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第一枝·桃花》是清代詩人納蘭性德的一首詞。上片寫東風夜雨下多情的桃花卻綻開了,加以用典使桃花的美韻風神畢見。下片推開去寫,想像桃花在夕陽里的美麗風采,並又與楊柳為伴,遂更加迷離動人。結處忽宕起一筆,回照了開端,給人以朦朧之美。全詞情景交融,用典渾一,韻致無窮。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東風第一枝①·桃花②
薄劣東風③,淒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多情前度崔郎,應嘆去年人面④。湘簾乍卷⑤,早迷了、畫梁棲燕。最嬌人清曉鶯啼,飛去一枝猶顫⑥。
背山郭、黃昏開遍。想孤影、夕陽一片。是誰移向亭皋⑦,伴取暈眉青眼⑧。五更風雨,算減卻、春光一線。傍荔牆牽惹遊絲⑨,昨夜絳樓難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東風第一枝:詞牌名,也作曲牌名。據傳為呂渭老所首創,原為詠梅而作。又名《瓊林第一枝》。雙調,上片九句,押四仄韻,五十字;下片八句,押五仄韻,五十字,共一百字。
②桃花:指桃樹所開之花。桃花灼灼鮮艷,又在春日開花,故詩詞中常與情事相關。
③薄劣(bó liè):薄情之謂。宋張元乾《踏莎行》:“薄劣東風,夭斜落絮,明朝重覓吹笙路。”
④“多情”二句:此用“人面桃花”之典。據唐孟棨《本事詩·情感》云:相傳唐崔護清明郊遊,至村居求飲。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佇立。明年清明再游訪,則門庭如故,而人去室空矣。遂題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⑤湘簾:用湘妃竹編織的帘子。
⑥“最嬌人”二句:謂清曉黃鵝在枝頭啼叫,那細嫩輕柔的啼鳴聲最是動人,當它飛去後,桃枝猶自顫抖。嬌,指聲音細嫩、清潤。前蜀李珣《望遠行》:“瓊窗時聽語鸚嬌,柳絲牽恨一條條。”
⑦亭皋(gāo):水邊的平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築。”皋:水旁地。”宋王安石《移桃花》:“枝柯蔫綿花爛饅,美錦千兩敷亭皋。”
⑧暈眉青眼:比喻柳葉。
⑨“傍荔牆”二句:意謂那鮮艷的桃花依傍在薜荔牆下,牽惹著遊絲,紅艷艷的與那紅色的樓閣互掩難辨。 荔(lì)牆:薜荔牆。 遊絲,飄動著的蛛絲。絳(jiàng)樓:紅樓。
白話譯文
東風薄情,夜雨淒迷,而拂曉看庭院裡的桃花,還是昨天的樣子。多情如前人崔護,應該會發出人面桃花的感嘆吧。簾櫳剛剛捲起,看著樑上雙飛雙棲的燕子,一時神迷清晨黃鶯那細嫩輕柔的啼鳴聲最是動人,黃鶯飛去,一枝桃花仍顫動不已。
黃昏時分,山陰處的桃花已經開遍。夕陽中獨立的桃樹,越發顯得悲涼。是誰把它移來陪伴水邊的楊柳?希望五更時分的風雨不要吹損桃花,那鮮艷的桃花依傍在薛荔牆下,牽惹著飄蕩的蜘蛛絲,與昨夜那紅色的樓閣互掩難辨。
創作背景
在一個桃花飄香的陽春之日,納蘭的情緒徘徊於“人面桃花”的故事中,直到“湘簾乍卷”才醒悟過來,看見了梁間棲燕。此時又憶起了從前與愛妻雙宿雙飛的美好時光,故作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描寫了庭院在經歷了東風夜雨的摧殘之後卻依然如故,而桃花卻開放了。 “多情前度崔郎,應嘆去年人面”,此處用了崔護“人面桃花”的典故,而納蘭用此典,既是讚美桃花的美麗,又可能暗含隱秘的情思。詞人唏噓,此情此景如果被崔護看到,應當會發出人面桃花的感嘆吧。納蘭的情緒尚在“人面桃花”的故事裡徘徊,至“湘簾乍卷”才猛地回神,看梁問棲燕,“早迷了、畫梁棲燕”,詞人在這裡沒有點明,卻可以推想,彼時看見的定當是雙飛雙棲的燕子,因此才會一時迷神。與此同時,清曉黃鸚在枝頭啼叫,那細嫩輕柔的啼嗚聲最是動人,當它飛去後,桃枝猶自顫抖,別有一種楚楚動人的姿態。“最嬌人、清曉鶯啼,飛去一枝猶顫”,一個“嬌”字描摹出聲音的細嫩、清潤,使桃花的風韻更加傳神。
下片則由庭院寫到山郭,虛寫夕陽里的桃花,並與楊柳為伴,應是更加美艷。納蘭的思緒也由眼前的庭院推延到山郭,他想像桃花在夕陽里的美麗風采。想著想著,卻覺得這樣的桃花似乎太孤單,“想孤影、夕陽一片’”,獨立夕陽中,愈美麗就愈顯得悲涼。於是詞人給桃花找了水邊楊柳為伴,使它愈加動人迷離,願望終歸是願望,“五更風雨,算減卻、春光一線”一句將人拉回了現實,夜來的風雨減損了春色。結處忽宕起一筆,點醒題旨,回照了開端,景情融鑄合一,含悠然不盡之意,給人以感發,給人以聯想,給人以朦朧之美。
這首詞看似寫景,實則寫情;看似詠物,實則蘊含深意。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陳淏《精選國朝詩餘》:“詠梅名作極多,題桃此為佳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