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漸于海 漸 jiā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漸于海
- 出處:《尚書·禹貢》
- 本義:河水東流入海
- 引申:向東方流傳
東漸于海 漸 jiān
東漸于海 漸 jiān...... 東漸于海詞語解釋 編輯 東漸于海 漸 jiān東漸:原指河水東流入海,引申為向東方流傳。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向東方流傳。東漸於...
東漸書院位於今江蘇省南通市余西場通源鎮東街東嶽廟西側,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孔子誕辰9月28日正式開辦。是清代通東地區惟一的官辦書院,與南通紫琅書院、海門...
漢字,本義是水名。即今之浙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水經》曰,漸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餘杭,東入于海。酈氏注則曰浙江,以後無稱漸江者。引申為流入、沾濕...
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皋陶...
余嘗西至空桐10,北過涿鹿11,東漸12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13者近是14。予觀《春秋》15《國語》...
平治(1159年四月二十日至1160年正月十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二條天皇。《史記卷二·夏本紀》:“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但由於所言的範圍遠超過當時實際了解的地域,對四周邊緣地帶只能作出"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的粗略交代,不過還是正確地指出了中國東臨大海、西北為沙丘移動...
四海書院,源自《尚書·禹貢》篇:“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 以“四海書院”命名,表明暨南大學作為“華僑...
《史記·五帝本紀》:“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漢書·外戚...
後來司馬遷“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 [2] ,收集民間傳說並進行實地考察,參證文獻記載寫成《史記·五帝本紀》,復原了阪泉之戰的歷史過程。...
“滏流東漸,紫氣西來”刻石,嵌砌於邯鄲武靈叢台南門內西城垣。青石八塊,高五十八厘米,總寬三百八十五厘米。著名的愛國軍事家胡景翼於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
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 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尚書·禹貢譯文 禹分別土地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樹木作為路標,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冀州:從...
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
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
東漸于海。掩有歡喜之都。振聲教於無邊。通車書於有頂。遂使百億須彌。既鹹頒於望祑。三千法界。亦共沐於皇風。故令五方印度。改荒服於[葶-丁+呆]街...
“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中文...
《書》稱: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其九服之制,可得而言也。然荒域之外,重譯而至,非足跡車軌所及,未有知其國俗殊方者也。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夷有...
“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篇:“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學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創立於...
東漸于海。掩有歡喜之都。振聲教於無邊。通車書於有頂。遂使百億須彌。既鹹頒於望祑。三千法界。亦共沐於皇風。故令五方印度。改荒服於[葶-丁+呆]街...
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舊題漢·孔安國傳:「玄,天色。禹功盡加於四海,故堯賜玄圭以彰顯之,言天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