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富順李橋山高林密,當地人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有點與世隔絕的味道。山里人自製的鹹菜成為常年下飯的主打菜餚,所以男女老少都會做。
早年的李橋鎮因交通不便,蔬菜儲存條件有限,農家都會根據時令蔬菜進行醃製或撲制。相傳早年
五條溝一帶的婦女會用精心醃製的撲鹹菜為女兒做陪嫁,最多的達到十八壇,被稱為“十八女兒壇”,即每年為女兒製作一壇撲鹹菜,待到十八歲女兒出嫁時陪嫁過去,陪嫁得越多就越風光。
製作流程
其做法有別於普通的醃製鹹菜,是將晾乾的蔬菜、菊芋(洋姜)、大豆等原材料撒上鹽裝入陶罐,用無毒塑膠紙蓋好,再用洗淨的稻草鋪上,然後用柔韌的竹片彎成圈卡在稻草上,最後把陶罐口朝下倒撲在盛了清水的陶盤裡,用水密封罐口,如此儲藏待用,其味經年不壞。食用時根據需要加些芝麻油、辣椒油、味素、白砂糖等,味道豐富爽口。
製作原料
撲菜製作的原材料需要洋姜、豇豆、大頭菜等蔬菜。
風俗習慣
當地有個風俗習慣,母親們用精心醃製的撲鹹菜為女兒作陪嫁,據說最多的達到十八壇,被稱為“十八女兒壇”,即每年為女兒製作一壇撲鹹菜,待到十八歲女兒出嫁時陪嫁過去,撲菜陪嫁得越多就越風光。
製作方法
其做法是將晾乾的蔬菜、菊芋、大豆等原材料撒鹽入罐,再把罐口朝下倒撲在盛了清水的陶盤裡以密封罐口,其味經年不壞。食用時加些芝麻油、辣椒油、味素、白砂糖等,味道極爽口。
李橋人稱之為撲鹹菜。
代表人物
陳建民
食用價值
李橋撲菜直接食用味道甘甜爽口,也可烹飪食用,也可加入家常菜作為輔料使用。
產業發展
2022年來,為持續推進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李橋鎮深挖自身優勢,著力發展特色“撲菜”產業,科學謀劃“李橋撲菜”基地建設和發展,使之逐漸成為李橋鎮對外宣傳的新名片、新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