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封丘縣
- 出生日期:1887
- 逝世日期:1952
- 職業:民主革命家
- 畢業院校:北洋大學
- 主要成就:民主革命家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杜潛(1887—1952)字扶東,民主革命家,封丘縣居廂鄉安上集人。出身於世代耕讀之家。其父杜凱山,系飽學經典之士,曾設館教書。其母樊氏,樂善好施。他是兄妹五人中最幼者,他自幼聰慧好學,未及畢業,適逢清廷推行“新政”,杜以優異成績被選送日本留學。
人物生平
1905年冬,杜潛東渡日本,入東京法政學院攻讀政治、法律。目擊清廷政治腐敗、喪權辱國,為復興中華、建立民國,他追隨孫中山,從事反清活動。當時,陳伯昂、杜潛一行數人去日本東京築土八番町20號孫中山先生住處,孫中山先生熱情接待他們說:“清政府政治腐敗,壓迫剝削,視漢人如牛馬,若不將清政府推翻,我們就將無翻身之日。你們能夠革命,我是歡迎的,猶其你們直、魯、豫三省的人,忠誠、樸實、豪爽,多是豪俠之士,你們加入同盟會我們更是歡迎。同盟會的綱領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他們聽後受到莫大鼓舞。
1908年,同盟會總會議決:由留日各省同盟會支部派人回國建立各省同盟會分會,聯絡內地革命志士準備發動武裝起義。鑒於河南地處中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孫中山派杜潛、程克、劉醒吾等人回河南開封發展同盟會組織。杜潛等人秘密回到開封后,當即密邀河南學界人士楊漢光(字定西)、韓立綸(字警亞)、楊源(字勉齋)、劉芬佛、閻子固、張宗周、劉純仁、李心梅、任芝銘、李子儀、王庚先等20餘人開會。議決暫設秘密機關於開封南關繁塔附近的中州公學內,並正式宣布同盟會河南分會成立,積極發展同盟會員。未久,各地入盟者即有200餘人,當時,中州公學監督楊勉齋、學監暴式彬,庶務長劉鎮華、教員楊名西,郭仲隗等人均加入同盟會。同盟會河南分會工作就緒後,杜潛返回日本,會務交給劉純仁等負責。
1911年武昌起義,留日學生聞訊極為振奮,紛紛要求回國。請纓待發,適逢孫中山先生電告日本東京中國同盟會總會,要求不失時機地組織留日學生迅速回國參加革命。杜潛、劉積學、張仲端等人便回豫工作。杜潛回豫後,由於袁世凱派人嚴密監視,其活動受到限制,大家便奔赴上海活動。此時,山東都督王佳炯瘋狂迫害革命黨人,杜潛遂派人請陳其美派兵援魯。丁帷汾赴南京見陸軍總長黃興,請求援助,繼而拜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請求任命胡瑛為山東都督。因胡瑛另有他任。孫中山命杜潛為山東都督,他遂偕都督府參謀長劉基炎率三千餘人赴山東。
1913年7月1日,開封城內西南城角的火藥庫突然爆炸,尤如一聲晴天霹靂,震動了袁世凱及其河南省都督張鎮芳。開封火藥庫爆炸是河南革命黨人一次有計畫、有組織的反袁行動。張鎮芳隨飭令密查,逮捕炸毀開封火藥庫的負責人及一些革命黨人。
杜潛、郭仲隗等人為營救被捕人員,日夜奔波。張鎮芳搶先將尹新憲,章培余、查光復(即查光佛)、敖瘦蟬、王振中於1913年7月13日殺害。又於1913年9月11日把羅飛聲(即羅蜚聲)、劉綏青、張占鰲、邢貢臣及其他革命黨人等十餘人殺害。
在大小軍閥混戰期間,杜潛多為軍務南北奔走,曾赴廣州參加護法運動,充任非常國會議員,1927年,在北伐軍進駐河南駐馬店、西北軍馮玉祥部出師潼關進攻洛陽時,杜潛帶領別動隊,夜襲駐鄭州的奉軍司令部,奉軍潰敗。同年,他入劉雪亞部,出奇計、突出重圍,渡河襲取長垣、濮陽、大明等地。北抵京津,率部駐壩頭,鞏固河防,兼領河務局。1929年,張鍅出任河南省民政廳廳長,杜潛被邀回豫代主賑務工作。
1932年,河南遭受荒年,民不聊生,又逢病疫流行,餓殍遍野。這時,杜潛不辭勞苦,四處奔走呼籲,在開封等地籌辦災童教養院(後發展為全日制國小),並開設施粥場多處;組織醫療隊,免費接種傷寒、霍亂疫苗。冒酷暑去上海請梅蘭芳劇團來開封為災民募捐演出。
1936年,商震主持河南工作,一再邀杜潛相佐。他厭惡當時的官場生活,婉言謝絕。這時,河南省政府要派一常駐焦作中州煤礦官方代表,因杜潛曾與王安瀾等人於民國初年在汴成立過礦務研究會,力謀收回英商攫取的豫北焦作一帶的煤礦開採權,並組織過統心煤礦公司(即中州煤礦公司前身),以抵制英商辦的澤盛煤窯廠。於是,商震致函杜潛,請其出任。杜潛接信後,欣然赴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寇沿平漢鐵路南犯。杜潛協同總工程師等為保全採礦機器設施不受破壞,精心謀劃,將煤礦的機器、設施進行拆遷。由河南經湖北,歷盡險阻,安全運抵四川重慶與天府煤礦合營,立即投入生產。時稱“中福煤礦公司”。後又投資嘉陽、鹹遠、石燕等煤礦公司。
1939年,杜潛在重慶中福煤礦公司主持工作時。河南好友故舊郭仲隗、胡石青等一些知名人士,每逢去重慶開會,必到杜潛寓所暢談通宵。他雖深居礦區,卻時時惦記著桑梓的一切。當他聽到湯恩伯部隊在豫騷擾百姓,拉夫徵兵,攤派苛捐時,總是義憤填膺,痛心疾首。
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杜潛留居上海,親眼看到新中國政令一新,國事欣欣向榮。他衷心擁護共產黨,熱愛新中國,他常講“國民黨沒做的事,共產黨都做了”。
1952年5月10日、杜潛因為患腦溢血,病逝於上海,終年66歲。
選自孫興著《封丘概覽》河南省中州古籍出版社
1905年冬,杜潛入東京法政學院攻讀政治、法律。時值孫中山、黃克強二人正在東京組織同盟會,杜與同學曾可樓等前去拜訪孫中山,受到孫的熱情接待。孫中山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分地權”的政治主張,使其深受鼓舞。1906年,杜潛與同學陳伯昂、曾可樓等加入同盟會,隨即於東京成立河南支部,並主持工作。同時杜與曾可樓、宋教仁、胡漢民等在東京創辦了《民報社》作為同盟會機關刊物,積極開展革命宣傳。
1908年,孫中山派杜潛等人回國到開封發展同盟會員,組織發動起義。他們回到開封后,密邀河南學界人士20餘人,於中州公學秘密成立河南分會,發展同盟會員200餘名。第二年,杜潛返回東京學習,1911年他在東京政法學院畢業後又回河南。他授計張鐘端、劉粹軒等發展組織,聯合山東丁惟汾等準備起事。不料張鐘端在開封暴露,被清軍殺害。杜潛不得已到上海會同國民黨元老陳其美組織滬軍先鋒隊,配合粵、浙二軍攻打江寧,推舉黃克強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電請孫中山由美回國成立臨時政府。杜潛奉孫中山手諭為秘書長。不久,杜又受命擔任山東都督,率滬、粵兩軍和海容、海濤、楚有三艦首克煙臺,繼而進軍山東龍口,矛頭直指天津,使清廷為之大驚,宣統皇帝於2月12日退位。
1917年段祺瑞北洋政府拒絕恢復《臨時約法》之後,杜潛赴廣州參加孫中山組織的護法運動,並充任非常國會議員。1927年他進入劉雪亞部參與軍機,1915年,第二年奉命駐壩頭,鞏固河防,兼管河務局。1929年,河南民政廳長特邀杜潛代為主管賑務工作。次年河南遭受水災,他不遺餘力籌募糧款,拯救災民。先後在開封、鄭州成立災童教養院和豫南災童收養院,設粥場賑濟災民,呼籲中央政府為河南撥賑濟糧200餘噸,賑濟款10餘萬元,組織醫療隊免費為災民接種疫苗。1935年,黃河決口,又設立婦孺救濟會,籌募賑款300餘萬元。
1937年,日寇沿平漢鐵路南犯,杜潛同焦作煤礦總工程師精心策劃,將採礦機運到四川與重慶開府煤礦合營,以“中福煤礦公司”名義支持抗日事業。1952年病逝於上海,終年6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