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培軍(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杜培軍(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杜培軍 ,山西省五台縣人, 1975 年10月生,博士。

現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培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論文,科研項目,國際交流,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93年9月-1997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測量工程專業本科學習。
1997年9月-1999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學習。
1999年9月-2001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學習(碩博連讀)。
2001年6月:獲“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博士學位(導師郭達志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系助教。
2000年7月-2001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助教。
2001年7月-2002年12月: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講師。
2003年1月-2006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學科副教授。
2002年3月到2004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學“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國家重點學科下設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研究所進行在職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施鵬飛教授、方濤教授)。
2006年8月-2010年: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教授、博士點學科帶頭人。
2011年1月-至今:南京大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年11月到2007年11月英國諾丁漢大學地球空間科學研究中心、地理學院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
2006年2月到3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數學與地球空間科學學院訪問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澳科技合作特別基金資助)。
2006年8月到9月馬來西亞國家遙感中心合作科研;
2004年9月到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數學與地球空間科學學院訪問與學術交流。
兼任:
IEEE高級會員;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事;
中國圖象圖形學會理事;
江蘇省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會理事。

研究方向

遙感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資源環境遙感與信息系統,高光譜遙感,空間數據處理與地學計算,地理空間信息技術集成與套用等。

主要貢獻

論文

主持在研或完成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專題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澳科技合作項目、中英科技合作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人才青年學術帶頭人項目、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10餘項,參加完成國家863高技術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等6項,在國核心心期刊、國際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8 0 余篇,其中SCI、 EI 、 ISTP 檢索30餘篇。出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成果專著《工礦區陸面演變監測分析與調控治理研究》,主編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遙感原理與套用》、中國礦業大學規劃教材《計算機地圖製圖原理與方法》、研究生教材《遙感科學與進展》,參編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

科研項目

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863項目1項(礦山複雜地表環境下地物信息自動提取與目標識別的若干關鍵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基於集成學習的星載全極化SAR 圖象分類與信息解譯/2012-2015,高光譜遙感影像自適應分類器集成關鍵技術研究/2009-2011,基於支持向量機的高光譜遙感影像分類若干問題的研究/2005-2007)、國際合作項目2項(中國CSC和英國RS聯合資助/2006,中國NSFC和澳大利亞DEST聯合資助/2008)、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2項(基於GIS的能源礦產資源綜合評價與區劃研究,集成遙感與環境感測器網路技術的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關鍵技術與系統研製)、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基於流形學習的高光譜遙感數據特徵提取理論與方法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項目1項(煤礦區土地覆蓋變化與土壤特性演變的多目標遙感分析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1項(高光譜遙感影像分類不確定性與處理方法研究)、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已發表SCI和EI論文60餘篇。出版《工礦區陸面演變監測分析與調控治理研究》、《遙感原理與套用》、《計算機地圖製圖原理與方法》、《遙感科學與進展》、《地理空間分析--原理、技術和軟體工具》、《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套用》等著作和教材。

國際交流

先後赴英國、澳大利亞、義大利、美國、德國、法國、瑞典、南非、冰島等國進行學術活動,形成了良好的國際合作平台,具有長期的國際合作夥伴。先後擔任國際城市遙感大會共同主席和技術委員會委員(JURSE 2009,JURSE 2011),國際高光譜遙感學術研討會(WHISPERS 2010,WHISPERS 2011)、多時相遙感影像分析國際會議(MULTITEMP2011)、國際影像與數據融合研討會(ISIDF2011)、國際LiDAR和RADAR製圖技術與套用研討會(LIDAR & RADAR 2011)等會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以及第30屆亞洲遙感大會、第八屆空間精度國際會議(Accuracy 2008)等會議的組織委員會委員。連續多年任中國遙感大會、擔任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等活動的技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獲獎記錄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中國地質學會青年科技獎(銀錘獎)獲得者;高校GIS創新人物勻獲得者。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
科研成果獲全國煤炭科學技術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測繪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中國遙感套用協會2005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1項,中國礦業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教學成果獲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江蘇省二類優秀課程各1項,全國煤炭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中國礦業大學優秀成果獎6項、優秀教學質量獎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