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字:承嘉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京兆萬年
- 本名:李承嘉
- 爵位:襄武郡公
- 官職:太原令 御史大夫 戶部尚書
李承嘉,本姓丙,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大臣,應國公李粲的孫子,紀王參軍李旻的兒子。門蔭入仕,歷任司勛員外郎、并州太原令。神龍初年,出任御史大夫,依附於梁王武三思,參與迫害桓彥范等,進封襄武郡公,累遷戶部尚書,...
《授李承嘉太原縣令制》是唐代李嶠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授李承嘉太原縣令制 敕:通議大夫前守文昌司勛員外郎李承嘉,擢秀士林,昇榮禮閣,公勤無怠,乾制有能。既修太原,是惟舊國,爰制美錦,實佇良材,宜錫崇班,佇聞...
《授李承嘉戶部尚書制》是唐代李顯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授李承嘉戶部尚書制 門下:紫極八座,非德勿居;丹屏六曹,惟賢是擇。金紫光祿大夫李承嘉,靈襟岐嶷,識宇嚴明。早聞通德之名,夙有大臣之望。雄才逐日,共騏驥而齊...
或謂思貞曰:“公平日訥於言,及廷折承嘉,何其敏邪?”思貞曰:“物不能鳴者,激之則鳴。承嘉恃威權相陵,仆義不受屈,亦不知言之從何而至也。”(16)御史大夫李承嘉依附武三思,在朝廷上詆毀尹思貞,尹思貞說:“您...
二十二日,御史大夫李承嘉、中丞植彥范奏:“張同休、昌期、昌儀共審結貪贓四千餘緡,按法,張昌宗應株連免官。”昌宗自辯。臣有功於國,所犯不至免官。”太后問諸宰相:“昌宗有功乎?”楊再思曰:“昌宗合神丹,陛下服之有...
當時,武三思在朝中握有大權,欲圖謀不軌,但對李重俊非常忌憚。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將韋皇后淫亂之事大肆宣揚,請求廢黜皇后。唐中宗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調查。李承嘉上奏此事是敬暉、桓彥范、張柬之等派人所為。武三思又慫恿太子李...
李承嘉秉承武三思的意旨,捏造案情,誣為張柬之、敬暉、桓彥范、袁恕己五人對貶謫不滿,暗中指使人所為,並報請李顯:“他們表面上是請求廢黜皇后,實則是想陰謀篡逆,應該對他們四人全部誅殺。”大理丞(法院法官)豐朝隱表示反對,...
李承嘉、桓彥范進言說:“張昌宗貪占贓款四百萬,還應該罷官。”張昌宗張揚說:“我對國家立有功勞,不應該罷官。”武則天向宰相們諮詢,內史令楊再思說:“張昌宗主持煉製藥物,陛下吞服很有效驗,是個功勞最大的人。”立即詔令釋放了他,把...
李承嘉承武三思之意,誣奏道:“此為敬暉、張柬之等五人指使人所為,名為請廢皇后,實謀反逆,請族誅五人。”同時中宗愛女安樂公主、侍御史鄭愔也按武三思之命詆毀五人,中宗乃信之不疑,命法司定罪行刑。大理寺丞李朝隱認為:此...
為大理卿,時武三思擅權,御史大夫李承嘉附會之。壅州人韋月將上變,告三思謀逆,中宗大怒,命斬之。思貞以發生之月,固執奏以為不可行刑,竟有敕決杖配流嶺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思貞又固爭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
705年(神龍元年),蕭至忠因依附梁王武三思,升任御史中丞。後來,蕭至忠彈劾祝欽明、竇希玠與李承嘉,改任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擔任宰相 707年(景龍元年),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誅殺武三思,但最終兵敗被殺。宰相宗楚客趁機誣陷...
武三思暗示主管官員施加法令殺韋月將,尹忠貞義堅持爭論,御史人大李承嘉幫助武三思,因而拿別的事情彈劾尹思貞,使尹思貞不能見官陳述。尹思貞對李承嘉說:"您為天子執行法令,竟擅自使用權位,輕視法度,阿諛依附奸臣圖謀不軌,您...