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昂

陳伯昂

陳伯昂(1880—1964),河南省延津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考入河南武備學堂,1906年赴日本留學,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期間,陳伯昂系統的學習掌握了爆破知識,1911年輾轉回國,參加廣州起義。當年12月25日,為阻止袁世凱北洋軍南下,孫中山特派陳伯昂等人攜帶爆破器材,沿河南境內的京漢鐵路線進行破壞鐵橋、涵洞活動,此後接孫中山密電,南北議和成功,雙方停止軍事行動,陳伯昂等人才終止爆破京漢鐵路黃河鐵橋的任務。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陳伯昂奉孫中山函示,返回開封后,成立國民黨河南省第一個支部。1913年5月,創刊《開封民立報》,任總編輯。為策應二次革命,削弱袁世凱黨羽之軍事實力,陳伯昂炸毀河南都督張鎮芳設在開封城火藥庫。1915年,陳伯昂決心效仿荊軻,策劃暗殺袁世凱,因暗殺計畫泄露未果。1931年赴南京任軍官團地形教官。1937年,擔任河南省測量局局長。此後,回開封定居。1964年7月16日,陳伯昂在開封病逝,終年8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伯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延津縣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64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

人物簡介

陳伯昂十二歲,讀完《四書》、《五經》、《左傳》,能詩善文,為師友所稱道。十三歲輟學,隨父開飯館,仍抽暇習文,後來能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即奠基於此時。

生平經歷

1898年,入開封普育堂義塾續讀。
1900年參加科考,當年入邑庠,次年補增生,又次年補廩生。後留義塾任教讀。
1905年考入河南武備學堂,次年即與部分同學應選赴日本留學。先在振武學堂學陸軍,後轉士官學校測繪科,學大地測量,當陳伯昂一行抵日時,正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的孫中山下生即派中國同盟會會員張繼、鄒魯、曾昭文等前往橫濱碼頭迎接。後由曾昭文引領,去築士路八幡町孫中山處,受到了孫先生的親切接待。同年,經曾昭文介紹,陳伯昂、劉積學、杜潛等16人加入中國同盟會,並於孫中山、黃興等合影留念。
中國同盟會本部設於日本東京,陳伯昂加入中國同盟會後,與曾昭文、劉積學等人建立了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陳伯昂負責與國內聯絡。他們籌募資金創辦支部機關刊物《河南》雜誌。以擴大宣傳陣地,加強與保皇派。改良派的論戰實力。陳伯昂任編輯,曾以“太憨”為筆名發表過《論二十世紀之黃河》、《創辦小輪船通告書》等文章,並制插圖多幅。該刊發行至第19期,被日警署(應清駐日使館要求)查封。
1911年(辛亥年)4月,陳伯昂回國,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廣州起義”,不幸失敗。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陳伯昂等留日學生奉孫中山電令,赴上海參加攻打製造局(高長廟兵工廠)獲得成功。為穩定局勢,陳伯昂參加了組織都督府和編練滬軍、北伐軍等工作,現在都督府軍政處任職,後入北伐軍任參謀。
武昌起義後,清廷起用袁世凱率北洋軍南下,圖謀反攻武漢,為阻撓清軍南下,孫中山在上海命陳伯昂北上聯絡反清組織“在園會”,求其協助破壞京漢線黃河鐵橋及其它重要橋樑、涵洞,並組織小股部隊擾亂清軍後路。當時“在園會”有會員近10萬人,遍布京漢、隴海、道清各路沿線。陳伯昂受命後,攜帶孫中山先生密函、贈品和大量爆破器材,兼程北行,在新鄉拜會了“在園會”總領王虎臣,共同商討炸橋及編組部隊計畫。正欲舉事,忽接孫中山密電,言南北議和成功,雙方停止軍事行動,伯昂旋即結束各項手續,回南京復命。
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中國同盟會會員轉為國民黨黨員,陳伯昂奉孫中山先生函示,到北京鐵獅子胡同找黃興領五萬經費,籌建國民黨河南支部,並創辦機關報《民立報》。陳伯昂領款後,又到天津訂購了印刷機、鉛字等。同年10月,國民黨河南支部宣告成立,開封《民立報》也於翌年出版發行。陳伯昂任總編輯,編輯、採訪員十餘人,職工四五十人,日發行量二至三千份,最多達七千份。那時,袁世凱殺害革命志士宋教仁,罷免蘇、皖、贛三省督軍,叛變民國跡象已露,《民立報》針對袁世凱媚外、禍國、殘害革命志士、陰謀稱帝之行徑,明諷暗刺,無情揭露,深為其爪牙豫督張振芳(袁之表弟)所忌恨。張振芳先派人與陳伯昂談判,勸其對袁之“攻擊”不可“過於顯露”,否則恐有“不測”,悔之莫及。越日,又派人送去五百元錢,作為補助報社津貼。陳伯昂不為其威脅利誘所動,斷然拒絕。同時,為削弱袁之軍事實力,陳伯昂與其他同事密謀“重大舉動”,於1913年7月1日。著人炸毀了開封火藥庫。數日後,報社被查封,五人遭逮捕,陳伯昂被通緝。他化名王殿元,潛至天津販賣水果達三個月之久。
1915年,袁世凱自以為復辟帝制條件成熟,為收買人心,大赦天下,取消通緝令。陳伯昂始得到北京參謀本部任調查員。然其反袁除賊之志未滅,又與袁仲德、趙鑄鼎密議,在新華門側埋炸彈以炸死袁世凱。不幸,行動時被識破,袁仲德當場被捕,責任自己承攬。伯昂、鑄鼎幸免於難。
1916年,陳伯昂調北京測繪局任審查。1917年,又轉保定軍校任地形教官二年。1919年,政局動盪,軍閥混亂。以後的十幾年裡,伯昂雖有早期投身革命資歷,文理兼備之才學,竟無用武之地。為謀求生活出路,他不得不奔走於武漢、巴東、開封、上海等地。其所投當道,除1925年督豫之胡景翼曾委以河南測量局長之重任外,其餘皆委以教官、參謀、營長等軍職,甚或有以臨時統計員、工會文書、河堤包工頭等工作與之者,也委身屈就。即令如此,有時仍難免失業,賴以經常暫維持生計。
北伐成功後,政局趨於穩定。1931年到南京任軍官團地形教官。1933年,轉任測量總局總務科長。1937年,出任河南測量局長,領導測繪河南全省五萬分之一地圖。“七七事變”後,該局改屬中央領導,易名總局第二測量隊,奉命遷駐南陽,測繪豫、鄂、陝邊界圖。年底,全省五萬分之一地圖計442幅全部完成。1938年,當日軍逼近南陽時,陳伯昂率隊遷駐內鄉縣馬山口。1940年,測量隊奉命併入總局第四測量隊(駐山西)。
1942年,陳伯昂辦清全部移交手續後,辭退公職,以經營藥材、土產維持生計。1946年,遷居鄧縣。1948年,偕妻遷上海。
新中國建立後,陳伯昂遷回開封,先後在四明營造廠、商丘市建國公司、開封群力營造廠、市測量隊等單位任工程師。1955年退休,1964年病逝於開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