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唐朝吳王)

李琨(唐朝吳王)

李琨(?-703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孫,吳王李恪第三子。

永徽四年(653年),因父獲罪,流放嶺南;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赦免,而入仕途,頗有才幹,歷任六州刺史,嶺南招慰使。長安二年,卒於任,追贈司衛卿。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追贈為張掖郡王。開元十七年(729年),長子信安郡王李禕貴盛,贈工部尚書,追封吳王。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琨
  • 別稱:吳王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長安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702年
  • 主要成就:歷宦多任,才幹過人
  • 父親:吳王李恪
  • 祖父:唐太宗李世民
  • 祖母:隋煬帝女楊氏
人物生平,坎坷半生,歷宦半生,家庭成員,夫人,子孫,相關史料,

人物生平

坎坷半生

永徽四年(653年),高陽公主房遺直無禮遂引發初唐以來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吳王李恪受此牽連,被誣謀反,蒙冤被殺於長安;他的四個兒子亦因此被流放到嶺南,李琨就在其中。659年(顯慶五年),唐高宗追封李恪為鬱林郡王並立廟祭祀,初次平反這樁冤案時,任命河間王李孝恭的孫子李榮為鬱林縣侯來作為李恪的繼承人,仍然把李恪四子排斥在流放地,不允許他們獲得應有的待遇。

歷宦半生

一直到光宅元年(684年),因為李榮獲罪,李仁四兄弟才被赦免。後從武則天朝起,李琨歷任淄、衛、宋、鄭、梁、幽六州刺史,皆以才幹而聞名。
聖歷年間(698年正月—700年五月),嶺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反叛朝廷,琨被任命為招慰使,與其出任嶺南招討使的兄長李仁一起平定叛亂,到邊遠地區安撫招降,處理的十分恰當。長安二年(703年),死在官任之上。

家庭成員

夫人

妃,石氏。

子孫

李禕,李琨長子,李恪之孫。從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禕的母親死的早,他把繼母當親生母親一樣孝順。對異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顧有加,兩人關係很好。到了該襲爵位的時候,李禕堅持要讓弟弟繼承父親的爵位,這讓中宗皇帝讚許不已,於是便格外開恩,封他為江王。到玄宗時,又遷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為官以嚴潔著稱。最後,做到了禮部尚書,兼朔方節度使。當時,唐朝最大的邊患是吐蕃,石堡城是吐蕃駐守的要塞,玄宗派李禕率河西、隴右大軍冒死深入,一舉攻破了石堡城,並拓地千里。玄宗皇帝大喜,更號其城曰振武軍。後來,契丹牙官可突於叛亂,玄宗派忠王李亨為元帥前去討伐,李禕為副將。忠王不會打仗,於是李禕率諸將北出范陽,擊二蕃,大破之,生擒酋長勝利歸來,又立了大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就是位同“三司”的一品頭銜)。但是,李禕功勞越大,嫉恨他的人就越多。不久,李禕遷兵部尚書,為朔方節度大使。但後來就獲罪被罷為衢州刺史。天寶初年,又被加以太子少師。第二年,升至太師,未及上任,去世。李禕為官嚴格,治家也嚴,教子有法度,三個兒子李峘李嶧李峴皆有令名!
李峘李禕長子,襲爵封趙國公。楊國忠當政,排擠與自己政見相左的人,李峘自考功名做睢陽太守,三弟李峴也做了魏郡太守,兄弟倆夾河治郡,都以理行著稱。十四年後,李峘調到中央,做了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安史之亂,安祿山攻入長安,陪同玄宗逃往四川。到在成都與陳玄禮等帶兵,平郭千仞謀亂,因功加封金紫光祿大夫。馬嵬驛兵變後,太子李亨被玄宗丟在北方,他便逃往靈武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李峘的弟弟李峴當時為鳳翔太守,留在肅宗身邊輔佐他。安史之亂中,兄弟倆各自護主,都立下了大功。長安收復後,肅宗和玄宗都相繼回京。李峘升為戶部尚書,李峴升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國公。倆人竟然都封了國公。
李嶧李禕次子,沒有另兩個兄弟顯赫,但也身居要職。當時,李峘為戶部尚書,李峴為吏部尚書、知政事,李嶧為戶部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兄弟三人同住長興里第,門列三戟,兩國公門十六戟,一、三品門十二戟,榮耀無人可比。(根據唐制,三品以上官員可以門前立“戟”,以示尊貴。)
李峴李禕三子,樂善下士,長於吏治。寬政惠民,愛民如子,勤政廉潔,為百姓辦了很多的實事,深受萬民擁戴。所到之處,政績都非常突出。但是,因與宰相楊國忠相左,楊國忠李峴深惡痛絕。天寶十三年,當時李峴任京兆府尹(就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長安連著下了六十多天的雨,楊國忠便把雨災歸咎到京兆尹李峴頭上,把他貶為為長沙郡太守。李峴在任時,由於治理有方,寬政惠民,糧價低而穩,深得人心。李峴走後,京城的糧食價格飛漲,百姓們都說:“欲粟賤,追李峴”,就是說要想使長安糧食價格低廉,最好是把李峴追回來。僅僅這六個字,就足以見得李峴的人品、才能和政績。 安史之亂後,李峴又回到京城做官。乾元二年, 拜李峴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做了宰相,當時的宰相還有呂諲李揆等人,但李峴名望最高,所以軍國大事,諸公莫敢言,都由李峴決斷。但此時,宦官李輔國亂政,殘害忠良。李峴直言上書彈劾李輔國專權亂政,肅宗半信半疑,只下令制敕歸中書省管,李輔國因此與他結怨。後來,李峴又因為直言上書得罪了肅宗,在李輔國的教唆下,肅宗把他貶為了為蜀州刺史。唐代宗即位以後,李峴又回京做了禮部尚書,兼宗正卿。不久,拜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再次為相。永泰二年七月病死,時年五十八。宣宗年間,詔令上臨煙閣。妻,獨孤氏。
李祗,李琨四子,李恪之孫,嗣吳王,做東平太守。安史之亂,河南、陳留、滎陽、靈昌等地相繼失守。李祗在當地招募士兵,抗擊反賊。這一義舉得到了玄宗的大力讚揚和支持。李祗後來在朝廷歷任太僕、宗正卿,並好結交文人墨客,與李白也有交情。
李巘李祗次子,李恪曾孫。李祗死後,李巘哥哥李岵有罪,李巘由是襲爵。官至宗正卿,檢校刑部尚書。死後,加封太子少保。李巘性介直,常常當面指責他人的過錯。歷官清白,住的房子竟然都不能避風雨。但他還收恤家貧的甥侄,慈愛過人,家裡也沒什麼積蓄,死後還是親戚朋友們湊錢給他下的葬。有子,李宙(寅)襲爵。
另根據《新唐書表志》,李琨還有次子畢國公李襦,三子李褍,五子李袿。

相關史料

《舊唐書、列傳二十六李琨列傳》
李琨,則天朝起復,歷任淄、衛、宋、鄭、梁、幽六州刺史,頗有能名。聖歷中,嶺南獠反,敕為招慰使,安輯荒徼,甚得其宜。長安二年,卒官,贈司衛卿。神龍初,贈張掖郡王。開元十七年,以子李禕貴,贈工部尚書,追封吳王。
《程思義墓志銘》
時有吳王子琨作牧江右,來俊臣密樹朋黨,遠加組織,令君推問,冀陷殊死。君情深哀敬,志重平反,寧失不經,非其罪也。於是請尚方之劍,斷佞臣之頭。惜乎凶而未竄,信而見疑,謗讀言盈篋,排擯長謝,出為兗州龔業縣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