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吉政辦函〔2021〕141號
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通化市、松原市人民政府,有關縣(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9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方案全文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
(2021-2025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農業農村部等七部委印發的《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農建發〔2021〕3號)、《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東北黑土地保護工作的通知》(農辦計財〔2021〕11號)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吉發〔2021〕10號),進一步加強典型黑土區耕地保護,持續提高糧食穩產增產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堅持保護優先,推動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逐步改善黑土區耕地內在質量、設施條件和生態環境,實現黑土地永續利用,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實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壓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依法依規統籌安排相關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黑土地保護利用。
——堅持規劃引領、創新發展。強化頂層設計,創新工作機制,堅持高位推動,探索構建吉林特色的黑土地保護體制機制,統籌實施地力培肥、農田建設、水土保持、環境治理、質量監測等工作。
——堅持科技創新、示範帶動。突出將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為載體,集中力量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示範帶動全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水平整體提升。
——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統籌把握耕地地類,針對水熱條件、地形地貌、耕作模式等特點,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台,突出綜合治理,分區分類實施黑土地保護技術措施。
——堅持農民參與、合力推進。強化黑土地保護政策宣傳,充分調動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性,積極引導各類組織和社會資本參與,在全省範圍內形成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合力,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邁上新台階。
三、工作目標
在典型黑土區22個重點縣(市、區)劃定黑土區耕地保護區,總面積不低於2500萬畝,連續5年採取工程、農藝、生物等綜合措施進行保護。
2021年,建設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含標準化示範-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120萬畝),治理侵蝕溝229條,實施保護性耕作等秸稈還田2000萬畝和“有機肥+深翻還田”500萬畝。
到2025年,累計新建高標準農田1240萬畝以上(含標準化示範-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面積600萬畝),治理侵蝕溝1120條,實施保護性耕作等秸稈還田1億畝次和“有機肥+深翻還田”2500萬畝,實現耕地質量明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1g/kg,旱田、水田耕作層分別平均達到30厘米和20厘米以上,耕地“變薄、變瘦、變硬”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防治取得初步成效,黑土地保護利用長效機制基本形成。
四、分區施策
(一)中部半濕潤區提質增肥。在長春市雙陽區、九台區和榆樹市、農安縣、德惠市、公主嶺市、伊通縣、梨樹縣等8個縣(市、區),以完善耕作體系、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修復耕層為主攻方向,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條帶還田、深翻還田、碎混還田等技術模式,配套實施機械深翻(松)、施用有機肥、土壤養分調控等技術。推行“一翻兩免”耕作技術模式(即實施一年玉米深翻還田和兩年免耕播種相結合)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快速腐熟技術,推動農肥堆漚還田技術模式套用。
(二)東部濕潤區固土保肥。在永吉縣、舒蘭市、磐石市、蛟河市、樺甸市、東豐縣、輝南縣、柳河縣和梅河口市等9個縣(市),以防治水土流失,修復農田生態為主攻方向,採取修築梯田和保護性耕作等措施,配套建設截水、排水、引水等坡面徑流攔蓄和疏導設施以及侵蝕溝治理工程,加強坡耕地整治和侵蝕溝治理。實施秸稈粉耙、深翻、碎混等還田技術模式和增施有機肥、土壤酸化治理等農藝措施。
(三)西部半乾旱區改良培肥。在雙遼市、松原市寧江區、前郭縣、長嶺縣和扶餘市等5個縣(市、區),以節水灌溉、培肥地力、抗旱保墒保土、改良鹽鹼為主攻方向,採取免耕播種、秸稈還田、鹽鹼化治理、節水灌溉等集成技術模式。在土壤瘠薄區域採取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調理劑等鹽鹼土壤綜合改良措施。在具備灌溉條件區域推廣“秸稈深翻還田+滴灌減肥或坐水種保苗”等技術模式。在風蝕嚴重區域,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技術模式和秸稈條帶還田技術模式。
五、實施內容
(一)突出抓好秸稈還田。在適宜區域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對保護性耕作農機具優先補貼,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整縣推進,積極建設高標準示範套用基地。因地制宜推廣套用秸稈深翻還田,最佳化耕作制度,適宜地區改春整地為秋整地,在旱地採取秋季收穫後實施秸稈機械粉碎翻壓或碎混還田,水田採取秋季收穫時直接秸稈粉碎翻埋還田。(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二)穩步實施有機肥施用。探索有機肥(農家肥)施用補貼政策機制,重點實施“有機肥+深翻還田”為主的綜合技術模式,將有機肥田間貯存和堆漚用地按設施農業用地管理。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種養循環農業,開展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堆漚腐熟和就地就近施用。探索有機肥與微生物肥料配合施用,提高土壤肥力。(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共同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三)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突出“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重點實施農田土地平整、田間機耕路、灌排渠道、岸坡防護、溝道治理、農田電網等綜合設施建設。加快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打造一批高產穩產、綠色生態、適宜全程機械化作業、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示範樣板。(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四)持續強化農田水土保持。開展侵蝕溝綜合治理,採取修建谷坊、溝頭防護、截水溝、溝道灘岸防護、支毛溝治理及相關林草措施,遏制侵蝕溝道發展。開展坡耕地綜合治理,重點推行“二改一修”建設,對坡度6度以下漫川漫崗耕地推行保土耕作和等高改壟,種植地埂生物籬帶;對坡度6度以上坡地區域,修築等高U型溝,種植灌木防沖帶;對溝毀耕地實施“一修”,修築滲井、秸稈填埋溝道、上層覆土,恢復墾殖。(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五)積極抓好農田環境治理。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每年採集測試土壤樣本,到2025年,重點縣(市、區)項目區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化肥利用率穩定在40%以上。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健康栽培等綠色防控技術及高效低風險農藥,到2025年,農藥利用率穩定在40%以上。開展鹽鹼地改良示範,在西部地區選擇3個縣(市、區)建設鹽鹼化土壤改良治理示範區,綜合套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改良措施,探索治理修復綜合技術模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降低耕層含鹽量和鹼化度,連續實施5年,到2025年底建成示範面積6萬畝。(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六)加快完善農田防護林建設。在不違規占用現有耕地前提下,深入實施中西部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工程。對防護功能低下的退化防護林帶進行修復改造,逐步提高質量,增強防護效能。對生理成過熟林帶進行採伐更新,建設新一代防護林,調整最佳化防護林網結構,形成完備的農田防護林體系。2021年完成退化林帶修復改造1.9萬畝、成過熟林帶採伐更新1.2萬畝,到2025年累計完成退化林帶修復改造8萬畝、成過熟林帶採伐更新5萬畝。(省林草局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七)著力加強耕地質量監測。加快構建成熟、完善的耕地質量監測評價體系。建立健全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和調查點,依託科研教學單位,分類型建立黑土地保護利用長期監測研究站。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技術和遙感技術等現代化手段,構建多源數據監測體系,針對耕地質量穩定性指標、易變性指標,科學分析耕地質量變化趨勢。探索建立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效果第三方評價機制,對項目區開展執行期和任務完成時的數量和質量評價,監測工程實施效果。(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各相關市、縣政府落實)
六、構建長效機制
(一)加快規劃編制。制定全省黑土地保護規劃,相關市、縣政府對照省級規劃制定本地黑土地保護規劃,結合縣域黑土區耕地分布劃定保護區,面積不低於2021-2025年保護任務,合理安排相關措施實施計畫。廣泛徵求專家和農民民眾意見建議,做到規劃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二)加強政策統籌。統籌推進吉林省“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和黑土地保護工程,落實黑土地保護有關政策、項目,加強相關資金分配使用的銜接配合。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台,綜合實施大中型灌區改造、小流域綜合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整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保護性耕作、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等項目。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與中國科學院等國家和省科研教學機構合作,籌建黑土地保護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東北黑土地研究院等3個科技創新平台;依託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吉林省黑土地保護與高效利用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開展黑土地保護相關機理研究、黑土地耕地質量修復技術攻關、主要農作物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研發等4個領域專項攻關,切實增強科技對黑土地保護工作的支撐能力。
(四)強化示範引領。啟動梨樹等2個萬畝級核心示範基地和22個千畝級輻射示範基地建設,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成果套用示範,每個縣(市、區)培育30個示範樣板村,探索建立“經營主體+生產基地+科研單位+農戶”多元化合作機制。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示範戶,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等先進技術及優質品種、機具綜合示範,力爭覆蓋各重點縣(市、區)70%行政村。
七、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各級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全面推行“田長制”,壓實“五級書記”抓黑土地保護責任,統籌推動黑土地保護政策落實。充分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保護利用黑土地積極性,促進用地養地。每年5月上旬,項目完成驗收後,各重點縣(市、區)政府向省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工程實施情況,匯總形成全省總體情況報省政府。
(二)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經費,按規定統籌整合黑土地保護相關項目資金,提升耕地占用稅征管水平,用好用足土地出讓收入支持鄉村振興有關政策,探索發行高標準農田專項債券,積極引導第三方服務機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投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切實加強對黑土地保護工作的資金保障。
(三)明確責任分工。各市級政府要做好對轄區有關縣(市、區)工作計畫進展的監督管理,檢查驗收任務措施實施情況。相關縣級政府負責制定年度資金統籌使用方案,分解細化任務資金,編制本縣(市、區)黑土地保護工程工作計畫、實施方案和任務清單並組織實施,落實到地塊。各級財政、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協調落實資金,相關部門按職責落實工程任務,加強政策任務落實監督,共享相關監管信息。
(四)強化監督考核。制定黑土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建立黑土地保護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每年進行一次實施情況評估,每3年逐縣(市、區)進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結果列入縣級政府班子及其主要負責同志績效考核。增加黑土地保護在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等中的指標權重,通過督查、考核、通報、約談等方式,壓實縣級黨委政府責任。
(五)注重宣傳培訓。落實《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的通知》(吉辦發〔2021〕18號),強化黑土地保護科技人才隊伍、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和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創新農技人員職稱評價機制,激發農業科技人員活力。加大黑土地保護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成效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黑土地、保護黑土地的良好氛圍。
附屬檔案:
1.吉林省典型黑土區耕地保護面積分解表
2.典型黑土區重點縣(市、區)黑土地保護農藝措施任務分解表(2021-2025年)
3.典型黑土區重點縣(市、區)黑土地保護工程措施任務分解表(2021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