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慶市一個縣(舊稱泰康縣),是黑龍江省唯一以蒙古族為主體的牧業基地縣。轄4個鎮、7個鄉:泰康鎮、胡吉吐莫鎮、煙筒屯鎮、他拉哈鎮、一心鄉、克爾台鄉、白音諾勒鄉、敖林西伯鄉、巴彥查乾鄉、腰新鄉、江灣鄉。2013年共有4個居委會、82個村委會。杜爾伯特被歐盟及國內綠色食品認證組織譽為“綠色淨土、天然寶石”。境內不但擁有大草原、大濕地等自然景觀,而且還有眾多古文化遺址。

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歷史沿革,清代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以後,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科技發展,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文化現象,地方風俗,名優特產,名族服飾,旅遊景區,杜爾伯特草原,壽山休閒度假村,連環湖景區,

名稱由來

杜爾伯特,蒙古語,意為“四”。據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爾根之兄道蛙鎖呼爾有4個兒子,被稱為杜爾伯特氏,世代相因,遊牧於嫩江兩岸,成為杜爾伯特部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

清初,1648年(清順治五年),將杜爾伯特部改設杜爾伯特旗,隸屬哲里木盟。
1906年2月(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將杜爾伯特荒段靠近中東鐵路安達站一帶劃歸安達廳。同年10月,於多耐站(今東吐莫東南)設定杜爾伯特沿江荒務行局,開始出放時、和、年、豐四段荒地,後為泰來設治局轄地;

民國時期

1927年4月設定泰康設治局,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實行旗縣分治。
杜爾伯特旗隸屬黑龍江省管轄。
東北淪陷後,1933年10月 1日,將泰康設治局改為泰康縣。隸屬黑龍江省。
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
1940年5月,撤銷泰康縣,併入杜爾伯特旗,偽旗公署遷至泰康街(今泰康鎮)。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杜爾伯特旗劃歸嫩江省管轄。
1946年4月,旗、縣分設,泰康縣政府駐泰康鎮;杜爾伯特旗政府駐巴彥查乾(王府)。縣、旗均隸於嫩南行政區。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轄;8月2日,撤銷泰康縣,併入杜爾伯特旗,旗政府駐泰康鎮。
1947年2月至9月,隸屬黑嫩聯合省第四專區,黑嫩聯合省分開後,仍隸屬嫩江省。
1949年5月,撤銷嫩江省,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新中國成立以後

1954年8月,改屬新設之嫩江專區。
1956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杜爾伯特旗,設定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自治縣人民委員會仍駐泰康鎮。
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曾一度撤銷,改由齊齊哈爾市領導。
1984年—1992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下轄縣
1992年8月21日,劃歸大慶市領導。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轄4個鎮、7個鄉。其中各鄉鎮為: 泰康鎮胡吉吐莫鎮煙筒屯鎮他拉哈鎮一心鄉克爾台鄉白音諾勒鄉敖林西伯鄉巴彥查乾鄉腰新鄉江灣鄉、綠色草原牧場虛擬鄉 。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2001年後,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轄4個鎮、7個鄉:泰康鎮、煙筒屯鎮、胡吉吐莫鎮、他拉哈鎮,江彎鄉、一心鄉、克爾台鄉、白音諾勒鄉、腰新鄉、巴彥查乾鄉、敖林西伯鄉。面積6054平方千米。將135個行政村調整為82個。

區劃詳情

泰康鎮
轄4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東街居委會、南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幸福村、萬丈村、五一村、八一村)。
胡吉吐莫鎮
轄6個村委會(胡吉吐莫村、好田格勒村、泊泊里村、東吐莫村、掃力毛德村、賽罕他拉村)。
煙筒屯鎮
轄10個村委會(三合村、合光村、新發村、廣勝村、東升村、東崗子村、土城子村、當奈村、新合村、南陽村)。
他拉哈鎮
轄10個村委會(山灣子村、安平村、九家子村、治平村、興平村、慶平村、康平村、布拉和村、六家子村、永升村)。
一心鄉
轄8個村委會(一心村、勇敢村、永勝村、民主村、前進村、前鋒村、團結村、勝利村)。
克爾台鄉
轄9個村委會(克爾台村、前伍代村、官爾屯村、扎郎格村、西新村、烏諾村、波布代村、煙屯村、太平莊村)。
白音諾勒鄉
轄9個村委會(他拉紅村、合發村、南崗村、白音諾勒村、長合村、溫德溝村、二龍山村、九河村、巴哈西伯村)。
江灣鄉
轄2個村委會(九扇門村、江灣村)。
敖林西伯鄉
轄9個村委會(好利保村、杏樹崗村、好爾陶村、敖林西伯村、諾爾村、四家子村、布木格村、新興村、永發村)。
巴彥查乾鄉
轄7個村委會(綽爾村、巴彥他拉村、永珍王府新村、和南村、和平村、大廟村、太和村)。
腰新鄉
轄8個村委會(中新村、巴彥村、好爾村、興隆村、前新村、後新村、翻身村、勝利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嫩江下游東岸。西鄰泰來縣,西南與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與肇源縣毗鄰,東靠大慶市,北與齊齊哈爾市林甸縣接壤。位於北緯45°23ˊ—45°59ˊ,東經123°47ˊ—125°45ˊ。全縣總面積6003平方公里。

地質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質構造屬於松遼台向斜,位於松遼凹陷帶西部階梯帶平台上。基底由大斷裂帶與中央凹陷帶相對拱起的斷塊構成,從西向東呈階梯式下降。基底之上覆蓋著巨厚的沉積層。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層構造特點是:第三系泰康組為灰、灰白色砂層,含礫石及灰色、灰綠色砂質泥岩,沉積厚度62—94m。與第四系形成不整合接觸。第四係為盆地覆蓋層。上部為黑色腐殖土、黃土和松砂層,下部為灰褐、黑色粘土。底部為灰白、黃灰色砂層和砂礫層,沉積厚度118m左右。

地貌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處黑龍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距省會哈爾濱市212公里。境內起伏的沙崗、蕩漾的湖泡、鹽鹼低地及縱貫的嫩江河灘構成了主要地貌。

氣候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處中緯度,位於溫帶半濕潤氣候向溫帶半乾旱氣候過渡帶,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其基本特點是春季風大,氣候乾燥;夏季由於受東南季風影響,天氣溫和,降水集中;秋季涼爽,常有早霜;冬季少雪,由於被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在其影響下常刮偏北風,天氣寒冷。

水文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面寬廣,地表水與地下水資源異常豐富,全縣水域面積占松嫩平原總水面的30.7%。境內各個流域徑流主要是來自於天然降雨,春季有少量的融冰融雪徑流,河流洪水一般是由暴雨形成,主要集中在7—8月份,境內主要的水源為嫩江、烏裕爾河、雙陽河。枯水季節主要在春季,部分河流會出現斷流的情況。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嫩江幹流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西部流過,境內流長146.7Km,形成二道河、二道江、三道河子、後新小河子、石氈鋪小河子等5個較大的河汊,年均來水量為32—285億m3,其中可利用量15—20億m3。烏裕爾河在此呈無尾狀漫流,形成大小湖泡58個和一望無際的蘆葦濕地,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流域面積達到7.25萬hm2。1985年以來先後建成4條人工河流,全長70Km。

植物資源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江水泛濫的低濕地上,分布著以濕生植物小葉章為建群種的沼澤化草甸植被。在中部、北部和東部地區低平地上,常常形成不同程度的鹽化、鹼化草甸土,其中分布著羊草,星星草群落。由於微地型變化,經常在其中形成不同類型的複合體,其組成主要為羊草、星星草,鹼泡周圍多生長鹼蓬、鹼蒿和蘆葦等。中部沙崗上分布著地帶性植被,多為貝加爾針茅群落為主的草甸草原植被。調查統計全縣共有水生植物29科73種,其中經濟植物有蘆葦、香蒲、菱角等,全縣年產商品葦15萬噸以上。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陸生植物分屬60個科189屬304種,其中飼用植物l44種,占草場植物的47.4%,主要有羊草興安胡枝子等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年產優質牧草30萬噸;藥用植物主要有防風、甘草、柴胡、桔梗龍膽、知母、苦參黃芩百合、沙參、玉竹、茵陳等103種,占植物種總數33.90%。作物以玉米、穀子、高粱、大豆、雜豆、水稻為主。人工牧草以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打旺為主,生長良好;人工造林主要樹種為楊樹、樟子松、榆樹、柳樹、沙棘、錦雞兒。

動物資源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屬於古北界,東北區的大興安嶺亞區和松遼平原亞區。總體上該縣的野生動物資源物種豐富,數量較多,總體呈下降趨勢,個別動物資源出現恢復的趨勢。
鳥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鳥類149種,隸屬16目36科,非雀形目有86種,占所有鳥類58%;雀形目63種,占所有鳥類42%。有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動物,例如丹頂鶴。
魚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主要魚類有51種,分屬於12科。
獸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共有獸類5目、9科、23種,占全省獸類總數22.5%。在建國以前該縣的動物資源特別豐富,具有黃羊、狍子、狐、貉、獾等經濟動物和珍稀瀕危動物種,經常以群集的方式出現,數量和種類較多。這些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大量減少,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對象。由於食肉類動物減少,使小型嚙齒類動物數量增多, 產生了很大的危害性,各種鼠類等不但危害農作物,破壞草原,同時還會傳染疾病。
兩棲和爬行動物類:本縣兩棲動物l目、3科、4種。爬行動物3目、3科、3種。

礦藏資源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有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11個鄉、鎮地下都有石油、天然氣蘊藏。尤以敖林西伯鄉、白音諾勒鄉、他拉哈鎮、胡吉吐莫鎮為多。地面上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鹽、鹼、硝、砂等。

人口民族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總人口25.05萬人,有蒙古、漢、滿、達斡爾等17個民族,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25.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8萬人;蒙古族人口4.28萬人,滿族、回族等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約4700人,其餘為漢族人口。縣政府駐地泰康鎮。其中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8.2%。

政治體制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縣委書記
薛志偉
縣委副書記、縣長
董輝
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付衛國
縣人大主任
陳麗芬
縣政協主席
程學力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2013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農業總產值、農業總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從2000年的8.7億元、4.5億元和805元發展到18.2億元、9.3億元和3150元,分別增長109%、106%和291%。畜牧業主導地位得到確立。
2005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奶牛存欄11.2萬頭,交售給伊利的商品奶12萬噸,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3.1倍和5.7倍;大鵝、狐貉飼養量分別達到200萬隻和45萬隻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畜牧業收入占農業總收入、人均來自牧業收入占農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都超過了60%。

第二產業

2005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21%;實現銷售收入20.4億元,增長20.4%;實現利潤1.63億元, 增長10.4%;實現稅金1.62億元, 增長13%。實現工業增加值8.2億元,增長 10.8%。
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億元,比2004年增長38.2%;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比2004年增長14.1%;實現利潤8100萬元,比2004年增長25.6%;實現稅金5100萬元,比2004年增長3.5%。三是企業技術和產品創新取得新突破。
園區規模不斷擴大。至2005年園區內已入駐企業8家,共9個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達到7.73億元,已完成開發建設面積120萬平方米。園區內新建項目土建工程均已順利結束,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均可投產,牧源獸藥加工項目已順利通過了國家GMP認證。2005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 6.3億元,占全縣地方工業總產值的39.6%,上繳稅金465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近 1500個。總投資1198萬元,完成了3公里園區環路建設,進一步完善了供水、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並為合隆、饞神、獸藥加工等企業平整場地,修築施工便道,打深水井以及提供其他的配套服務,保障了新建項目的順利實施。此外,2005年徵用土地66公頃,為園區下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杜爾伯特草原杜爾伯特草原
2005年,全年在建項目18項,總投資5.2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一是一批新建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目標。2005年,聯塑、伊路、津威、酒廠等15個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目標,投產率達到83.3%,為工業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二是產業化龍頭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2005年,圍繞“畜牧立縣”方針,新上了饞神食品、合隆羽絨等鵝產品深加工企業,依託蘆葦資源,在理順造紙企業機制的同時,新上了“增長2730高速長網紙機”項目,這些項目投產後,將進一步加速資源優勢向資金優勢的轉化,壯大地方工業實力。2005年新建項目投產後可新增生產能力7.55億元,增加就業崗位550個,將極大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加快杜爾伯特的工業化進程,提升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10億元增加到23.5億元,年均以18.7%的速度攀升,是建縣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工農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13.3億元增加到41.7億元,年均增長25.7%;全口徑工商稅收由2000年的3167萬元增加到34297萬元,年均增長60.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2000年的3170萬元增加到13387萬元,年均增長34%。縣域經濟社會綜合評價在全省的位次明顯前移,全口徑財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51位上升到第8位。

第三產業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經營,累計投資1.5億元,新建了壽山滑雪場當奈濕地蒙古風情園、古典獵苑等一批景區景點;實施了壽山景區湖岸治理、濕地觀鳥亭建設、旅遊路鋪裝等基礎工程;開發了民族風情、濕地遊覽、溫泉洗浴、滑雪等旅遊項目;加強對外宣傳,擴大了杜爾伯特旅遊品牌知名度。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大幅提升,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旅遊收入年均在6000萬元以上,累計創造3000多個就業崗位,拉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遞增8.7%。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05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縣。改造了城鄉有線電視網路,開設了40個電視頻道,17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全縣有線電視網路線路160公里,城鄉有線電視用戶1.3萬戶,電視覆蓋人口53.7 %,廣播覆蓋人口80%。

教育事業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在教育事業上,在全縣國中普及畜牧、農業等專業課,少數民族聚居區加授蒙語,努力培養“落地人才”;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到大中院校脫產培訓,教師培訓率達100%,教師資源不斷最佳化;“愛心工程”深入實施,為學生學習知識創建平台;教育教學設施不斷最佳化,努力推動大中國小校提檔升級。改善辦學條件,實施“愛心工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科技發展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與北京科研所、東北農大、八一農大成功對接,加大農業科研項目促進優質高效農業發展;大力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發展多元型漁業,加大名特優養殖力度;隨著生態建設的深入進行,林業科學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運用。先後引進了“草牧場防護林營造技術、泥漿造林法、ABT生根粉套用推廣技術”等有力推動了科學種林、科學養林、科學護林的成效。

醫療衛生

在醫療衛生事業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把建設好、維護好、發展好全縣人民的健康利益作為第一要務,深入實施母嬰安康、中醫十百千萬、抗癆597、計畫免疫5595四項工程,充分發揮農村“三級網路”的作用,大力加強了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疾病疫情預防控制、醫療服務保障和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建設,作好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城鄉衛生環境。在文化體育事業上,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為目標,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

社會保障

實施扶貧解困工程,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為770餘戶城鎮特困職工落實了脫貧項目,完成了農村30個重點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任務。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人均純收入、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分別比2000年增長124%、291%和97.1%。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圓滿結束,保全資產2000萬元,解除不良債務15509萬元,為職工補發工資和接續養老保險關係928萬元。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步推進,全縣計畫生育政策符合率達96%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9289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擴大到8344人。

基礎設施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東與大慶市、林甸縣為鄰,西與泰來縣、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同肇源縣毗連,北同齊齊哈爾市接壤。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泰康鎮距哈爾濱市200公里、距大慶市55公里、距齊齊哈爾75公里。濱洲鐵路南北貫通境內60公里,201省道穿過境內3鄉120公里,嫩江水運線在境內長達146.7公里,鐵路、公路、水路等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連線了城鄉,溝通了內外。累計投資15.4億元,開發建設面積35.42萬平方米。建成達爾罕立交橋、草原廣場、天湖公園等146項公益基礎設施。農村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戶率、道路鋪裝率分別比2000年提高13.3%、14.9%和19.9%。公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新建、改建油路27條430公里,新建紅磚路52條303公里,全縣硬化路面以上公路總里程達到853公里,通油路鄉鎮比例達到100%,通硬化路面行政村比例達到95%。林肇路、讓杜路的全線貫通。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歷史文化

文化現象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早在四、五千年前,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杜爾伯特地區的土著民族是蒙古族,遼闊的草原養育了勤勞勇敢的杜爾伯特人,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它凝結著遊牧民族的才能和智慧。蒙古族人民由於特有的民族傳統和社會生活,創造了獨特的文化現象,特別是在民俗風情,特色飲食,民族服飾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特色體系,因其具有悠久的歷史,湧現了大批的歷史名人,流傳著古老的民族傳說。
清光緒三十年(公元)蒙地開放,大量漢族人民的遷入,蒙古族和漢族的生產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促使蒙古族的文化藝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流傳在杜爾伯特草原的傳說和故事如《罕代》、《薩日朗花為啥是紅色的》、《布拉合的傳說》等都是這個歷史時代形象的記錄。偽滿統治時期蒙古族人民為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僧俗告統治者的壓迫,創作出很多鬥爭性很強的口頭文學作品。
如反抗王公貴族壓迫的歌曲“咒罵那公老”,反對去勞工的歌曲“勞工嘆”,有革命意義的歌曲“陶格陶”的“嘎達梅林”以及嘎達梅林的故事也傳入杜爾伯特草原。這些民間口頭文學矛頭直指僧俗統治者和日本侵略者。漢族及其它兄弟民族為杜爾伯特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民歌、故事、東北大鼓書、二人轉、大秧歌、相聲等也在杜爾伯特地區廣泛流傳。
新中國建立以後,杜爾伯特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經濟社會得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進一步弘揚了民族文化,使之得到了更加空前的繁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必將為加快民族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地方風俗

那達慕是蒙古族進行遊樂活動的盛會。杜爾伯特縣的那達慕大會歷史悠久清代,這裡的那達慕分為“呼蘇”(旗)、“奴圖克”(區)、“也拉”(鄉)三級,均由蒙古族王公貴族們主持。
1956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成立以後,決定每年秋季舉行全縣那達慕大會。次年第一屆大會如期召開。以後每年那個時候,全縣各鄉鎮農牧民、工人、學生、機關幹部都組織代表隊參加。外縣市也派出競技代表隊前來助興,逐漸形成了全縣各族民眾的盛大節日。
除了全縣的那達慕大會以外,各蒙古族聚居區每年也都舉辦那達慕大會。如今那達慕大會內容十分豐富,會上除了項目賽馬、射箭、摔跤三項競技比賽及踢牛臏骨、下蒙古棋、拋、“布魯”等三項遊藝比賽外,還增添了文藝演出、大型團體操、商品交易會、田徑、籃球、排球等現代體育比賽項目。

名優特產

肉食
牧區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綿羊肉、山羊肉、牛肉。過去,冬季獵取黃羊、狍子、野豬、野兔、山雞等做食品,現已少見。牧民宰殺牲畜是有季節性的。農曆五月以後,水草繁盛,牛羊已肥,開始宰殺,但不是大量的,隨吃隨時殺,保證日常肉食即可,一般不殺牛。
傳統肉制食品主要有:布合勒:意為“全”或“整個”,是指全羊宴。
肉干:是蒙古族傳統風味食品,在杜爾伯特最盛行。
布胡勒,即整牛、整羊。用整牛待客,規格高,氣派大,但不及羊肉鮮美,故不多見了。
奶茶
奶茶也叫蘇台切 ,奶茶的種類很多。據文獻記載,早在1300年前,就已經有健身止血、治療失眠症的“酸棗稀飯”;有提高視力和聽覺的“嘎仁薩麵茶”;有通宣理肺的“西仁寶日瑪湯”等等種類的奶茶。而“玉盤茶”、“金字茶”、“西番茶”則是蒙古大帝皇宮中佳茗。蒙古高原可以用來做茶的植物很多,就地取材煮製奶茶,各有千秋。杜爾伯特地區的奶茶,與其他蒙古地區的奶茶不同。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奶茶有解除疲勞,促人興奮,增強食慾,幫助消化,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等作用。而阿巴嘎茶,除了上述功效外,還能治療感冒等病,是上乘補品和飲料。
奶酒
奶酒,蒙古語稱“阿日裡”。 奶酒的特點是澄澈醇香,沁人心脾,酒性柔軟,口感酸甜。初飲時覺得酒力不大 ,可是後勁很足。一頓能喝一瓶啤酒的人,喝奶酒一公斤以上便會大醉。奶酒有驅寒、活血、舒筋、補腎、健胃、養脾、強骨等功效。蒙古人常把奶酒當藥品飲用,能治療胃病、 腰腿痛、肺結核等疾病。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奶食品
奶食品主要以牛、羊、馬、駝的奶為原料。在牧區,以牛奶為上品,產用量較大,羊奶次之。用馬奶、駝奶者少。產奶旺季,奶牛每天擠兩次。奶羊(主要是山羊)每天一次。枯草期,奶牛每天中午擠一次,奶羊不再擠奶。剛擠下的奶稱鮮奶或生奶,可直接飲用、泡炒米或煮奶茶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把查嘎用鍋靠乾水分,製成固體狀優酪乳,稱“阿嘎如勒”,對腸胃消化不良等症有奇效。

名族服飾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獨特的生息環境,“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經濟,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蒼勁雄健的民族氣質和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飾藝術豐富多彩、璀璨奪目。
對於蒙古族服飾,不同顏色各有象徵。 蒙古人認為,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長袍、短褂、靴子等。顏色尚藍,深藍者多,極少穿青色上衣。男子多喜歡穿蘭色和棕色,婦女則喜穿紅、綠、天藍色的,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乳白、粉紅、淡綠色等。服裝四季有別,如單布長袍、夾長袍、棉長袍、皮長袍、坎肩、馬褂等。無論男女都喜用鮮艷的絲料或布料做腰帶垂穗裝飾。衣多鑲邊。布料喜用綢緞類或上等純棉料。蒙古靴子多用牛革製作,少部分用馬、驢皮。女式靴子多為布制繡花,冬季內套氈襪,既輕且暖。冬季的皮衣,皮自家鞣製,自家縫紉,很少購買。勞動時穿的皮衣不吊用上好綿羊綢、布面,經濟耐穿,牧民穿的靴子多自製。
為了騎乘方便,男子服裝多為寬領大袖。棉、皮長袍用棉布領或綿羊羔皮領。長袍外套馬夾,以整幅彩色綢緞系腰,不垂穗,佩帶火鐮、蒙古刀。刀有刀鞘,並有象牙筷子或駝骨筷子一雙,用銀、白銅、青銅鐫花製成,用絨絲鏈掛在“套海”(一種金屬飾物)上。腰佩火鐮、蒙古刀、煙荷包、菸袋、白布手、巾等。頭頂的蒙古帽,多為綿羊羔皮或狐皮製成。冬季,衣袖外套有綿羊皮套袖。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素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韁時又能保持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麗,腰帶上還要掛上 “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蒙古族男女皆穿軟統皮靴。皮靴多為高統,也有半統的。皮靴樣式的區別還表現在靴尖上,有上卷的、半卷的和平底的。上卷適合在沙漠裡行走,半卷的適合在乾旱草原,而平底的則適合穿越濕潤草原。女服鮮艷而美觀。單布長袍或坎肩皆鑲繡花邊或金銀絲綢邊。女子服裝特別講究,且有閨、婦之分別。

旅遊景區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自然資源從未受過污染,被歐盟及國內綠色食品認證組織譽為“綠色淨土、天然寶石”,“綠珍珠綠豆”、“富硒大米”等20餘個綠色品牌享譽海內外。境內不但擁有大草原、大濕地等自然景觀,而且還有眾多古文化遺址,每年都有近百萬中外遊客到此觀光。

杜爾伯特草原

在遼闊、美麗的杜爾伯特大草原上,有一個馳名中外,令人神往的好去處,這就是連環湖旅遊度假區。它猶如一處世外桃源,清新而又自然,又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綠浪翻滾的草原上,閃閃生輝,為草原帶來了無窮的活力與生機。
杜爾伯特大草原杜爾伯特大草原
杜爾伯特靠山草原位於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城東南20公里處。總面積1056萬平方米,為原始草場,屬草甸草原類型,以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建群種,叢生和根莖性禾本科牧草占優勢。土壤主要為草甸土和沙土,草層高度平均為0.45米,植被覆蓋度為95%。禾本科牧草有羊草、野古草、隱子草、貝加爾針茅和洽草;豆科有興安胡枝子、細葉胡枝子、五脈山黧豆、野苜、山野豌豆和黃芪等。
該場在1981年被確定為畜牧現代化項目區。在靠山總場門前的一片大草原為松嫩平原草場保存得最好的草場之一,草質優良,至今保持著草場原始獨特的風貌,在草場周圍有3萬平方米林地,水域面積約310萬平方米。

壽山休閒度假村

壽山休閒度假村位於林肇公路71公里處。因一代抗日、抗俄愛國名將袁壽山將軍安葬於此而獲其名。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壽山休閒度假村地域遼闊,水豐山奇,歷史悠久。早在公元11世紀末葉土著杜爾伯特蒙古族人就在這裡進行牧獵活動,至今還完好地保持著奇特的地域性民族文化。故蒙古族人稱壽山休閒度假村謂“額勒斯錫博”即“沙地柵欄”或“沙地部落”,帶有典型的遊牧民族地名色彩。
壽山休閒度假村規劃發展重地域民族、民俗特色。走進度假村正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巍峨的雕塑“索永堡”,它象徵民族團結,堅不可摧,自由、勇敢,民族興旺發達和永恆。

連環湖景區

連環湖景區位於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西部太白公路21公里處,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國際水禽狩獵場。由18個湖泡組成,水域面積580平方公里,棲息著220多種水禽,其中可獵水禽達40多種。
連環湖旅遊區內有中國第一家國際水禽狩獵場,棲息著240多種禽鳥,可獵禽鳥40多種,供中外狩獵愛好者盡情狩獵。連環湖水域面積580平方公里,棲息著220多種水禽,其中可獵水禽達40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