳林酒
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二十六歲的天才蘇軾,初任鳳翔簽書判官不久,他就奉命赴柳林興酒。當時西夏元昊襲撓邊境,鳳翔酒業蕭條,加之朝迋禁曲過嚴,酒民收益甚微。蘇軾上書朝迋,提出了放曲權於民,收酒稅於國的主張,獲得皇上恩準。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酒民釀酒的積極性,當時柳林鎮酒燒坊有184家,向國家年繳酒稅20萬貫,位居全國第三位,鳳翔柳林成了全國聞各的酒鄉。
蘇軾喻酒釣詩鉤
宋仁宗嘉佑六年,年僅26歲的蘇軾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從此踏上仕途。蘇軾在鳳翔從政三年,期間所寫的100多首詩文,大多是以飲柳林酒有感而發,難怪他把酒稱為“釣詩鉤”。
蘇軾鐘愛柳林酒,更關心酒的生產與發展。他向朝廷提出一整套振興鳳翔酒業的措施,獲準實施後,鳳翔“酒坊遍地,百里飄香”,成為全國聞名的酒鄉。嘉佑七年,鳳翔久旱喜逢透雨,蘇軾喜不自禁,他趁官舍前面喜雨亭建成之機,他攀太白山祈雨成功“舉酒與亭上”,特用柳林酒邀朋歡聚於亭中,而以“喜雨亭”命名,寫下千古妙文《喜雨亭記》以記其與民同憂同樂的情懷。《凌虛台記》,則是“劉以利民”“把酒凌虛”的絕妙好文。他讚譽柳林酒為“釣詩鉤”,興起飲酒,必有佳作。蘇軾的酒句:“數畝荒田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花開酒美曷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使得柳林酒名揚天下。
雍城柳林美酒香
柳林酒的產地柳林鎮,是古雍州的一座千年酒鎮。歷代置酒坊、設驛站,是西通千隴必經之地,過往客商留宿者甚多,形成集市。明、清時設遞鋪,稱柳林鋪。柳林鎮自古以酒聞明。據史料記載,柳林鎮所在的鳳翔縣釀酒業源遠流長,幾千年經久不衰。古有“鳳鳴岐山,玉出昆崗。酒中鳳凰,出自鳳翔”的贊語。隋唐以來,鳳翔一帶出現了“百家有作坊,千村飄酒香”的釀酒景象。
唐代肅宗至德二年(757),將雍州改稱“鳳翔”,取意周文王時“鳳凰集於歧山,飛鳴過雍”的典故。張能臣《酒名記》曾載“陝西鳳翔府橐泉”;宋代蘇軾曾作有贊柳林酒的詩文:“花開美酒唱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明代蘇浚在《東湖》詩中讚美柳林酒“黃花香泛珍珠酒,華發榮分汗漫遊”;清代對“燒鍋”(釀酒作坊)採取當禁而不必概禁的政策後,至同治年間,釀酒作坊遍布於鳳翔縣城及周邊一帶,鳳翔白酒已是滿城飄香。而在鳳翔一帶所產古制白酒中,尤以柳林古鎮所產酒為最早、最佳,也最有名。
美哉柳林酒
柳林酒,是中國鳳香型白酒的源頭性美酒。柳林酒的源頭就在古雍州的鳳翔柳林鎮,酒名與地名相同,地名和酒名同美。五千年的農耕文明,儒家文化的禮樂文明,為柳林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釀酒條件,三千年的釀酒傳承和中華酒禮文明,為柳林酒贏得了“國酒根脈”“鳳翔燒酒”的美譽。
柳林酒,源於炎黃,始於殷商,《詩經》里飄飛著柳林酒的醇香;柳林酒,興於秦漢,《史記》中記敘著秦皇大鋪、張騫鑿空西域的酒事;柳林酒,盛於唐宋,《鳳翔縣誌》上,記載著裴公詠酒、蘇軾興酒的典故。溯源柳林酒,就是向中華民族的釀酒祖先表達感恩和敬意;就是向創造柳林酒文化和奇蹟的古人獻上光前啟後的信念和追求。人美酒美,以緣為美。花美果美,以夢為美。柳林酒,上與3000年鳳香傳統工藝一脈相傳,下與現代制酒科技融匯相通。集釀酒文化、酒禮文化、民俗文化於一身,鑄造出了“炎黃歷史文化緣,中華復興圓夢情”的悠悠酒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