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52年置棉城鎮,1958年設紅潮公社,1959年稱棉城公社,1964年析城郊部分地設棉城公社,1983年復稱棉城鎮。1986年城郊區併入,仍稱今名。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11月,撤銷棉城鎮,改設為文光、棉北、城南三個街道辦事處。
文光街道辦事處位於城區中心,東倚東山,西接
金浦街道,南為
城南街道,北靠
棉北街道。
轄區
文光街道(位於城區中部):轄文光、平東、平和東、興歸、桃園、西雙、西門、雙望、曠園、古帥10個居民委員會,面積15.1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5.6萬;
城南街道(位於城區南部):東靠東山,西鄰練江龜頭海,南與
海門鎮接壤,北為文光街道。轄鳳上、鳳南、鳳北、鳳東、大南、滄洲、東內、五仙、新宮、新華、五響、
龍井、口美、後雙園14個居民委員會,面積29.8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0.3萬;
棉北街道(位於城區北部):東接東山,西連
金浦街道,南接文光街道,北鄰
河溪鎮和濠江區的棉花村。轄五一(大棉田)、五二(新厝)、五三(小棉田)、五四(蝴蝶)、白竹、東家宮、平北、平西、平南9個居民委員會,面積32.215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6.23萬。
城區(棉城)2014年總人口32.1萬人
名字由來
棉城鎮 潮陽區轄鎮。市在縣境東部。東倚東山,西靠西山,北接牛田洋,南瀕海新河。古稱新興鄉。唐元和十四年(819)潮陽縣治遷此,因境內多木棉,河岸兩邊棉花樹高聳,故稱之為棉城。(隨著城市化建設,現城內基本無
木棉樹了,分為文光,城南,棉北三個街道,是潮陽區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著名景點
文光街道:文光塔(文化中心景點)、東山曲水流、潮陽博物館、西岩古寺、西園、姚宗俠公園、
鳳肚公園、西麗園、蕭祠堂
棉北街道:小北岩、大北岩、耀明書院、後溪媽祖公園、石泉岩、菩提禪寺
城南街道:城南公園(清武廟)、
龍井渡頭、後雙園、口美公園、東岩
飲食文化
一、棉城
鱟粿(hòuguǒ):說到棉城的特色飲食文化,就不得不提鱟粿了,鱟粿是棉城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小食,是富有
潮陽鄉土味食品。是棉城的一種下午的午間點心(一般在下午晚些時間才會有人出售和食用),在棉城的飲食文化中屬於首屈一指的地位。不僅在棉城本土很受歡迎,在整個潮陽也很收歡迎,而且有些回鄉探親的華僑、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總想嘗嘗鱟粿的滋味。
二、腸粉:腸粉雖然發源於廣州
西關,但在汕頭(潮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棉城,從事出售腸粉的店家有很多,也各有各的特點,但在棉城,製作腸粉的主料一般是:主料:米漿,豬肉或牛肉,蝦仁,青菜,雞蛋,菜脯粒、香菇等,食用時一般會選用辣椒醬和胡椒粉來對腸粉進行調味。
三、乾麵:系一種棉城本土的品牌化的飲食文化,而非一種具有文化傳統意義的飲食文化,地位自然無法與鱟粿相比。"啞老乾面"這個品牌在棉城成立已久,食店的總部位於棉城五響社區,也形成了連鎖化,而且很受民眾的歡迎(一般在早餐時間和午餐時間生意很好),不過由於個人的飲食習慣的不同,“啞老乾面”在棉城的食店市場的地位會有一些爭議。
教育資源
高中
①潮陽第一中學;②潮陽實驗學校(高中部);③潮陽林百欣中學;④潮陽黃圖盛中學;⑤棉城中學; ⑥城郊中學;⑦棉光中學;⑧城南中學(高中部);⑨後溪中學;⑩棉北中學(高中部)
國中
①潮陽實驗學校(國中部);②棉城中學(國中部);③潮陽華僑中學;④棉城林木河紀念中學;⑤新宮中學;⑥潮陽桃園學校;⑦城南中學(國中部);⑧圖南學校;⑨東內學校;⑩平南初級中學;
國小
①文光鎮一國小;②文光鎮二國小;③城南第三國小(鎮三);④潮陽平和東學校(鎮四); ⑤城南第五國小(鎮五);⑥姚宗俠學校(鎮六);③林梅莊紀念學校(鎮七);城南第八國小(鎮八);
⑨潮陽實驗學校(國小部);⑩城南五星國小;⑪新宮學校;⑫棉北國小;⑬新棉國小;⑭平北國小; ⑮滄洲國小;⑯大南國小;⑰棉田國小;⑱風東國小;⑲鳳南國小;⑳鳳北國小
經濟發展
1995年,文光、城南、棉北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7.39億元、3.98億元、3.94億元。至2004年,文光、城南、棉北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1.78億元、4.88億元、12.5億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59.4%、22.6%和217.3%。2016年,文光、城南、棉北所轄居民委員會名稱及數量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