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十中學(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市第十中學

杭州第十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杭州第十中學前身為宗文義塾,創建於1806年,是浙江省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中學。210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至今已是名流薈萃,校友遍布海內外。學校現為杭州市優質國中、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學校現有教學班3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州市第十中學
  • 簡稱:杭十
  • 校訓:質樸耐苦 誠實不欺
  • 創辦時間:1806年
  • 類別: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學
  • 現任校長:陳積糧
  • 知名校友:張天翼、吳晗、陳招娣、馬敘倫
  • 所屬地區:浙江省
  • 教學班:30個
  • 地址:杭州市皮市巷158號
簡介,辦學特色,十中簡史,杭十中,地圖信息,

簡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現有高級教師52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7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市級優秀教師3人;市、區教研大組成員12人;年輕教師迅速成長,近幾年來,先後有23人被評為市、區教壇新秀,在杭州地區青年教師優質課、說課等教學競賽(評比)中15人獲一等獎、10人獲二等獎。
學校堅持“依法治教、科研興教、文明執教”方針,倡導“勤奮、求實、進取、創新”校風,各項工作蒸蒸日上,先後獲得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綠化先進集體、衛生先進單位、文明單位、體育先進單位、教科研先進集體和浙江省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的《實行人本主義科學管理的實踐研究》、《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二項課題分別獲浙江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
學校教育設施先進,建有塑膠運動場和一流的教學新大樓,校園網、綜合電化教室、多媒體網路教室、語音教室、計算機房、多功能演播廳和閉路電視網等現代教育技術設施,圖書館藏有包括珍貴古籍在內的圖書達10萬餘冊。
杭州第十中學為第一批志願學校。地處市中心皮市巷解放路慶春路間),環境幽雅,交通十分方便,二十幾條公交線可直達。

辦學特色

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把學校辦成“三滿意”優質名校
杭州第十中學前身為宗文義塾,創建於1806年,有著豐厚的人文底蘊,是浙江省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中學。
為認真貫徹十六大,深刻領會《浙江省教育現代化綱要》的精神,落實《杭州市關於實施素質教育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意見》和《上城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要求,不斷推進我校教育發展的步伐。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實施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創建一流基礎教育為中心任務和實現目標,堅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促進學校教育可持續發展,把杭十中辦成“環境幽雅、設施一流、師資精良、質量上乘、管理有序”的優質名校。
二、學校現狀分析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以德育為核心,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後勤為保障”的辦學策略,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近兩年來學校先後獲得了區文明單位、先進黨支部、教育系統工會先進集體、群體師德創優先進集體、示範團委、杭州市綠色學校、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教科研先進集體;浙江省首屆省級綠色學校等榮譽。
十六大的召開,給基礎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戰略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我們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乘勢而上,實現杭州十中教育的快速發展。
三、2003年~2005年規劃
把杭州十中辦成“環境幽雅,設施一流,師資精良,質量上乘,管理有序”的示範學校,是杭州十中全體教職員工的奮鬥目標。在三年中為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三年學校發展的構想。
2003年啟動學校西北角(皮市巷)和東南角(馬市街)的居民動遷工作,儘快實施體育館和行政樓的新建工程;新建二個多媒體綜合電化教室、一個勞技教室、十個實物投影儀教室、一個擁有56台電腦的計算機教室和分部校園網,為申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做好物質準備,為儘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打好基礎。
2004年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力爭學校的生均占地面積、生均綠化面積、生均建築面積、技術信息化工程等一些硬體指標達標,皮市巷改擴建工程完工,實現本部作為高中教學點,分部作為國中教學點的目標。
2005年學校所有班級都將擁有實物投影儀,班班都能實現互動式教學,達到教育現代化的主要目標,十中將成為“上城領先,杭州示範”的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的優質名校。
四、三年規劃的主要目標
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因此必須特別重視教育觀念的更新,以現代化的教育觀念來指導教育。
三年期間我校將達成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指標:
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和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1.提高中層及以上幹部的管理水平,增強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每年選派1~2名幹部參加幹部培訓班,培養一支勤學習、懂理論、會思考、有專長、善管理的幹部隊伍。
2.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和業務進修,培養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的水平。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並有1~2名教師達到碩士生及以上學歷。
3.重視骨幹教師的培養,分層次、有重點地培養各類學科帶頭人,三年內將培養在上城區有影響的教師15~20名;杭州市有影響的教師3~5名;省內有影響的教師2~3名;特級教師1~2名。
二加大現代化教育設施投入的力度,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1.大力開展以計算機和校園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實現教育信息化。到2005年,學校的硬體設施、師資培訓、課程設定、網路建設和課件製作都能達到較高水平。
2.集聚資金投入學校現代化教育設施,到2005年,學校將實現班班有實物投影儀,班班都通校園網。
3.現代教育技術全員培訓,2003年將完成對45周歲以下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和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在此基礎上將對所有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使所有教師都能套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
4.在建設好校園網的同時,接通網際網路,開展多媒體教學,實現無紙化辦公、遠程教育及教育信息管理等。
5.繼續實施“德育為核心,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後勤為保障”戰略,重視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套用,建立學科信息資料庫。
三繼續實施學校工作課題化,形成教育社會化。
1.以集約型課題的形式,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德育、心理健康、現代教育技術套用等方面開展重點攻關,以期取得突破。
2.及時總結研究成果,爭取每年有1~2項市級論文獲獎或獲市級教育科研成果獎;三年內有省級論文獲獎或國家級論文獲獎。
3.形成以民主管理為核心的人本管理,充分發揮黨總支的監督、保證作用,工會、教代會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廣大教工辦好學校。
4.現代教育必須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要形成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參與教育的良好氛圍,使社區教育成為每個市民接受終身教育的場所。
5.進一步做好警校共建、院校共建、軍校共建、社區合作的工作。
實現教育現代化,是學校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抓住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的良好機遇,乘勢而上,用三年時間,把杭州十中辦成一所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的示範學校。

十中簡史

學校現名為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學。前身是杭州宗文義塾——杭州宗文中學校。“宗文” 以文為宗,既包括文化的知識外顯,又包括文化的精神內蘊,即文與道的完美統一。  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學,是一所杭州市教育委員會直屬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學。北臨慶春路,南瀕解放路,地處杭州市中心。她的前身是創建於公元1806年(清嘉慶十一年)的宗文義塾。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改為杭州宗文中學堂,1912年改為杭州私立宗文中學校,1956年轉為公立,更名為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學。歷時194年,為杭州市最古老的一所中學。 創辦人是周士漣(字補年),浙江嘉興市新豐鎮人,著名義士、著名教育家。約公元1795年,周士漣在嘉興新豐鎮連辦平林、里仁、鹽溪、尚文四義學。清禮部尚書汪廷珍視學浙江時,曾撰文《新豐義塾記》,向社會舉薦周士漣的崇高義行。1806年周士漣舉家至杭,不顧傾家蕩產,不顧心力交瘁,經日擊敲銅鑼,沿街逐戶籌款募捐,創設杭州宗文義塾。其艱苦辦學的精神感動了杭州士紳和諸多百姓,從而取得"北武(訓)南周(士漣)"的崇高聲譽。公元1821年、1822年(清道光元年、二年)清太子太保林則徐杭嘉湖道時,又深為周士漣的善義所動,連寫《宗文義塾記》和《杭嘉義塾添設孝廉田記》,高度讚揚周士漣的可貴精神和高尚人格。 1907年義塾改學堂,前清舉人、杭城名流、宗文中學堂首任堂長、監督朱丙炎(字碩甫),發揚宗文精神,以"質樸耐苦,誠實不欺"的校風整肅全校,使之成為浙東"教風特著的名校"。 1937年,日寇侵華,杭州淪陷,宗文中學二任校長、前清舉人、著名詩人、書法家、地理學家、著述家、社會活動家鐘毓龍(字郁雲),帶領學校師生,西遷建德,南徙雁盪,為浙西、浙南山區培養了一大批愛國志士和知名人物。 1949年杭州解放,1956年起學校轉為公立,學校教育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學校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德育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實績。在跨入21世紀的重要時刻,學校上下協力同心,立誓進一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再創浙江省杭州第十(宗文)中學新世紀的輝煌。 194年以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28751名畢業生(建國前為2848名)。其中有一大批活躍在社會各個舞台的知名人士。如著名教育家馬敘倫,著名詩人劉大白戴望舒,著名著述、翻譯家卜成鐘,著名歷史學家繆鳳林吳晗,著名作家張天翼洪汛濤鄭秉謙,著名美術家董希文葉慶文傅維安,革命烈士曾志達趙坤張安東、夏江虹,對外貿易部長李強,全國政協副主席孫曉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著名全國名老中醫唐福安,著名浙江括蒼山游擊縱隊司令周丕振,著名汽車設計師王程鑫濤,著名軟包空間設計師王達銘,著名博士生導師高玉華、余志豪、朱谷君、王人潮、白同朔,著名新聞記者朱寶蓁,著名運動員陳招娣,著名攝影家於仲安等。

杭十中

杭州第十中學是浙江省重點高中,其前身是創建於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的宗文義塾。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改名為宗文中學堂。1937年日寇侵華,杭州淪陷,學校曾西遷浙江建德梅城、高垣和浙南樂清雁盪(雁盪山風景區建有 “宗文亭”,樹有“源遠流長”的紀念碑)。1943年經浙江省教育廳批准改名為杭州私立宗文中學,開始招收高中學生。1956年易名為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學,她是浙江省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中學,將迎來二百周年華誕。
在漫長的辦學歷程中,十中(宗文)學子始終高舉愛國、民主、科學的旗幟,為民族獨立、祖國解放、國家振興欲血奮鬥、忘我工作,湧現出一大批祖國的優秀兒女和民族的棟樑之材,如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教育部長、著名教育家馬敘倫,著名詩人劉大白戴望舒,著名作家、兒童文學家張天翼,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董希文,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孫曉村,著名歷史學家、原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原對外貿易部長李強,革命烈士曾志達孫京良趙坤,現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原全國人大常委毛昭晰,世界著名數學家、台灣中研院數學所所長樊畿,地熱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前中國女排著名國手陳招娣等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了解到的校友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就有32人。
在漫長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質樸、耐苦、誠實、不欺”的校訓,“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與風格,特別是近幾年來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通過全校師生不懈努力,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學校師資力量雄厚。
學校現有教職工120人,其中專任教師9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32人(含特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30人,中、高級教師占教師總數的 63.26%。教師素質優良,專任教師中省優秀教師1人,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園丁11人,市教壇新秀16人。近幾年來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課、說課評比,有21人(項)獲省、市一、二、三等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保證。
二、校園文明建設成果喜人。
學校以“創建文明學校,爭做文明學生”為主題,堅持不懈地在學生中開展公民道德教育、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和志願者服務活動。舉辦校園科技文化節,實施了《班主任負責下的德育導師制》、《年級樓層值日制》和《以黨帶團,聘請青年教師黨員擔任學生年級團幹事制》、《班主任、年級組長工作考核制》等,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道德素質的提高,湧現了一大批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王成璀、裘喆、吳凌燕等同學先後被評為省優秀學生和三好學生。學生綜合素質大大提高,在05年杭州市中學生陽光辯論賽中,學校代表隊擊敗眾多強勁對手獲得冠軍。
三、教學質量節節攀升。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持面向全體,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和研究性學習實踐研究,注重夯實學生學科基礎,培養學生學科能力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物理學科研究性學習的小論文《可樂瓶底的奧秘》獲全國一等獎。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學增量指標和高考上線率、本科上線率名列同類學校前茅。05年重點大學上線率達市區省二、三級重點高中的第三位,其中重點班本科上線率達92.9%,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四、學校教科研氛圍濃厚。
學校堅持以教科研為先導,以學校課題研究來推動各項工作,人人有教科研課題,個個有教科研論文和結題報告,已成為每個教工的自覺行動。近幾年先後有十項學校研究課題在省、市教科研優秀成果評比中獲獎,其中《人本主義科學管理》、《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分別獲省基礎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在已進行的四屆市教科研先進集體的評比中三次被評為杭州市教科研先進集體。學校也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和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校師生正以校慶二百一十周年為動力,為創建“環境幽雅、師資精良、質量上乘、設施一流、管理有序”的歷史名校而努力。

地圖信息

位置:杭州市上城區皮市巷15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