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雜碎

李鴻章雜碎

李鴻章雜碎又稱李鴻章雜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由李鴻章在美國時偶然創造出的一道菜餚。以海參、魚肚、魷魚玉蘭片、腐竹等製作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鴻章雜碎
  • 主要原料:魚肚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副作用:無
材料,做法,由來,

材料

主料:雞肉100克,水發海參50克,熟白雞肉50克,熟火腿50克,油發魚肚50克,水發魷魚50克,水腐竹50克,蛋黃糕50克,鴿蛋12個,淨魚肉100克,水發玉蘭片100克,水發冬菇30克,熟白豬肚100克,干貝10粒。
李鴻章雜碎
配料:大菠菜梗1根,熟鹹鴨蛋黃1個。
調料:蔥結25克,薑片25克,精鹽25克,紹酒25克,雞湯250克,熟豬油60克。

做法

1、海參魚肚魷魚玉蘭片腐竹均切成長5厘米,寬1厘米的片。鴿蛋煮熟去殼。雞肉(100克)、豬肚干貝加蔥結、薑片、紹酒均上籠蒸透入味取出。雞肉、豬肚、熟火腿(40克)均切成長5厘米,寬1厘米的片。干貝用手搓碎撕散。熟白雞肉、熟火腿(10克)切成細絲待用。魚肉剁成茸泥上味滾上千貝絲即成干貝球上籠蒸熟待用。
2、將各種切好的片、鴿蛋、白雞肉、豬肚片、熟火腿(40克)、干貝球和冬菇下鍋放雞湯加蒸乾貝的原汁和調料燒燴入味。
3、取大碗1隻,從燒燴的各料中先將冬菇揀出平放在碗底,冬菇邊緣圍上鴿蛋,其它各料按花色搭開,整齊排列入碗內,最後將各種碎料放入,澆入燴燒原湯,上籠蒸5分鐘取出,潷原湯在鍋中,倒扣在大圓盤中,將蛋糕圓圈(直徑4厘米、邊寬1厘米)放在冬菇上,火腿絲、雞絲放在蛋黃圈中,將原湯鍋上火燒開勾薄芡淋上熟豬油(10克),澆淋在雜燴上面,頂上放鹹鴨蛋黃,菠菜梗插在蛋黃下面即成。
營養價值:營養豐富。

由來

“李鴻章雜碎”的產生據說完全出自偶然。但是就是這個偶然的即興創作也產生了中美兩個版本。
李鴻章外事工作的標準著裝李鴻章外事工作的標準著裝
中國人的版本是這樣的:李鴻章到了紐約(1896年),吃膩了美國菜,一天,他在住處招待美國客人吃晚飯,大概是中國的飯菜香吧,客人很快就把桌子上的菜一掃而空。廚師急了,準備的菜都上完了,而客人根本就沒有走的意思。李鴻章急中生智,便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和廚師咬了一陣兒耳朵。不一會兒,廚師端上了一盆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的什錦大燴菜來。客人一嘗,高興得開起了玩笑:總督大人,你這個時候才上這么美味的菜,是不是不想讓我們吃得舒服啊?李鴻章笑著說:“哈哈,咱們中國人喜歡將最好的東西放在最後。”客人問叫什麼菜,李鴻章大概沒有聽明白,說了一句牛頭不對馬嘴的話:好吃,好吃!沒想歪打正著,這“好吃,好吃!”和英語“雜碎”的“Hotch-potch”發音差不多。李鴻章就在這一刻獲得了“李鴻章雜碎”的冠名權。正在門後的廚師聽了,不禁啞然失笑。只有他知道,剛才中堂大人吩咐他將廚房裡的下腳料“亂燉”了一大盆,權當解燃眉之急,沒想到……
這些美國客人吃飽了,喝足了,打著飽嗝千謝萬謝地告別回家,誰料到,一出李鴻章下榻的華爾道夫飯店就被等在門外的“娛記”們逮個正著。這些免費的“中華文化傳播使者們”便添油加醋地海吹了一番。就這么著,“李鴻章雜碎”便一鳴驚人地唱響美國,成了一道海外創研、市場在外的“兩頭在外”中國產品,完全智慧財產權當然應該歸我們的中堂大人。但是李鴻章卻沒拿到一分錢的專利權費,而且利潤100%留在了美國。最可氣的是,“李鴻章雜碎”還外轉內銷,搶占了中國市場。從此以後“雜碎”就成了中國菜的代名詞。同時不少旅美華僑開設的餐館也紛紛改名為“雜碎”館,而食單上也書“李鴻章雜碎”之名,從中大獲其利。“李鴻章雜碎”也因此名聲大振,風靡一時。“雜碎”實際上應作“雜燴”,因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雜碎”即是雜燴的方言。所以至今在美國的中國餐館仍將其寫作“雜碎”。中國文史館的張伯駒先生亦曾寫過《李鴻章雜燴》一文,稱它“馳名國外,凡在歐美的中國餐館,莫不有此一菜”。
美國人的“李鴻章雜碎·創世紀篇”簡單多了:“李鴻章到了紐約後,8月29日晚上,他宴請美國客人,李鴻章試圖創造良好的中美關係,他知道我們美國有一句名言‘要想獲取一個人的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獲取他的胃’。席間李鴻章上了道由芹菜、豆芽、肉和美味中國醬組成的菜,以滿足中國主人和美國客人的雙重口味。但這個傳說是否屬實?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中美版本各有各的優點,中國版發揚了《史記》的優良傳統,以春秋筆法弘揚了中華飲食文化,而且還帶點“演義”的“戲說”成分。美國版的地點、時間和人物“三要素”俱全,而且也知道從“中美友誼”的大處著筆,值得讚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