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齡
- 字號:字景齡,號東坦
- 出生:明代永樂四年(1406)出生
- 家庭:潮陽棉城的一個書香門第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少年時期,為官早期,為官晚期,榮譽與評價,
人物經歷
少年時期
李齡少年聰慧,隨父赴福建上任,游賞莆田等地。他多次得聞閩學大師朱熹遺訓,牢牢記在心裡,並引為奮發之規箴,願效古聖先賢的立身處世、勤奮讀書和嚴謹治學。24歲時,宣德四年(1429) 中舉人。正統元年(1436)應會試中進士,授賓州(今廣西南寧市)學正。
為官早期
賓州因財賦向歸桂林府,興辦州學缺乏經費,文化落後。李齡上任見狀塊壘在胸,旋即揮毫上疏,請求皇帝恩準歸回財賦,使這裡得以興學育才,皇帝御批准奏,李齡大喜,潛心培育士子,學風興起,成績斐然,賓州百姓、士林感恩戴德。
正統五年(1440),李齡因母親逝世,回家奔喪。眼看潮陽學宮門前路巷狹窄,自家居屋迫近學宮,毅然割讓自己屋地,以拓寬學宮,舉邑官民人等交口稱讚。孝服期滿赴京,經朝臣舉薦,升遷為國子學錄,在任期間,國子學之生員有所饋送,李齡統統拒之,一腔正氣,兩袖清風。後擢升為江西道監察御史,奉旨提督北畿學政,成為北方宗師。不久,遷詹事府丞。英宗皇帝朱祁鎮賞識他,選為東宮輔導。
為官晚期
景泰元年(1450),李齡官聲政績皆優,奉召入史館,纂修歷代帝紀。景泰五年(1455)升遷為禮部同考官。翌年,補授鴻臚寺唱贊。此際,李齡榮獲陪同皇帝祀典試之殊榮,很快轉太僕寺卿。天順六年(1462),任李齡為僉事,提督江西省學政,人稱李提學。赴任後,因其時督學之職停頓日久,士子學風低落,李氏決心大力提倡學風正氣,遂竭盡全力使士子尊崇正學,端正學風。
他在當地朱熹曾講學的白鹿洞書院,聘請德高望重的儒士復立洞規,對士子講學,他也親自講學;將陸九齡、陸九淵的講堂,修建一新,並為他倆鑄塑像。他關心士子,到處查訪,對不少因家境貧寒不能進學的學子,他心如油煎,便捐俸置田,贍養貧困生員,供應補給所有生員的學餉。他對生員的學習恨鐵不成鋼,通過引導、啟發、鼓勵、嚴督等措施,要求學有方向 從而培育英才。
榮譽與評價
緣於李氏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數年間,江西歸名教尊大倫者與日俱增,中舉者增多,聲譽遠揚。李氏的心血和汗水沒有白流,功不可沒,遐邇傳頌。但由於他為人敦厚忠實,秉公辦事頗自負其才,受到一些有權勢的小人的忌妒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