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土地

東北黑土地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兩土二兩油”的比喻,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它以純黑色為顯著特徵,只能形成於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嚴寒乾燥的寒溫帶,因此又名寒地黑土;又由於其形成需要經過淋溶作用,又名淋溶黑土。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

東北黑土地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每年產生的玉米秸稈達上億噸。秋收後,東北許多村屯用秸稈打包機將地里的玉米秸稈打成圓包,並在來年春耕前陸續將秸稈包離田,運往加工企業製成飼草或送往生物質電廠做燃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北黑土地
  • 外文名:Northeast Black Land 
  • 用途保護和提升黑土耕地質量
形成原因,保護政策,分布範圍,開發利用,

形成原因

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冷濕,土壤母質粘重,並有季節凍土層。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層滯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機殘體進入土壤。 漫長的冬季,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機質分解緩慢,並轉化成大量腐殖質累積於土體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質層。
河流的流向衝擊。黑土地邊上有兩條大河,東北地區地勢平坦,遼河、黑龍江等河流的流水從上游攜帶了大量的有機質,當河流流經松嫩平原,流速緩慢,這些有機質就全部沉積到了土地上。就形成了黑土地。

保護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深入龍江大地考察調研、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強調“老工業基地要搶抓機遇、奮發有為”“闖出一條新形勢下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新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黑龍江省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銜接,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最佳化營商環境,在黑土地上奮力闖新路、開新局。
  守牢“大糧倉”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黑龍江深耕農業,糧食產量從2012年的1152億斤增加到2021年的1573.5億斤,商品量和調出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擴種大豆是今年中央一號檔案的重要內容。在黑河市愛輝區西崗子鎮坤站村大豆高產創建示範區,採用良種栽培的大豆長勢喜人。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龐海濤說,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常年占全國40%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黑龍江採取多種措施擴種大豆,年初制定擴種1000萬畝的任務已超額完成。
  端牢中國飯碗,萬畝糧倉田疇起。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如今,黑龍江已建設“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的高標準農田9141萬畝。“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深入實施,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9%,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比2012年高6.33個百分點。
  守牢“大糧倉”,要保護好黑土地。黑龍江現有耕地面積2.579億畝,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占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全省為保護黑土地採取秸稈粉碎全量還田等一系列措施。
  興民富農,“大糧倉”還積極拓展深加工產業。在位於綏化市青岡縣的京糧龍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粒粒金黃的玉米,經過發酵、提取、精製等工藝,變為可套用於多個領域的“L乳酸”產品。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750家,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3.5%。
  圍繞市場需求,黑龍江努力打造各具優勢特色的生產區帶,在實現質效同升的同時,也讓當地農民嘗到了甜頭。截至2021年,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888元。
  打好轉方式調結構的組合拳
  6月15日,中國一重龍申(齊齊哈爾)複合材料有限公司製造的首套風電葉片成功驗收交付使用。這標誌著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基本形成覆蓋技術研發、裝備製造、風場建設、運維服務等領域的風電全產業鏈體系。
  從傳統製造領域進軍風電新能源,是中國一重這家國內重型裝備製造業企業加快轉型創新、競逐“綠色賽道”的例證。
  2021年,黑龍江規上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是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這一成績的取得,同一批大型國企不懈改革創新密不可分。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黑龍江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要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
  隨著體制機制不斷改革完善,一批“老字號”企業加快向“新”而行。過去5年,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投入達到70多億元,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白鶴灘水電站是全球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之一。在這個項目中,我們攻克了百萬千瓦水電機組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哈電集團電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貴說。
  通過對“原字號”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黑龍江推動“原字號”持續升級煥新。
  在油城大慶,中國石油首個水面光伏項目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範工程併網發電。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再次提速。在昔日“一煤獨大”的雞西、雙鴨山、七台河、鶴崗等煤城,“原字號”煤炭產業鏈不斷延伸,“新字號”非煤產業加快培育,多業並舉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在高質量處下篙,才能駛向新經濟的藍海。當前,黑龍江大力扶持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為培育壯大“新字號”,近年來,黑龍江給予企業更多“真金白銀”支持。2012年至今,黑龍江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由554家增加到2738家。一批百億級民營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脫穎而出。
  一系列轉方式調結構的組合拳,為黑龍江推動工業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近9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增幅。
  最佳化營商環境厚植髮展沃土
  “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最佳化發展環境,激發創新活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明確要求。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奉均衡說,為縮短企業從簽約入駐到投產的時間,當地政府為園區企業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辦事不出園區。目前已有華為鯤鵬、東軟等406家企業在這裡註冊。
  省級權力事項由2889項壓減至千項以內,徹底清理非行政許可,各地自設許可全部清零……黑龍江近年來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項項便民利企的措施顯效。
  投資能引進來,更要把企業留得下、穩得住。近年來,黑龍江出台《關於在全省百大項目建設現場考察考核幹部的意見》,激勵幹部務實作為,為擔當者擔當、為盡責者負責;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與紀委監委、組織、司法等部門構建聯動工作機制,監督問效更有力;密集出台《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辦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導意見》等300多部法規、規章和最佳化營商環境綜合性政策檔案,制度環境日益完善。
  10年間,黑龍江市場主體由2012年不足百萬戶增至目前的290多萬戶。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2.1萬戶,同比增長26.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3.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國第12位,其中民間投資增長5.9%。
  從最佳化營商環境這一關鍵點切入,一系列支持產業轉型、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吸引人才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黑龍江的振興發展新路,正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不斷延伸。

分布範圍

我國的東北平原地區有著廣闊的黑土分布,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總面積約為35萬平方千米。 黑土的厚度大約為1米,大約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就需要200至400年的時間,這是一筆自然界用了2萬年以上的時間才積澱的財富。
東北黑土地
分布範圍

開發利用

9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階段性成果,介紹了“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一年多以來的主要工作進展,發布了《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報告(2021年)》。
  《報告》系統介紹了東北黑土地地表賦存環境現狀、黑土區氣候變化與水熱條件、作物種植與糧食生產、農田設施與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情況,分析了黑土地土壤性質及退化狀況,總結了2021年度“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主要進展與取得的成效情況。
  中科院在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同時,編寫並發布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年度報告,向公眾系統解釋黑土地保護關鍵技術與創新模式,報告科技會戰主要進展與成效,讓公眾更加科學系統地認知黑土地、保護黑土地。
  1.《報告》系統介紹了黑土地自然生態本底特徵
  東北黑土區呈現中部平原、三面環山的盆地狀地形,區內山地、平原、丘陵和台地分布面積相當。東北黑土區雨熱同季、降水集中,加上黑土表層鬆軟,坡度大於0.5°耕地就存在土壤水力侵蝕風險,坡度越大侵蝕風險越高。東北黑土區生態條件優越。森林、草地、濕地資源豐富,既是黑土地成土與演化的物質基礎,又是黑土地可持續利用本底條件。
  長期氣象觀測數據顯示,東北黑土區氣候變暖趨勢明顯,過去60年平均氣溫增速0.31℃/10年,≥10℃積溫已由20世紀60年代的2830℃增加到現在的3250℃。降水量小幅度增加,但降水時空分配的不均衡態勢加劇,乾旱與洪澇災害風險增加。氣溫的升高使得農作物潛在生長季延長和適宜種植區邊界北移,近60年作物潛在生長季平均延長速率為1.7天/10年,玉米種植適宜區北界向北移動了156千米。
  2.《報告》分析了黑土地開發利用與糧食產出情況
  自20世紀初大規模移民和大範圍土地墾殖以來,東北黑土區農業開發利用強度持續上升。東北黑土區農作物播種面積持續擴張,並形成了“糧食主導”的農業種植格局。到2020年,東北地區糧食播種面積2865.5萬公頃(42982.5萬畝),糧食作物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93.3%,玉米、大豆和水稻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9%。
  東北黑土區農業要素投入進入結構調整期。2015年以來,化肥施用量持續下降,農藥施用量已下降到國際警戒線以下。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提升,土地流轉與規模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
  糧食產出與供給能力不斷增強。2000-2021年,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增長了近2倍,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糧食增加量占全國糧食產量增量的50.71%,全國一半的糧食增產來自東北地區。同時,糧食對外供給能力不斷提高,按照人均400公斤糧食需求量計算,2020年區域糧食可剩餘量達到1.29億噸(2580億斤),輸出的商品糧占全國商品糧總量的1/3。
  3.《報告》總結了中科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進展
  中科院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聯合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三省一區開展科技攻關與關鍵技術示範推廣,共同打造了7個萬畝級示範區,核心示範區面積11萬畝,形成主推技術22項,2021年度累計示範推廣面積7700萬畝。初步構建了“梨樹模式2.0”、“龍江模式”等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樣板。“梨樹模式”在吉林省推廣套用2800萬畝;“龍江模式”、“三江模式”已納入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在黑龍江省分別推廣套用1620萬畝和1910萬畝,立體監測農業科技服務黑土耕地7500萬畝。
《黑土地保護法》實施後迎來第一個收穫季——用養並重解碼黑土地豐收
黑龍江現有耕地面積2.579億畝,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占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記者在黑龍江採訪中發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後的第一個豐收季,人們對黑土地的保護意識更加深入。黑龍江多措並舉,堅決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守好“中華大糧倉”。
豐收季節的黑龍江,秋整地的景象隨處可見。通過深松深翻、秸稈還田等措施實現土地“黑色越冬”,有利於第二年春耕和黑土地保護。同時,在黑龍江西部地區也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大量秸稈粉碎後直接覆蓋在地表。
  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位於黑龍江西部,屬於半乾旱區,風沙問題突出、土壤風蝕水蝕嚴重,黑土耕層薄。從2013年開始,為了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乾旱問題,當地的超越現代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就開始嘗試推行以秸稈覆蓋還田、免耕作業的保護性耕作模式。經過多年堅持,不僅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黑土耕層沒有變薄,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乾旱年份玉米減產的痛點,風調雨順的年份玉米增產明顯。
  在龍江縣景星鎮景山村,種糧大戶王克強加入超越合作社以後,在自家地塊推行保護性耕作模式,嘗到了黑土地保護的甜頭。“今年糧食收成好,1畝地能打1500斤玉米,比往年多打200斤左右。新下的玉米潮糧價格比去年貴1角錢,達到每斤1.04元,真是豐產又豐收。地里大概有一半秸稈運出來用作牛羊飼料,剩下的秸稈就覆蓋在地表,等到來年春天進行免耕種植。”王克強今年託管了2000多畝土地,看著玉米豐產豐收,他喜上眉梢。
  “黑土地保護關鍵在於用養結合。”超越合作社理事長魏剛告訴記者,傳統耕作方式要翻地整地,工序多、成本高、對土壤損傷大,小型拖拉機一天只能耕作十幾畝地,人工貴、效率低。當地黑土耕層薄,翻地整地還容易把底層的黃沙翻上來,影響地力,導致糧食減產。傳統的耕作方式必須改進,否則合作社託管的40多萬畝土地的成本開支巨大,合作社也會難以為繼。通過推行免耕種植,省去了秋整地的成本,一台免耕機一天能播種100多畝地,大幅提升了春耕生產效率。從玉米產量表現看,免耕地塊的玉米不僅沒有減產,反而持續實現穩產,好的年景實現高產。
  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模式正在東北黑土區得到普遍推廣。據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的《2023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畫技術指引》,我國自2020年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畫以來,東北四省區已累計在223個項目實施縣實施保護性耕作2.01億畝次,2022年實施面積達到8300萬畝,超額完成8000萬畝任務面積。同期,共建設了56個整體推進縣和712個縣鄉級高標準套用基地,25個縣實施面積超過100萬畝,四省區以點帶面、梯次鋪開的態勢已經形成。近年來,黑龍江通過規劃引領、科技支撐,築牢黑土地保護利用基礎,堅決遏制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黑龍江探索總結出的平原旱田、坡耕地、風沙乾旱及水田4個黑土耕地類型區黑土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為《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模式。
  黑土地保護既要從技術入手,也要建立起黑土地保護的制度體系,這也是推行《黑土地保護法》的關鍵所在。從2021年開始,黑龍江省全面實施田長制,種好黑土地,保護責任田。
  “耕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雙鴨山市四方台區太保鎮靠山村村民楊國華是當地田長制保護格線成員,他平時一有空閒就到地里看看,一旦發現亂占亂建、丟棄農藥外包裝等行為會當場制止。“村里設立田長制格線員,就是要經常性管護巡查,時刻關注耕地安全。”楊國華說。
  作為“田長制”格線化管理體系最小單元,村級格線長和格線員直接面對田間地頭,在發揮監管職能的同時,能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讓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目前,黑龍江設定了省、市、縣(區)、鄉(鎮)、村和格線、戶“5+2”七級田長責任體系,讓黑土耕地保護利用責任到人頭、到部門、到地塊,形成全覆蓋監管機制,確保黑土耕地不減少、不退化。
  “黑土地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要提升廣大民眾黑土地保護法律意識,堅決捍衛黑土地保護法。通過強化黑土地保護和治理修復,長遠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用法治力量守護中國人的飯碗。”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院長劉傑表示,中低產田改造蘊含提升糧食產量的巨大潛力,未來在做好常規黑土地保護的同時,要把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和資金更多向中低產田傾斜,從而讓黑土地更好造福子孫後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