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遮匐
- 主要成就:別帥
- 叛亂:調露元年(679年
- 二年四月:廷令都支為左驍衛大將軍
李遮匐,西突厥首領。本車鼻施部監國吐屯,姓阿史那氏,降唐後賜姓李,隸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麾下。乾封二年(667)阿史那步真死,代領其眾。因聚人叛唐,附於...
此役,裴行儉以護送波斯王隱蔽進軍企圖,製造緩期西進、遊獵等假象,迷惑、麻痹對方,暗中召集部伍,快速進兵,致使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等猝不及防,完全被動。...
調露元年(679年),突厥十個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誘各附屬部落來騷擾安西,和吐蕃結為聯盟,朝廷準備征討。裴行儉建議說:“吐蕃跋扈蠻橫,正處強盛時期...
王方翼(625年-687年3月18日),字仲翔,并州祁(今祁縣)人,唐朝名將。少號孝童,唐太宗時為右千牛。唐高宗時隨裴行儉討伐李遮匐,為副將,兼檢校安西都護,修築...
調露元年(六七九),任安撫大食副使兼安西都護,伐突厥李遮匐,大勝,築碎葉城以鎮之。後遷庭州刺史。永淳初(六八二),率兵解圍弓月城,與突厥阿史那車簿戰於...
因此各部落都認為興昔亡可汗是冤死。各部都產生離叛之心。繼往絕可汗死後,十姓無主,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帶領部眾歸附吐蕃。改官名...
裴行儉,阿史那都支、李遮匐 來龍去脈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679年自從662年,西突厥部落在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的領導下,叛離大唐,歸附吐蕃。調露元年,自立為...
調露元年(六七九),西突厥部酋、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自號十姓可汗,與李遮匐煽動部落,聯合吐蕃,侵逼安西。四月,朝議發兵討之,吏部侍郎裴行儉以吐蕃侵擾,干戈...
阿史那都支沒有懷疑,率子弟謁見,裴行儉遂擒都支,又執諸部渠長,降別帥李遮匐投降。詞條標籤: 人物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
突厥對唐朝離心,乾封二年(667年),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率西突厥弩失畢部歸附吐蕃。吐蕃暫時控制了瓦罕走廊 [7] 。唐與吐蕃之戰分區概述 編輯 ...
儀鳳二年,十姓可汗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潛過襲戎,俶擾西域,朝廷憑怒,將行天討,公進議曰:“敬元敗績於茅戎,審禮免胄而入狄,豈可絕域更勩王師?今波斯王亡,...
而唐軍乘此機會派遣裴行儉,假借送波斯王子俾路斯回國即位的名義出兵西域,征服了西突厥,擒其可汗阿史那都支、李遮匐而歸。赤都松贊人物經歷 編輯 ...
雖然裴行儉計擒阿史那都支與李遮匐,復奪西突厥。然而此時北方局勢卻發生重大的變化,後突厥掀起規模浩大的復國運動,這次龐大的運動同時影響到西突厥,公元682年,西...
調露元年(六七九)定奇計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以功授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同年,任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統兵三十萬擊東突厥阿史德溫傅,...
龍朔二年(六六二),唐將蘇海政討龜茲,殺押五咄陸之西突厥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都支遂與李遮匐率眾附吐蕃。唐為羈縻之,遂有是授。然都支始終與唐有貳心,...
繼往絕可汗死後,十姓無主,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帶領部眾歸附吐蕃。改官名高宗龍朔二年(六六二)二月,改官名:以門下省為東台、中書省為西台、尚書省為中台;...
調露元年(六七九),西突厥部酋、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自號十姓可汗,與李遮匐煽動部落,聯合吐蕃,侵逼安西。四月,朝議發兵討之,吏部侍郎裴行儉以吐蕃侵擾,干戈...
調露元年(六七九),任安撫大食副使兼安西都護,伐突厥李遮匐,大勝,築碎葉城以鎮之。後遷庭州刺史。永淳初(六八二),率兵解圍弓月城,與突厥阿史那車簿戰於...
唐高宗時隨裴行儉討伐李遮匐,為副將,兼檢校安西都護,修築碎葉城。平定白鐵余之亂有功,封太原郡王。永淳初年(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帶兵圍困弓月城,王方翼...
行儉囚都支、遮匐歸朝,遣波斯王子自還其國。公元679年重置安西四鎮 調露元年(六七九),裴行儉平定西突厥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及李遮訇後唐復置安西四鎮。四...
《舊唐書·裴行儉傳》:“ 儀鳳 四年,十姓可汗 阿史那匐延都支 及 李遮匐 扇動藩落,侵逼 安西 ,連和 吐蕃 ,議者欲發兵討之。”參見“ 藩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